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以黑龙江省自主创新沙棘种质资源和国外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沙棘生态及经济性状、建立决策指数评价法,对经济型和生态经济型沙棘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的指标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序是:绥棘2号、楚伊、绥棘3号、首都、芬兰、绥棘4号、MEZ14、绥棘1号、新俄3号、EZZ-4、小辣椒。绥棘2号以长果柄和无棘刺而排序第一,是典型的经济型沙棘品种。生态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序为:芬兰、EZZ-4、首都、绥棘2号、绥棘3号、MEZ-14、新俄3号、小辣椒、绥棘4号、楚伊、绥棘1号,其中芬兰、EZZ-4和首都排列前三,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型沙棘品种。本研究为实际生产筛选出了适宜的栽培品种,绥棘2号、楚伊、绥棘3号等适宜作为经济型沙棘建园材料,芬兰、EZZ-4、首都等则作为生态经济型沙棘建园材料,同时又为新品种选育提供资源保障。

  • 标签: 沙棘 经济型 生态经济型 综合评价 筛选利用
  • 简介:本文论述了沙棘药用研究的现状,包括营养成分含量、沙棘黄酮的提取、临床研究,沙棘油的应用及其它成分的功能研究等,同时阐述了沙棘药用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前景.

  • 标签: 沙棘 药用 开发利用
  • 简介:针对辽西地区现有沙棘资源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大面积沙棘人工林的死亡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将现有沙棘资源根据立地条件划分为不同林种,按不同林种进行分类经营的技术措施。同时,针对沙棘大面积死亡的经验和教训,对不同林种的更新改造及沙棘种植园和生态经济林的建设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及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沙棘资源 经营管理 生态经济林
  • 简介:根据沙棘所含营养成分及其优异的医疗保健作用,论述了发展沙棘产业和沙棘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前景。中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沙棘特种产业,生产出沙棘特种产品,不但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是中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食品市场独占鳌头的拳头产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内,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将占据着世界其他国家难于取代的地位。发展沙棘产业是解决我国“三北”老、少、边、贫地区“三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这些地区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三北”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大力发展我国沙棘产业的同时,要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而合理利用沙棘资源的最佳途径是对它进行综合利用

  • 标签: 沙棘资源 沙棘产业 综合利用
  • 简介:沙棘,亚欧种,1753年植物学家KarlyonLinn6发现了沙棘并分类为“植物志”的第1023种。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被认为是希腊语“闪闪发亮的马”的语源。罗马尼亚的专家论证了沙棘对动物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皮肤方面,沙棘还有着消除肠内病菌的作用。

  • 标签: 罗马尼亚 沙棘 利用状况 资源建设 植物学家 动物健康
  • 简介:吴起县选择满山遍野已成林的沙棘资源,开展综合种植开发利用,作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后续工程,已为这一难题做了完美的注解。吴起县“十年规划”(20062015年)种植沙棘的面积为7.33万hm^2;综合开发利用包括果实加工、有效成分提取、茶叶、饮料、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饲料添加剂、食用菌、生物质能和中密度纤维板10大类项目。预计项目实施后,将产生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沙棘 资源建设 开发利用 规划 吴起县
  • 简介: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5%。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蚕食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而且恶化生态环境,淤积河道,诱发洪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造成贫困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我国多年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对工程措施投入较大,但由于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复杂性和普遍性,以及分布广,面积大,产沙量大等特点。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开发利用 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环境 土地生产力
  • 简介:建平沙棘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历史过程,从引种到发展到百万亩沙棘林最终出现大面积死亡,综合分析沙棘死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提出从建平沙棘现存状况出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结合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选择栽培模式、抗旱造林等营林关键技术,从认识上入手,从技术上发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重振建平沙棘产业,树立建平沙棘品牌,构建具有辽西特色的林-工-贸一体化的人工沙棘商品林业。

  • 标签: 建平沙棘 中国沙棘优良类型 俄罗斯大果沙棘 裸地嫩枝扦插 栽培模式
  • 简介:沙棘是一种有着丰富种质资源的植物,它天然分布在欧亚大陆不同地理、气候类型区,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生态特征.科学调查、分析和保护各国的沙棘种质资源,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沙棘各种、亚种或类型的遗传优势,培育出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本文对世界沙棘资源分布特征、主要国家对沙棘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今后的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沙棘 种质资源 保护和利用
  • 简介: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文章以截止2008年底吴起县沙棘造林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估算了增加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在退耕期间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吴起县沙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为803020.31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价值为193239.39万元,保育土壤价值为322519.73万元,固碳制氧价值为222247.90万元,净化环境价值为2759.07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为23343.81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为38910.40万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吴起县 沙棘林 生态效益 经济价值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的叶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叶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叶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叶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性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本文评估了沙棘叶水提物在大白鼠体内的适应原活性和毒性。提取物的剂量依赖性适应原活性的研究采取将小鼠置于低温(5℃),低压(428mmHg),抑制(C-H-R)的环境下的30min前口服不同剂量的沙棘叶水提物。在亚急性毒性中,连续14d每天口服10倍和20倍最大有效剂量(每天口服1g/kg体重和2g/kg体重)和连续30d每天口服最大有效剂量(每天口服100mg/kg体重)后,研究血清和血液的生化参数和血液参数的变化。发现相对于对照组,重要器官的器官重量/体重比无显著变化(除肝脏和肾脏在1g/kg体重剂量和2g/kg体重剂量)。实验组小鼠的生化参数和血液参数也无显著变化。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口服沙棘叶水提物时,提取物的LD50大于10g/kg体重。这些结果表明,沙棘叶水提物在亚急性(30d)下给予最大有效剂量也具有潜在的无毒的适应原活性。

  • 标签: 沙棘 适应原 低温 低压 直肠温度 毒性
  • 简介:通过工艺和产品的有效整合,用喜马拉雅地区新鲜的沙棘果生产保健型食品。新鲜沙棘果实经过连续旋转的螺旋压榨机进行高压压榨。分离液中含有80%~90%的沙棘果汁,最后产生的果渣将会做进一步的处理。在80℃的温度下对分离液进行澄清,随即经过高速离心分离果油、纯果汁和果渣。新鲜果中可萃取2.6%~3%的果油,在果渣和果泥中可以提取65%~70%的果油,沙棘油20%~30%剩余在残渣中。果油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2810mg/kg)、维生素E(1409mg/kg)和以16碳酸脂肪酸(45.6%~49.1%)为主的类固醇(4403mg/kg)成分。在榨取的果汁中,含有高含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1683mg/kg)、多酚(2821mg/kg)和黄酮(400mg/kg)。其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芬含量分别为303mg/kg、81mg/kg、16mg/kg。而异鼠李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一类黄酮。果汁因为含有很多的有机酸(3.69%),所以味道较酸(pH=3)。色谱分析显示出奎宁酸(1.85%)是果汁中最主要的酸物质。压榨后的果饼中含有的种子的分离和油的提纯需要超临界的coz萃取。籽油中含有胡萝卜素(403mg/kg)、维生素E(1012mg/kg)和类固醇(16888mg/kg)。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产量都比以前的要高,这是第1次全面系统的、详细的介绍印度沙棘化学特性。

  • 标签: 胡萝卜素 维生素E 固醇类 茶多酚 黄酮 有机酸
  • 简介:2011年5月6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和山西师范大学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恢复的需求,对翅果油树的光合特征、水分生理、器官解剖及生殖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 标签: 科技成果鉴定会 开发利用 翅果油树 生长发育特性 水土保持植物 半干旱地区
  • 简介:实施10年(1999-2008年)的中国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在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砒砂岩区新增沙棘保存面积1642.83km2。本文选用了7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评价了这一浩大的沙棘单项生态工程的环境资源价值。估算的工程结束年(2008年)沙棘环境资源价值为100.17亿元,为工程总投资2.7亿元的37.1倍。文中建议,保育土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具有外部经济性的指标,其价值可以通过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征收有关税收来实现;而固碳制氧目前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可通过开展国际碳贸易来得到经济效益。

  • 标签: 沙棘 生态工程 环境资源价值 评价 砒砂岩区 中国
  • 简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植管中心”)与德国不来梅技术推广中心(TTZ)、德国NIG公司、俄罗斯北方林业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欧盟援助项目“促进沙棘可持续利用的欧亚网络建设战略”(COOP-CT-2005-016106),2007年8月13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了终期会议。

  • 标签: 可持续利用 网络建设 加拿大 沙棘 欧盟 水土保持植物
  • 简介:俄罗斯的第三代沙棘良种,代表了国际上沙棘良种资源的先进水平。以2013年引进的22份俄罗斯沙棘优质资源为试材,在东北黑土区通过对其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差异分析研究,构建隶属函数,以综合指数为指标,对各引种资源给予适应性初步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引种资源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01307、201320和201304等材料,在东北黑土区初步表现较为优异,应成为下一步区域性试验的重点品种。

  • 标签: 沙棘 优质资源 引种 适应性 黑土区
  • 简介:通过对窟野河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准格尔旗项目区5个实施年度监测过程和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价,一方面反映了所采取的监测手段可以规范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全面掌握项目区各个流域的实施情况,为项目的年度计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监测成果分析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保水减沙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探索建立沙棘减沙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沙棘 减沙工程 监测成果 综合效益
  • 简介:2007年11月16~17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教授为组长,北京林业大学孙保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哈斯教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卢顺光教授为成员的专家组,对“神东煤炭分公司采煤沉陷区沙棘生态修复试验示范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价。专家对矿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和该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 标签: 试验示范项目 采煤沉陷区 生态修复 专家组 评价 现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