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43例AFP阴性肝脏占位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该院2003年3月-2005年10月43例B超导向经皮肝脏穿刺术检查的AFP阴性肝脏占位的回顾性研究,来探讨肝脏穿刺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仅1例患者发生肝脏包膜下出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1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脓肿5例,3例未发现肿瘤细胞.结论B超导向下经皮肝脏穿刺术获取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对AFP阴性肝脏占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对肝脓肿、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它具有高安全性、高成功率、高阳性率及微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穿刺术 AFP 肝脏占位性病变
  • 简介:X线肾盂造影检查与B超用于诊断肾占位病变应用较久。本文对22例肾占位病变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诊断对比,认为两种方法配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正确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22例肾占位病变均系近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1~70岁。单纯性肾囊肿12例,多囊肾2例,肾盂积水4例,肾恶性肿瘤4例。以上病例均经X线及B超检查确定,部分病例经CT及手术病理证实。1.2方法:D超仪器采用Aloka—SSD—280型线阵式实时超声显像仪,用电子测经器分别计测各项数值。体位取俯卧位、侧位、坐位、仰卧位等。X

  • 标签: 肾占位病变 X线检查 B超检查 B超诊断 肾孟积水 单纯性肾囊肿
  • 简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研制出血肿助吸器,经使用,效果良好。助吸器由不锈钢材料做成,分为外导管、导管、穿刺针及其导管、定位环4部分组成(见下图)。手术时,首先根据颅脑CT片上血肿的部位进行定位,然后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咬骨窗,使之呈圆形,直径2cm左右,以能放入助吸器为度。电灼并切开硬

  • 标签: 颅内血肿 吸器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手术治疗 内导管 脑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结核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例患者行MRI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增强T1WI像.结果:单纯结核性脑膜炎4例,脑实质结核8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实质结核8例.结论:MRI检查可为结核的MRI诊断提供定位、定性诊断依据.且增强MRI检查对结核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又明显高于MRI平扫.

  • 标签: 结核 脑膜 磁共振
  • 简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继发病变,开颅清除血肿是常规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0例病人采用锥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引流血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溶解 穿刺 颅内血肿 引流 常见 开颅
  • 简介: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致病原因,该病病程凶险,残死率极高,被称为大脑的“定时炸弹”,但如能及时诊治。绝大多数可获得永久性治愈。针对该疾病的这一特点,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动脉瘤,即将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栓塞动脉瘤,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开颅手术。至今,通过这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功地治疗了动脉瘤患者1500余例,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军医大学 可解脱弹簧圈
  • 简介:背景一九六九年莱斯·莱克斯尔在治疗一例前庭神经鞘瘤的病例时首开颅底损伤趋实体放射外科疗法(SRS)之先河。八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RS在良性瘤治疗方面的价值日趋显现。高清晰度核磁共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不规则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显着的进步。SRS的长期疗效证实了这项技术的优势。

  • 标签: 颅内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放射 前庭神经鞘瘤 颅底肿瘤 计算机技术
  • 简介:患有恶性颈动脉体瘤的陈某手术治疗5年后不幸复发,恶性肿瘤已侵润底,并累及颈、椎动脉,生命危在旦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勇闯“禁区”,施行高难度的、外颈动脉搭桥术,并行颌面联合切除颈动脉体瘤术获得成功,患者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据查阅文献,国内尚未见此类手术报道。

  • 标签: 恶性颈动脉体瘤 动脉搭桥术 手术方案 颅内主动脉 人工血管
  • 简介:目的观察静脉窦血栓形成(CST)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
  • 简介: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目前,采用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满意。近几年来,护理人员为了提高重型脑溢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做了大量工作,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外科 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通过对41例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41例前循环动脉瘸经翼点入路,鼎微镜下行动脉瘤直接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天)23例,(4-14天)4例,延期手术(14天以后)14例。结果本组41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37例,共40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1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3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3例奉组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而病后4-14天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自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自发性血肿的婴儿患者选择采取开颅血肿清除、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等外科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外科手术疗效.结果2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9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偏瘫,2例弱智,1例脑瘫,1例癫痫.1例死亡.结论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酶原减低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 标签: 婴儿 颅内血肿 自发性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 标签: 16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三维重建技
  • 简介:内积气是指因外力作用造成底骨折后,气体进入顷腔,使颅腔内积有气体。脑脊液鼻漏是指底的前窝骨折后,脑脊液从鼻腔漏出。口罩、鼻罩是护理过程中使用的护理用具。

  • 标签: 颅底骨折 颅内积气 脑脊液鼻漏 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