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托吡联合巴比妥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7月收纳治疗的小儿癫痫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使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其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之上联合托吡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疗效。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8.21%(11/39)显著高于观察组7.69%(3/39),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94.87%(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托吡联合巴比妥联合治疗小儿癫痫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癫痫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托吡酯 苯巴比妥 小儿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瑞香狼毒乙酸乙提取物的毒性化学成分。方法瑞香狼毒饮片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梯度提取,经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获取其半数致死量,采用HPLC-TOF/MS检测乙酸乙提取物灌胃后小鼠血液及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分布情况,应用MTT法检测体内吸收成分对正常肝细胞系L-02的毒性作用。结果瑞香狼毒毒性成分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部位,对小鼠的LD50为4.656g·kg-1;其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表枇杷素、瑞香酚、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及异狼毒素小鼠灌胃吸收后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其中肝组织分布浓度相对最高,对肝细胞系L-02的IC50分别为:表枇杷素(107.23±6.43)μmol·L^(-1)、瑞香酚(63.62±3.18)μmol·L^(-1)、新狼毒素A(44.17±2.98)μmol·L^(-1)、狼毒色原酮(38.32±2.87)μmol·L^(-1)、狼毒素(24.40±1.71)μmol·L^(-1)、异狼毒素(10.01±0.61)μmol·L^(-1),异狼毒素对肝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结论黄酮类成分为瑞香狼毒的主要毒性成分,对肝细胞系的增殖毒性顺序为异狼毒素〉狼毒素〉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瑞香酚〉表枇杷素。

  • 标签: 瑞香狼毒 黄酮类成分 急性毒性 液质联用 组织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喷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利福喷的浓度,对2016年7月–2017年3月期间67例肺结核患者血浆利福喷浓度进行分析。分析柱:AgilentPoroshell120SBC18柱(4.6mm×50mm,2.7μm);保护柱:ZORBAXSBC18柱(2.1mm×12.5mm,5μm);流动相:甲醇-0.2%醋酸溶液;流速:0.5mL·min-1;梯度洗脱:0.01~3.00min,25%甲醇;3.01~7.00min,80%甲醇;7.01~10.00min,25%甲醇。结果:利福喷在0.60~30.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2),平均回收率均>90%,RSD均<5%。患者利福喷峰浓度分布在1.59~39.79μg·mL-1。在同样给药剂量下,利福喷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对利福喷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利福喷丁 肺结核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简介:目的:分析氟比洛芬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比洛芬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比洛芬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比洛芬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间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间三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相关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宫缩缓解时间及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虽略低于对照组(10.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率(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考虑使用间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其疗效突出,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可减轻胚胎和胎儿生长所受干扰。

  • 标签: 先兆流产 妊娠20周 间苯三酚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直链烷基磺酸钠(LAS)对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只。研究组于妊娠第5~20天以150mg/(kg·d)LAS灌胃染毒,对照组小鼠同期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两组均正常分娩,观察其子代雌性小鼠发育情况至10周龄,在子代雌性小鼠发情间期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睾酮(T)等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对其卵巢中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子代雌性小鼠研究组13只,对照组15只;与对照组子代雌性小鼠比较,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的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血清SOD活力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血清MDA水平则升高(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子代雌性小鼠血清SOD活力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66,0.805,0.798,0.836,0.818,0.897,P〈0.05),其血清MDA水平与其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及卵巢StAR和P450sccmRNA相对表达量则呈负相关(r=-0.811,-0.835,-0.872,-0.818,-0.806,-0.857,P〈0.05)。结论LAS可影响雌性小鼠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而氧化应激可能为LAS影响卵巢类固醇激素合成的机制。

  • 标签: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雌性 小鼠 卵巢 类固醇激素 合成
  • 简介:目的探讨螺环酮治疗重症监护室患者焦虑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2例重症监护室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给予螺环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S、HAMA评分(28.61±5.56)、(8.15±2.4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49±7.40)、(30.52±8.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HAMA评分(29.05±5.69)、(8.36±2.46)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4.64±7.25)、(30.13±8.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凝血五项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环酮对于治疗重症监护室焦虑障碍的患者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螺环酮 焦虑症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目的分析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血管内皮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所能起到的降压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1月之间收治的125名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别随机分配到应用常规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对照组中62人以及应用该药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研究组中63人,在对两组患者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比治疗之前的相关数据发现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水平和收缩压水平在接手治疗之后也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相较于对照组中患者的血压下降而言研究组中的患者血压下降更加明显。结论临床之中选用缬沙坦联合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血压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缬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中硝基类潜在遗传毒性杂质B的含量。方法:以YMCODS-AM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62:3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8nm,柱温为30℃。结果:杂质B在15~6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9);精密度和溶液稳定性均符合要求;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8.2%和97.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好,可用于利奈唑胺原料中硝基类潜在遗传毒性杂质的测定。

  • 标签: 利奈唑胺 硝基苯类 遗传毒性杂质 HPLC法
  • 简介:」目的建立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近红外一致性检验模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热缓解时间为(2.15±0.48)d,腹胀缓解时间为(4.45±0.42)d,恶心缓解时间为(2.68±0.32)d,黄疸缓解时间为(7.85±1.24)d,腹膜炎体征缓解时间为(5.96±0.85)d,观察组分别为(1.32±0.21)、(2.84±0.36)、(1.75±0.28)、(6.18±1.35)和(4.32±0.75)d;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滤过 乌司他丁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与乌司他联用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采用美罗培南与乌司他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美罗培南 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卡前列素氨三醇,对比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和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应用沙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接诊的支气管扩张病患76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38)。对所有入组者都施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沙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咳痰气促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比对照组的78.95%高,P<0.05。结论利用沙胺醇与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对支气管扩张病患进行佐治,可有效缓解其症状,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氨溴索 支气管扩张 雾化吸入 沙丁胺醇
  • 简介:目的评价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氯喹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轻到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氯喹;对照组加用双氯芬酸钠(75mg/次,2次/d),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4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积分、ESR、CRP、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泼尼龙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氨蝶呤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单硝酸异山梨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辅助改良塞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颈胸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超声辅助改良塞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PICC置管方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完成PICC置管概率,和并发症概率。结果实验组完成概率为100.00%,高于观察组完成概率(82.00%);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6.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概率26.00%(P﹤0.05)。结论超声辅助改良塞格技术用于颈胸部同步放化疗后PICC置管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概率,并能减少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概率,增强患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超声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 颈胸部 放疗 PICC置管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温县妇幼保健院8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仅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磷酸肌酸钠与乌司他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cTnI、NT-proBNP、CK-MB水平、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TnI、NT-proBNP、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采用乌司他及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TnI、NT-proBNP、CK-MB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 标签: 乌司他丁 磷酸肌酸钠 窒息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3种单型生物碱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ustain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8),流动相B为0.1mol·L-1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4nm;柱温:30℃。结果甲酰新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246~0.61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98.9%、97.8%,RSD分别为0.94%、0.88%、0.95%;甲酰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987~2.467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9.8%、100.3%,RSD分别为0.43%、0.25%、0.19%;甲酰次乌头原碱在进样量为0.0118~0.29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低、中、高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9.8%、98.1%,RSD分别为0.91%、1.2%、0.9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骨刺消痛胶囊中单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骨刺消痛胶囊 单酯型生物碱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 简介:目的评价乌司他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有效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研究时段2017年5月-2018年10月,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3例样本。对照组治疗方案奥曲肽,实验组治疗方案乌司他联合奥曲肽。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乌司他联合奥曲肽治疗,既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乌司他丁 奥曲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 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