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职工作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安全质量管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质量评分(输液环境、输液安全、输液态度、无菌操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贴签摆药错误、成品配送差错、审方打印差错、成品核对分装差错)。结果:实验组的静脉输液质量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时间发生率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保证静脉输液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静脉输液 安全质量管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临床应用中,成品输液分层率降低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自制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分别调查我院2015年3~5月PDCA法实施前、2015年9~11月PDCA法实施后,由PIVAS(静配中心调配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分层情况;通过鱼骨图分析该药成品输液分层率高的原因,进行确立主题,拟订计划、设立目标;并针对要因分析探讨对策的拟定与实施;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及措施巩固等一系列PDCA循环活动。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取得的有形成果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明显降低,由实施前的19.1%降低到0.62%;形成了PIVAS内该药调配时及时将等待配置的治疗量药物冰箱保存,配置时严格掌握溶媒剂量和专用振荡器一定时间内振摇溶解;临床使用时医生和护士严格执行正确的药物浓度、5%GS输注前后冲管及选择普通输液器输注等规范调配和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无形成果PDCA小组成员在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对降低我院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成品输液分层率是可行的,充分发挥了医、药、护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了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静配中心 安全调配 PDCA循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全年所上报调配差错报告进行分析,为提高静配中心调配安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间的工作记录单进行整理,并对其中所上报的调配差错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共配输液33005袋,其中发生调配错误并上报共41袋,调配差错发生率为0.124%。其中人员因素39袋,占比95.12%,包括医师差错(16袋,占比39.02%)、护士差错(17袋,占比41.46%)和药师差错(6袋,占比14.63%);设备因素2袋,占比4.88%,均因打印不清晰导致信息无法读取,无法正常给患者使用。结论 我院静配中心调配差错中以人员因素占比最高,应当加强对整个调配环节中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多环节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降低或消灭调配差错的发生率,通确保患者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静配中心 调配差错 结果讨论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机械化调配在静脉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0组用药医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0组,对照组300组,观察组采用Repeater配液泵进行调配,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调配,分别对2组西林瓶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调配时间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010±0.003)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1.501±0.901)个/ml,25μm以上(0.101±0.020)个/ml;平均调配时间(41.000±0.201)s/组.对照组西林瓶药物平均残余量为(0.130±0.101)ml;不溶性微粒10μm以上(8.311±1.202)个/ml,25μm以上(1.702±0.503)个/ml;平均调配时间(44.001±0.106)s/组.2组药物残余量、不溶性微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Repeater配液泵调配可以减少西林瓶药物残余量和成品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提高给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输注泵 输注 静脉内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调配差错原因及对应防范措施。方法:择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在的120例差错事件进行总结对于分析,并给予有效防范措施。结果:摆药、贴签差错率最高,其次为成品输液发放差错、调配差错、停医嘱退药差错、审方差错;内部差错率为79.17%,外部差错率为20.83%。结论:通过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现,摆药、贴签差错出现的差错频率最高,通过分析差错原因,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服务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调配差错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考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两种难溶性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与溶媒、振荡时间及调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其调配规范。通过光阻法测定环磷酰胺和表柔比星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探讨这两种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最合理的调配方法,使输液中不溶微粒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兼顾调配效率。研究两种难溶性药物的合理调配方法,控制输液中的不溶微粒数,对保证输液的安全性和提高药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溶性微粒 难溶性药物 溶媒 振荡时间 光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调配环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以我院静脉输液调配室为观察对象,分为常规管理措施(设为常规管理组)与强化环境管理手段(设为环境管理组)。各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下静脉输液调配环境的质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环境管理组在静脉输液调配环境质量方面的各项评测指标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环境管理组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2.0%)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7.0%),而患者满意度(97.0%)则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88.0%),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加强对静脉输液调配室的环境管理,可以显著提高调配室的环境质量,有效减少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一做法值得在医院中推广实施。

  • 标签: 静脉输液调配室 环境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 影响
  • 简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或医嘱,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静脉营养液、静脉用危害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或部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 用药错误 药学技术人员 标准操作规程 全静脉营养液 GMP标准
  • 简介:高危药品在大型医疗机构中使用广泛,使用或管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以来,负责全院高危药品的调配工作,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安全用药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形成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高危药品进行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调配过程管理和工作人员管理的全方位管理。通过管理模式的改进,我院高危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高危药品 管理
  • 简介:目的: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审方干预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师在审方中的作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1—8月我院PIVAS的审方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处方用药合理,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508张,主要表现为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药物配伍禁忌等。结论:PIVAS药师审方可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预防与减少因不合理用药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中心药房进行调配,分临时医嘱用药和长期医嘱用药。临时医嘱用药是指药房根据医嘱一次性调配,交待服用方法,由病人自己服用的药物。长期医嘱用药是指临床医师根据住院病人病情需要开写的、药房必须每天重复调配同一种、同一组药物,由护士执行。长期医嘱片剂用药由于每个病人药品不同、剂量不同、时间不同等,需分时间,一种药物分剂量调配于一次性服药杯内,调配时需一瓶一瓶地开启,既费时又费力。为了方便调配,采用了桌面式片剂调配盘(即将各种片剂倒入小瓷杯内,将小瓷杯嵌入木制箱的表面,在木箱上面覆一盖板。),此种调配盘尚方便简行,但放片剂的小瓷杯间互相窜味,密封

  • 标签: 中心药房 抽屉式 片剂 长期医嘱 玻片 剂量调配
  • 简介:摘要: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正在进行改革,不仅大大提升的医院的工作效率,缓解了医患关系,更让患者用药得到安全保障,其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临床医学的新举措。本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的意义概述,并分析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筹备工作,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建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筹备工作
  • 简介:目的:调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降低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记录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PIVAS所有药学人员2016年上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针对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采取防护措施,再记录2016年下半年职业危害的种类和次数,并与上半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发生职业危害次数分别为190次和71次,下半年出现的职业危害次数明显少于上半年。结论:加强医疗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药学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规范化的操作管理制度及流程,是降低PIVAS职业危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师 职业危害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 PIVAS退药情况,寻找退药原因,以降低退药率。 方法:收集本院 PIVAS 2018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退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18年 1月 1日到 2018年 12月 31日共收到输液医嘱 1434102例,其中退药 115133例。退药主要原因主要为医嘱调整,以及患者出院、转科、死亡等原因。结论:建议加强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提高审方水平,优化摆药流程,共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静脉用药调配的安全性是保证病人输液安全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为病区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的任务之一。PIVAS承担了调配全院大部分静脉输液的任务,有效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是保证安全配药的重要内容。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安全配药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近些年来医院在发展过程当中所新建的一个工作场所,同时其也是一种全新引进的工作开展模式。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模式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由于专业知识受限以及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如何加强知识更新,做到及时学习以及取长补短,成为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在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参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其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此,本文受限针对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工作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其次针对现阶段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从其参与工作的优势及其未来工作展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能够切实提高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实际作用,将其优势发挥出来,也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早日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提高静脉用药合理调配的整体水平,为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PIVAS)药品破损原因,并制定减少破损的相应对策。方法:记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IVAS2016年每季度药品破损情况,分析容易造成破损的各个环节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和结论:药品破损与运输操作、领药计划不规范,人员培训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有关。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药品破损率。通过相应的整改,药品破损率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1‰下降至第四季度的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品破损 干预对策 药品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803份,占总医嘱的0.52%,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舍理、溶剂用量不舍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频次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并定期分析总结,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差错原因,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儿科成品输液质量。方法:总结2021年1-6月儿科差错,对差错类型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错误采取不同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差错率。结果:儿科差错涉及审方、排药、贴签和调配等全过程,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各环节差错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对儿科差错进行分类总结,优化工作流程,采取精细化管理,可显著降低儿科差错率,提高工作率和确保儿科成品输液质量。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儿科差错率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