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的价值差异。方法:自本院罹患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中遴选70例,时间范围: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分别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结果:观察组评定各项围术期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价值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结果:在围术期指标中,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循环指标方面,气腹后30min,实验组在心率、气道峰压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行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标准腹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囊结合合并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结果:在围术期指标中,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循环指标方面,气腹后30min,实验组在心率、气道峰压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行标准腹压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标准腹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囊结合合并胆总管结石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与经济效益.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26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一期缝合组132例和T管引流组1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输液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期缝合组术后输液量、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期缝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76%,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45.80%,且术后切口感染和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79%、4.55%,低于T管引流组的9.92%、1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优于T管引流,且无T管引流相关并发症之虞,可视为安全有效及经济的术式选择,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 标签: 一期缝合 胆总管 探查术 腹腔镜 T管引流 效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治疗,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与参照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总管切开探查)各2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参照在治疗效果上无差别,但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参照组呈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且手术时间短,难度不高,更能有效减少胆漏发生,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可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 简介:目的通过对4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分析,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15例,女3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者43例,原发3例。全组病人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46例中2例未取出结石,余43例病人40例成功取出结石。3例取石失败,成功率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对其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也不容忽视。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内镜乳头肌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1年6月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5例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上腹痛最为多见,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率较高,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男8例,女27例,以女性多见,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满意。结论B超为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本病的苜选术式。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诊断与治疗 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B超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年 11月 ~2015年 11月收治于我院肝胆科的 8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的方法,统计本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共治愈患者 74例,治疗的有效率为 90.24%,在术后 6个月 ~10年的随访中,远期疗效为优的共有 52例,约占总例数的 63.41%,远期疗效为良的共有 14例,约占总例数的 17.03%,远期疗效为差的共有 8例,约占总例数的 9.76%;其中 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癌变,约占总例数的 9.76%,其中 6例患者经过再次手术切除癌变组织, 2例患者与术后 1年内死亡, 2例患者因为癌变广泛未能有效的切除病变组织,与术后治疗过程中死亡,死亡率为 4.88%。结论:在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术中需要根据影像学特点和患者解剖病理情况,科学的处理手术细节,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先天性 胆总管囊肿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原因。方法对近21年来收治的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总癌变率13%;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P<0.001),囊肿内引流术后患者癌变年龄显著小于囊肿切除术(P<0.01)和未手术者(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者的发病年龄比未手术者早14.6年。结论囊内引流术能加速和促进癌变发生,应停用;囊肿切除术应列为首选术式;囊肿应尽可能切净,不能切净者应剥除内膜或破坏其粘膜。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手术治疗 术后 癌变 原因 囊肿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90例行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结石数量和大小,胆结石家族史、缺乏运动和油腻饮食都是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在考虑手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上述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护理风险和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到本院进行ERCP治疗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后再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缓解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胆总管 结石 ERCP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际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常规开腹手术与LCBDE(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二者的临床结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共7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控制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肝门首次排气、VAS得分、肝功能指标以及治疗率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96.54 min、住院时间为8.02d、术中出血量为47.17 ± 16.06 mL、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3.89 ± 14.16* min,以及VAS得分为40.64 ± 14.57*,治疗总有效率达97.14%,以上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另外,通过检测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AST(40.07 ± 6.31) U/L、ALT(35.21 ± 4.32) U/L、ALB(38.94 ± 2.95) g/L、TBIL(18.04 ± 2.52) umol/L水平的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症相比于常规开腹手术具有更优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开腹手术 LCBDE 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治疗晚期胆结石最重要的微创手术之一。晚期胆结石的复发是 ERCP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取石手术后产生的导管结石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但是又有研究者的实验反驳了这一点,导致目前的研究很难去明确胆道病症的诱发因素。而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会影响对胆结石的治疗。因此,本文总结了取石手术后胆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复发因素
  • 简介: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讨论优质护理在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69例进行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的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是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在使用优质会理之后其总体的满意效果达到了百分之97.67,与之相比使用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百分之83.72.因此,可以看出,观察组所使用的优质护理优于使用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一般护理与观察组的优质护理相比之下,其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完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优质护理加入到对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的患者当中,可以让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术 疼痛程度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多功能腹带对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胆总管结石病人术后的应用。方法:取我科60例胆总管结石手术后的病人按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功能腹带腹部加压,对照组常规腹带加压。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敷料渗出情况,下床活动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切口敷料渗液情况和首次下床活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多功能腹带可保持患者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促进切口愈合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胆管结石 多功能腹带 芒硝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腹内疝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4例在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腹内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诊断给予对照组(n=22),观察组(n=22)给予超声诊断。将两组患儿的诊断正确人数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诊断正确人数低多于对照组5人(P<0.05)。结论: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腹内疝患儿采取超声诊断,可有效判定患儿具体情况,提高诊断正确率,从而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 术后腹内疝
  • 简介:CDD术后发生的吻合口瘘处理困难,病死率非常高。我们近年对在施行CDD时常规采用鼻胆管引流,经连续108例观察,不但无吻合口瘘发生,还可以经鼻胆管对胆道进行冲洗和造影,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 鼻胆管引流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目前仍未有比较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者在国内外多种诊断标准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为其他研究者后续研究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参考。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展,胆囊切除术虽然逐渐为更多患者所接受,但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长远并发症,仍然成为许多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时机的重要原因,甚至产生更多不良后果,本文结合文献阅读,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含义、以及其相关性两个方面作综述。

  • 标签: 胆囊切除,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