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 标签: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 简介:近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植物激素乙烯信号转导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由EIN2蛋白调控的新的乙烯信号转导机制。应用该成果,将可以人为控制乙烯信号“开关”,让植物抵御各种环境因素的胁迫,或延迟果实的成熟和农作物的衰老,为农业生产实践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

  • 标签: 乙烯信号转导 水果保鲜 开关 生命科学学院 信号转导机制 植物激素
  • 简介:为测定乙烯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分别检测了乙烯利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致突变性。3个实验组的微核发生率(6.13‰、9.13‰、11.25‰)与阴性对照组(2.88‰)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39.6‰、50.4‰、49.6‰)与对照组(38.6‰)比较,中、高剂量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乙烯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

  • 标签: 乙烯利 致突变性 微核 精子畸形
  • 简介:聚合草具有适应性广,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等特性,它既是畜禽的优质牧草,又可作人类的新鲜蔬菜.

  • 标签: 聚合草 栽培 技术
  • 简介:以优质成熟的菠萝为原料,将发酵后的菠萝液与新鲜的菠萝原液进行调配得到新型的菠萝低饮料。重点对发酵菌种、产品配方和热灌装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的最适发酵菌种为安琪酵母,产品的菠萝发酵液与菠萝原液的配比为50∶50,白砂糖最适添加量为6%,并最终确定了产品最佳热灌装温度为70℃。

  • 标签: 菠萝 低醇饮料 菌种 产品配方
  • 简介:木糖渣是玉米芯经化工厂高温水煮提取木糖以后剩余的残料。其纤维素等经过化学降解后的残余,营养更易于食用菌吸收,但酸性较强。近几年食药用菌产业飞速发展,棉花种植量减少,棉籽皮原料供应紧张且价格一直上涨,导致灵芝产品成本升高,菌农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栽培原料已成为食药用菌产业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木糖醇渣 栽培原料 灵芝 新技术 食药用菌 化学降解
  • 简介:<正>l-MCP是最新的乙烯抑制剂。到目前为止,国外关于其应用情况的报道很多,也开始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商业界的高度重视。l-MCP在自然状态下为气态,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开发本药品的公司(Floralife)考虑到药品使用及推广的方便,将其制成粉剂,商品名被定为Ethylbloc,暂时译为“乙烯克”。

  • 标签: 花卉保鲜剂 乙烯抑制剂 1-MCP 使用效果 使用方法 安全性
  • 简介:对经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果实接种灰霉葡萄孢霉菌后发病率的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在各贮藏期间,红地球葡萄灰霉病发病率随着处理浓度加大和贮藏期延长而增加,乙烯利加速了红地球葡萄在贮藏保鲜过程中易受灰霉病菌侵染而腐烂霉变。

  • 标签: 乙烯利 红地球葡萄 贮藏期 灰霉病
  • 简介:5月17日,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氯杀螨生产线正式关闭,标志着三氯杀螨在我国全面停产。

  • 标签: 三氯杀螨醇 停产 生产线
  • 简介:同情发情是胚胎移植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有利于降低成本,集中实施胚胎移植。本试验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了牛同期发情试验,Ⅰ组(2次肌注ICI)的同期发情率为67.7%、A级黄体率为54.5%;Ⅱ组(一次子宫输注)分别为53.8%和50.00%、Ⅲ组(两次同期化处理)分别为80.5%和68.40%。Ⅲ组的同期发情率和A级黄体率均高于Ⅱ组(P〉0.05)和Ⅰ组(P〈0.05)。说明不同处理方法对同期发情率影响较大,用ICI两次同期化处理不仅同期发情效果好,而且黄体发育好,其次为Ⅱ组。具有相似的同期发情效果。

  • 标签: 同期发情率 受体牛 氯前列烯醇 胚胎移植技术 同期发情效果 发情试验
  • 简介: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nm光照下己唑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己唑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己唑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 标签: 己唑醇 光化学降解 光催化剂
  • 简介:依据NY/T761—2008标准第二部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进行测定,分析检测过程中的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各不确定分量进行合成与扩展。结果表明:黄瓜中乙烯菌核利残留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78%和5.56%(k=2),其中标准溶液的稀释与定容过程、乙烯菌核利残留的提取和净化过程所产生的回收率差异、色谱峰面积测量导致的误差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可为客观评价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提供参考。

  • 标签: 黄瓜 乙烯菌核利 残留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衰老、降低胆固醇和保肝作用。利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制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可提高二苯乙烯苷成分的提取效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工艺条件对超声提取二苯乙烯苷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二苯乙烯苷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制首乌粉末粒度80目、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0%的乙醇、料液比为(质量:体积)1:60、提取时间为7min。

  • 标签: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超声波 提取工艺
  • 简介:本研究以含Xa23的水稻品种WBB1为亲本,分别与含Xa4的恢复系杂交,对后代进行白叶枯病菌系接种及SSR分子标记检测,进行Xa23和Xa4的聚合及Xa23显性程度观察,研究结果如下:1.含Xa23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品种杂交,F1代经鉴别菌系C1~C7及毒力强的P6接种,表现抗谱广。2.利用SSR标记RM206进行Xa23和Xa4杂交聚合的检测,RM206与Xa23紧密连锁且共分离,在亲本间存在多态性,在后代选择中准确性好。桂99×WBB1、R402×WBB1和IR30×WBB1的F2群体中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96%和98%。这说明利用SSR标记RM206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进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是切实可行的。3.Xa23与Xa4聚合体比含Xa4的恢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很大的提高,经C1~C7菌系接种,病斑普遍在1cm以下,抗性水平达到高抗水平。

  • 标签: 水稻 白叶枯病 Xa4 XA23 MAS
  • 简介:烯唑杀菌剂,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1992年、1993年、1996年、1999年在我国正式登记速保利12.5%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梨树黑星病;速保利5%拌种剂,防治高果丝黑穗病;速保利2%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黑穗病;速保利原药。据对农药产品登记动态统计,1992年至2006年全国20个省、区、市73家企业登记产品93个厂次(原药7个厂次、单剂31个厂次、复配制剂55个厂次)。

  • 标签: 产品登记 杀菌剂 烯唑醇 登记动态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玉米丝黑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