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从土壤中筛选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对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消毒和愈伤组织生长诱导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消毒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0.5min、0.1%氯化汞浸泡8min。培养基中添加0.35%丙酸钠可较好控制诱导时染菌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1.3mg/L2,4-D+1.0mg/LNAA+1.3mg/L6-BA为最佳。在诱导初期及时转接愈伤组织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 简介: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5种防褐化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及褐化情况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PVP对细胞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第20天时hypo处理PPO活性最低,低于对照78.77%,第15天时VC处理POD活性最低,低于对照604.92%;第20天时,CA处理总酚含量最低,低于对照108.82%。所选5种防褐化剂在降低红豆杉细胞褐化均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防褐化剂 酚类物质 酶活性
  • 简介:通过黏胶型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型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型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螟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螟发生期重要依据,具有较强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7d分别作为雌蛾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
  • 简介:棉蚜是我县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失治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对棉花苗期蚜虫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棉花苗期 卷叶 生态效益 失治 始盛期 始见期
  • 简介:建筑业发展使白蚁为了生存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建筑特点从基础建筑、环境条件、钢混空架、排水设施、室内装饰、墙体装设、灯光设备、园林布局等存在薄弱环节,寻找它们能够生存栖息地方,达到它们繁殖侵害目的。对此,我钔相应地提出八方面的防治意见。

  • 标签: 现代建筑 白蚁 防治研究
  • 简介:江西稻螟种群经历了三个明显演变阶段,即:(1)由以二化螟为主演变成以三比螟为主;(2)由三化螟为主演变成南部稻区以三化螟为主,中、北部稻区以二化螟为主;(3)二化螟基本稳定,三化螟明显回升。第一次演变主导因素是水稻栽培制度变革和矮秆品种推广,第二次演变主要是水稻品种更替所致,特别是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1990年以来三化螟明显回升主要原因是越冬有效虫源田面积扩大,桥梁田面积增加,杂交早稻推广以及防治因素。今后水稻螟虫防治对策:(1)抓住螟虫越冬薄弱环节,搞好冬季治虫;(2)全面推行秧田打送嫁药;(3)调整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各代防治对象田防治;(4)搞好田间调查,准确预报防治适期;(5)改进防治技术。一是要选择药效期较长、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并不断试验筛选和推广新型药剂。二是要提高施药质量。三是根据螟虫发生轻重和农药药效期长短,确定防治次数。

  • 标签: 稻螟 演变 防治对策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性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性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性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性,性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性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性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性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性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性选择等,对昆虫性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性就是其中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性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性类型划分群集性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类型.(一)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含量随着危害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0.553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3.126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2.653mg/g;竹叶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3.658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生理应激反应。

  • 标签: 毛竹黑叶蜂 危害 次生物质
  • 简介: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快速、剧烈"旱涝急转"事件,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介绍"旱涝急转"概念及内涵,阐明干旱胁迫、湿涝胁迫及"旱涝急转"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根系活力、生理特性影响以及不同水稻基因型对其反应差异性,概述水稻"旱涝急转"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旱涝急转"灾害预防与补救措施,就培育抗旱和耐涝水稻品种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水稻 干旱胁迫 湿涝胁迫 旱涝急速转换 生理特性
  • 简介:白蚁(Permites)是世界性害虫。白蚁也可食用,在少数地区并很流行将白蚁用于治病,国内有人进行了试验,但未见正式报导。为了探索白蚁食用和药用效果,我们用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as)为研究材料,得到以下结果:

  • 标签: 家白蚁 提取物 药用效果 化学成分 冷冻作用 水煎
  • 简介:在测试五种杀虫剂中,以甲胺磷和氧化乐果对桑蓟马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时间长,可在桑树夏伐后至新梢抽发前以及在秋蚕饲养结束后使用;灭蚕绳和万灵效果次之,敌敌畏只是在药后一天有较好效果,这三种药剂可在采叶养蚕过程中必要时使用.各种杀虫剂对桑蓟马若虫杀伤力较强,但无杀卵作用,对其成虫,以敌敌畏作用效果最差,灭蚕蝇次之,其余三种药剂效果较好.各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宜采用:甲胺磷和氧化乐果为1500倍,万灵和敌敌畏为1000倍,灭蚕蝇为400~500倍.

  • 标签: 桑蓟马 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