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渗漉法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泡时间、渗漉速度、收集渗漉液体积、乙醇浓度为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总生物碱中贝母辛作为评价指标,HPLC法测定贝母辛。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浸泡24h,渗漉速度为3ml/(kg·min),收集10倍的渗漉液,贝母辛提得率为0.016%。结论用70%乙醇12倍量浸渍24h,渗漉速改为3ml/(kg·min)提取的,贝母辛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浓度。

  • 标签: 正交实验 渗漉法 川贝母 贝母辛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优选当归和枳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药材粉碎度、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加水量为考察因素,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TLC及IR检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粉(20目),8倍量水,浸泡0.5h,提取5h;最佳包合方法是研磨法,挥发油和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mL∶g),加4倍量的水,研磨3h。结论本法确定的最佳提取与包合工艺,可有效地提取与保留当归和枳壳的活性成分挥发油,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当归 枳壳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包合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菟丝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酶-Sevage法除蛋白、不同比例乙醇分级沉淀等方法获得菟丝子多糖提取物;经95%乙醇回流提取,2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利用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分别测定了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菟丝子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菟丝子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大于氧化型谷胱甘肽,小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菟丝子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小于氧化型谷胱甘肽,其中90%醇沉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结论菟丝子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以及90%醇沉多糖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可以进一步分离纯化。

  • 标签: 菟丝子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DPPH
  • 简介:目的探讨细辛不同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制备细辛挥发油提取物组、超临界提取物组、水提取物组,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细辛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比较研究。结果小鼠的主要急性毒性症状:抽搐、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等,死亡多集中在用药后12h之内;用药后24h未死亡小鼠的精神、食欲都逐渐恢复,继续观察14d个别小鼠死亡。细辛挥发油提取物、超临界提取物LD∞以及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86.9g·kg-1·d-1(62.2~120.8g·kg-1·d-1)、7.4g·kg-1·d-1(6.3~8.7g·kg-1·d-1);细辛水提取物未测出LD50,其最大灌胃量(MLD)为30g·kg-1·d-1,相当于临床7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6.92倍。结论细辛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细辛超临界组〉细辛挥发油组〉细辛水提取物组,细辛水提取物给予较大剂量,仍没有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今后临床上煎剂中使用大剂量的细辛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持。

  • 标签: 细辛 不同提取物 小鼠 急性毒性
  • 简介:期刊也称杂志。《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这一定义限定了科技期刊的刊载内容、外观和出版方式。从此定义出发,可得到科技期刊的以下主要特征:a.连续出版物,即按卷、期或年、月(期)无限期的,连续编号(按顺序)的。

  • 标签: 科技期刊 科学技术 出版物 期刊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抗动物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复方丹参组(小鼠为20mg.kg-1,大鼠为10mg.kg-1)、原花青素低、中、高组(小鼠为10.0、20.0、30.0mg.kg-1,大鼠为5.0、10.0、20mg.kg-1)共5组,进行小鼠常压耐缺氧及抗亚硝酸钠中毒实验,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记录大鼠心电图的变化,颈动脉取血,测量血清的LDH、MDA等指标。结果:原花青素能延长动物耐缺氧时间(P〈0.01或P〈0.05);能够改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变化(P〈0.05)。结论:松树皮提取物原花青素对动物的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原花青素 心肌缺血 缺氧 心肌酶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3篇,14例。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自身因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骨瓜提取物注射剂 过敏性休克 合理用药
  • 简介:研究黄蜀葵花提取物金丝桃苷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中,选用健康BALB/c小鼠40只,雌雄各半,灌胃给药(5000mg/kg),连续观察14天,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测定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用目前新药遗传毒性评价中推荐使用的3种试验方法,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研究金丝桃苷的遗传毒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所有实验动物都存活,且行为活泼,未见明显异常。Ames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肝微粒体酶(S9)时均未见引起TA97、TA98、TAl00和TAl02试验菌株基因突变(P〉0.05)。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金丝桃苷在加或不加S9时均未引起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P〉0.05)。小鼠微核试验中,金丝桃苷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金丝桃苷对于BALB/c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金丝桃苷没有遗传毒性。

  • 标签: 金丝桃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提取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AgilentC18柱(250mm×4.6mm,5μm),1%醋酸溶液-甲醇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mL·min-1。结果:复方丹参提取液中的杂质对丹参素、原儿茶醛的测定无干扰,各组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控制复方丹参内在质量的方法。

  • 标签: 复方丹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含量测定
  • 简介:研究东莨菪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特征,SD大鼠灌胃东莨菪素(50mg/kg),分别于给药后5,15,30,60,120,240分钟取大鼠心、肝、脾、肺、肾、肌肉、脂肪、脑、睾丸、子宫、胃、小肠等组织器官测定其原形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且于给药后15分钟浓度即达峰值,其中肝、肾、胃和小肠含量较高。此外,东莨菪素在胆汁、尿液、粪便的排泄研究显示,胆汁、尿液、粪便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0.032%,3.752%和0.784%。表明东莨菪素在大鼠体内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消除。

  • 标签: 东莨菪素 组织分布 排泄
  • 简介: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类中药之一,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排脓止汗等功效,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新型制剂也层出不穷。现就黄芪的生物学特征、药理功效和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前景作一综述。1生物学特征1.1一般生物特征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主要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

  • 标签: 黄芪 生物特征 功效 现代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湖南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种十两茶水提物的体外降糖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试验、葡萄糖苷酶试验、醛糖还原酶试验比较十两茶与其他茶类(茯砖茶-9、茯砖茶-11、红茶、绿茶)的体外降糖作用。结果5种茶叶水提物在体外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产物形成、葡萄糖苷酶以及醛糖还原酶活性,其中以十两茶作用为优。结论十两茶水提物对糖尿病相关酶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降糖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作用。

  • 标签: 黑茶 十两茶 葡萄糖苷酶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醛糖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