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王文欢

成都市 双流区中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中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的价值差异。方法:自本院罹患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中遴选70例,时间范围:2020年08月至2021年08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分别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结果:观察组评定各项围术期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评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减少患者痛楚,促进术后各项功能恢复,因其安全、高效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价值差异

胆总管结石属于胆道系统结石,临床当中比较常见。患者未发生梗阻时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且症状轻微。一旦发生胆管梗阻则表现为剑突下或右上腹明显疼痛,痛感多呈阵发性,也可向肩部、背部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高热、感染及胃肠部症状。传统治疗胆总管结石采用开腹取石,创伤性较大。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精进,手术多已改变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为患者安全提供更高的保障[1]。本研究遴选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入组,旨在研究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现做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对象自本院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遴选。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拟行手术治疗,且对研究知情。对照组统计男、女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年龄30-51岁,平均值(40.39±3.01)岁。观察组统计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13例;年龄28-47岁,平均值(40.11±2.87)岁。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主要步骤包括:患者平卧,行全身麻醉。于患者右上腹做标记点,沿腹直肌纵向做切口,暴露胆总管、胆囊部位并详细探查结石情况。结石全部取出后留置T管,关闭切口。

1.2.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术式,主要步骤包括:患者平卧,同样予以全麻。首先进行四孔操作并建立人工气腹,解剖胆囊三角,妥善分离胆总管前壁浆膜,暴露患者肝、胆总管。随后,遵循纵行向下的原则于胆总管处做1-1.5cm的切口。取导尿管置入肝管及胆总管下段,细小结石利用加压水冲去,直径较大的结石借助胆道镜由石钳、取石网等辅助取出。留置T管并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排气情况与疼痛程度,统计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耗时及镇痛次数,计算平均值入表。(2)并发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疼痛、感染、出血等,统计相关例数并给予对症治疗。计算公式: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和/35×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定SPSS22.0作为分析工具。并发症发生率表述为[n(%)],采用χ2检验;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等围术期指标以(62b0155f43b9d_html_ea395fa678c84e5.png ±s)的形式入表,采用t检验。评定检验值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

观察组统计出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耗时及术后镇痛次数4项数值显著较对照组更低(P<0.05)。数据见表1。

表1比较两组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差异(62b0155f43b9d_html_ea395fa678c84e5.png ±s)

组别

n

手术耗时(min)

术中出血(ml)

肛门排气恢复耗时(h)

术后镇痛次数(次)

观察组

35

51.02±7.59

46.92±8.01

19.06±2.35

1.21±0.25

对照组

35

75.83±8.05

80.57±12.04

30.41±3.86

1.83±0.51

t

-

13.266

13.766

14.859

6.45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详情的差异

观察组统计出术后疼痛1例,出血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5.71%)较对照组更低(P<0.05)。数据见表2。

表2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详情的差异[n,(%)]

组别

n

疼痛

术后出血

感染

胆管残留结石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5

1(2.86)

1(2.86)

0(0.00)

0(0.00)

2(5.71)

对照组

35

4(11.43)

2(5.71)

1(2.86)

1(2.86)

8(22.86)

χ2

-

1.939

0.348

1.015

1.015

4.200

P

-

0.164

0.555

0.314

0.314

0.040


3讨论

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这类疾病,手术前对于患者结石的实际数目与位置难以明确。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且无法保证一次性将结石完全清除,一般不建议患者做此选择[2]。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不变的趋势和目标,腹腔镜手术自应用以来在多个学科取得明显成效,技术已十分成熟。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在患者腹部做长约1cm的穿刺孔,置入腹腔镜以详细探查病变情况,并借助操作工具完成手术。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风险更低,患者病变周围组织不易受到损伤,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几率[3]。鉴于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尤其是年轻患者更乐于接受。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所遭受创伤相比对照组患者小,数据上体现在结果2.1显示观察组手术耗时短,患者出血量少,且术后排气恢复耗时及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统计并发症例数为2例,发生率(5.71%)相比对照组的22.86%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减少患者痛楚,促进术后各项功能恢复,因其安全、高效的优势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汉俊.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4):56-58.

[2]毛商,耿宏. 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6):66-68.

[3]何平,赵凤林,梁杰雄,等.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8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