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标签: 临床评价 栏目 热点药物 安全性评价 经济学评估 科研工作者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从2011年起,卫生部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近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以卫生部84号令形式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 管理 专项整治活动 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
  • 简介:《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为: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

  • 标签: 药物评价 杂志 天津药物研究院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国药学会 投稿
  • 简介:尽管用于药物开发的经费和时间逐年攀升,但近些年来被批准上市的新化学实体类药物却很少。随着计算化学学科的进展,辅助以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越来越多有前景的疾病治疗候选药物被发现。多种药物化学策略被发展用于药物早期评价研究。尽管如此,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候选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本文主要综述了药物开发早期阶段新化学实体发现和评价的代表性案例。

  • 标签: 药物发现 早期药物评价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
  • 简介:天津市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是在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的基础上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中心凝聚了刘昌孝院士领衔的92人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药代平台、GLP安评平台以及药效平台的建设任务,是目前我国开展新药非临床成药性综合评价的技术领先单位。

  • 标签: 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天津市 新药 天津药物研究院 研究机构 科研团队
  •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专控的评价方法在护理质量监管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开始对我院16个科室采用专科专控的方法检测护理质量,选择急诊科、供应室、中心药站、手术室、输血科的数据,比较2008、2009年度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在实施专项质量考评后,护理质量考评结果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专科专控的方法检测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监测和提高。

  • 标签: 护理管理研究 护理评价研究 质量控制
  • 简介:初步建立的慢病风险指数公式为慢病风险指数=体质指数+3.5腰围,ROC(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慢病风险指数切点为300,并且慢病风险指数比体重指数和腰围有更高的筛查效率。

  • 标签: 风险指数 慢病 病效 预测 体质指数 曲线分析
  • 简介:钆布醇注射液是一种高浓度强效磁共振对比剂,属于非离子环型钆螯合物,在体内外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安全性高。该药仅用于诊断,临床上主要用于头部和脊柱磁共振成像中的对比剂增强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中的对比剂增强。

  • 标签: 钆布醇 磁共振对比剂 药理作用 临床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19例房颤患者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 标签: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
  • 简介:目的对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的动物血细胞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Hemavet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的准确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与Hemavet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较好,红细胞压积(HcT)较差;白细胞分类测定结果与人工显微镜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相关性较差。结论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动物全血样本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较好,携带污染率低,有较强的筛选能力,是一台性能良好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满足药物安全性评价课题动物血液样本分析的需要。

  • 标签: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 性能评价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检索麻杏石甘汤、肺炎为关键词,用经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随机时照研究。结果:检索的41个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3970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提示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e,RR)(95%,CI)为0.89(0.86,0.92)。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是满意的。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肺炎 META分析 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三孔腹腔镜与开放性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7例为开放手术组,三孔腹腔镜组26例.所有被纳入研究的患儿均无并发症.结果开放组和三孔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3.94±18.91)min和(59.65±19.29)min.三孔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02±1.27)d和(7.26±1.09)d.与开放阑尾切除术组相比,三孔腹腔镜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无并发症的阑尾炎,三孔腹腔镜技术可缩短住院时间,与开放性阑尾切除术组相比,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较开放阑尾切除术长.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三孔腹腔镜
  • 简介: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3HRzEV/6HREV方案,对照组使用3HRZE/6HRE方案,疗程均为9月;给药2,5,8月后检测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ADR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4.44%)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且ADR少,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复治 涂阳肺结核 抗结核
  • 简介:研究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中,选用健康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5000mg/kg),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目前新药遗传毒性评价中推荐使用的3种试验方法,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研究金丝桃苷的遗传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所有实验动物都存活,且行为活泼,未见明显异常。Ames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肝微粒体酶(S9)时均未见引起TA97、TA98、TAl00和TAl02试验菌株基因突变(P〉0.05)。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S9时均未引起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P〉0.05)。小鼠微核试验中,金丝桃苷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金丝桃苷对于BALB/c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金丝桃苷没有遗传毒性。

  • 标签: 金丝桃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选择性评价并探讨近年来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的齐拉西酮、利培酮、喹硫平治疗首发和继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中铁二局职业病防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10例,分为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及喹硫平组,每组70例,各组包含首发及复发性患者各35例。其中齐拉西酮组:20~80mg/d,2次/d;利培酮组:4~7mg/d,2次/d;喹硫平组:400~1000mg/d,2次/d,疗程8周,分别采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首发组各类药物使用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中,齐拉西酮组疗效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喹硫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及喹硫平相似;齐拉西酮治疗复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与利培酮和喹硫平相当,总体疗效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推荐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喹硫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