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进入冬季,全国多地雾霾频发。持续的重污染天气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哪些影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均表示,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与空气污染有一定关联。防护口罩并非人人能戴北京红十字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黄辉绪介绍,由于雾霾天气中PM2.5浓度很高,且直径很小,极易进入肺泡,并会携带细菌和病毒进入呼吸系统,一旦人们抵抗力下降,就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引起上皮细胞一系列的反应。

  • 标签: 危重症医学 呼吸系统疾病 医院门诊部 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 防护口罩
  • 简介:案例1患者男。公司经理,社区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社区医生建议服降压药治疗。由于患者自己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一直不高。又听说高血压一旦服药就要终生,始终拒绝服药。为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社区医生又建议患者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仍提示患者血压升高。为进一步查找原因,社区医生带着血压计到患者家去测量血压,依然显示血压升高,再请患者用自己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才发现患者将血压计的袖带气囊绑在上臂外侧,并未压迫到肱动脉,造

  • 标签: 血压测量 电子血压计 高血压管理 动态血压监测 降压药治疗 袖带
  •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晨峰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峰血压值和晨峰出现频率。结果观察组晨峰血压值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晨峰出现频率81.53%高于对照组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特点,控制日常血压在正常范围,减少晨峰发生次数,这对患者治疗及预后都有深远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血压晨峰
  • 简介:大学的刘教授高血压病10多年,自认为在血压管理这方面很有心得:按时服药,坚持每日自测血压,适当锻炼。退休后这几年还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健身。可是在前几天的一个早上,刘教授晨练时突然晕倒了,送到医院诊断为脑溢血,生命是挽救回来了,但是后遗症还是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家人都很纳闷儿,

  • 标签: 血压管理 自测血压 清晨血压 压控 诊室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IMT正常组(IMT?0.9mm)28例、IMT增厚组(1.0~1.2mm)38例、IMT斑块组(IMT?1.2mm)37例,其中IMT增厚组和IMT斑块组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对所有患者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血压形态分为晨峰组52例和非晨峰组51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呼吸睡眠暂停情况以及血压晨峰等进行分析,对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逐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病史、血压晨峰、睡眠打鼾、HDL-C、LDL-C、HS-CRP、Hcy、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MT正常组、IMT增厚组、IMT斑块组各组间血压晨峰检出率分别为14.29%、52.63%、75.67%,斑块组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晨峰组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92.31%、53.85%)明显高于非晨峰组(52.94%、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以可能有意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逐步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TC、LDL-C、血压晨峰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晨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血压晨峰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晨峰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内最常出现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年龄逐渐前移,高血压已不只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已严重波及到中青年"白领"群体,且"白领"高血压与老年高血压在临床表现及诊治方面有差异。遗憾的是相当数量的"白领"人群并不知晓患高血压,故得不到及时治

  • 标签: 患病年龄 心血管领域 靶器官损害 药物治疗 依从性 不健康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12月住院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患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和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的护理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护患沟通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本社区120例高血压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收缩压平均数据、舒张压平均值、服药依从性、合理饮食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明确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缓解患者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干预方式 研究
  • 简介:毋庸置疑,尽管人们对高血压机制的认识以及药物、器械研发不断进展,但高血压防控仍是当代人类健康事业的"世纪之战",这可能源于对新理念、新技术缺乏认识与推广,对靶器官保护重视不够以及基本血压测量手段存有误区等。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基层医师应尽量掌握血压测量方法,提高对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自测两大"武器"的重视。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靶器官保护 基层医师 诊室血压 药物治疗 夜间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个性化指导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社区就诊登记高血压并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8月以前就诊登记高血压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将以后就诊登记高血压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社区高血压个性化指导管理和常规随访进行管理,连续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HR)、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水平及依从性。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血压、HR、FBG、BMI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HR、FBG、BM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规律饮食、规律运动、规律用药、规律随访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个性化指导管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管理可提高规范患者管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社区管理服务,从而协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提高依从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避免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病 社区高血压个性化指导管理 随访 管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β受体阻滞剂发明于20世纪,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遵循个性化治疗原则,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阻断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均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随机抽样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传统管理模式组和中医药管理模式组300例,两者皆无失访;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比入组前显著提高,分别从38.0%、39.7%上升到57.3%和68.3%,两组控制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中医药管理模式组的运动习惯改善率、摄盐情况改善率、心理调整改善率、遵医行为改善率、服药依从性改善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传统管理模式组大,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中医药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控管理效果优传统管理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高血压采用中医平肝潜阳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98例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资料,其中50例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另48例患者将接受常规治疗与平肝潜阳法治疗(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KI评分,并比较治疗后的总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K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9.58%)较对照组(64.00%)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医平肝潜阳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后,患者更年期综合症状显著减轻,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显著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围绝经期 平肝潜阳法 高血压 更年期综合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以我院9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方案。随机法分组,均分至对照、试验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试验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比记录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压与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试验组血压控制结局总有效率为95.9%(47/49),对照组为77.6%(38/49),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而言,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内血压与血脂水平,有效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其早期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并低血压的患者59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主要进行功能训练,带腹带、弹力袜),积极治疗吸低血压症状,并针对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吸氧、静脉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盐酸米多君治疗后,头痛、眩晕等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晕倒及摔倒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低血压,主要是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临床应早期发现并予以治疗,同时还应结合相应康复治训练,继而维持心功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 标签: 急性高位脊髓损伤 低血压 机制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难治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螺内酯。治疗后,分析两组RAAS指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以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0周后较治疗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以及醛固酮水平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5周及10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地将交感神经活性阻断,降低RAAS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三者的产生,起到协同降压的效果。

  • 标签: 螺内酯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例为临床病例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用药过程,总结经验,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结果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抢救用药治疗后,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说明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有积极的临床作用临床治愈率达91.66%,血肿体积、水肿面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得到改善。结论综上,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尼莫地平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高度选择脑组织受体,通过有效地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达到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压,保护缺血性神经元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尼莫地平 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