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3例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T细胞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近期生存率为93.94%,没有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对于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T细胞淋巴患者来说,采用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隔离以及干细胞移植护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患者 干细胞移植护理
  • 作者: 胡军常建王中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医院胡军常建王中新患者男,6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增大10天”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体检:阴囊皮肤不红,皮温未增高,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增大,能触及肿大附睾及睾丸,分界不清,无触痛,阴囊托举痛阴性,左侧睾丸及附睾未及明显异常,双侧精索无增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0%,血红蛋白146克/L,血小板139*109/L。HCG:β-人绒毛促性腺激<1.20IU/L。甲胎蛋白4.70IU/ml。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48U/L,肌酸肌激酶31U/L,肌酸酶同功酶9U/L,乳酸脱氢酶198U/L,羟丁酸脱氢酶168U/L。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1.7S,国际标准化比值1.0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1S,纤维蛋白原2.13g/L,凝血酶时间18.4S。尿常规、生化及免疫八项基本正常。阴囊彩超检查:右侧睾丸内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发不等的低回声区,境界尚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可见多发细密点状回声,大的范围约44*25mm。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并可探及动脉频谱(图1)。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多发低回声区,结合病史,考虑:1.占位性病变可能,2.炎症不除外。其后行右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侧睾丸)考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倾向B细胞来源伴浆样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2岁。因发热、咽痛1年,加重2月入院。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伴畏寒、咽痛、鼻塞。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予洁霉素、先锋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抗炎及雾化,转移因子、胸腺肽等治疗,稍显效但鼻塞加重,又到某医院诊断为下鼻甲肥大,行下鼻甲手术。近2月来出现高热39C左右,鼻塞加重伴头晕乏力,体重下降,用地塞米松治疗

  • 标签: 扁桃体T细胞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 恶性肉芽肿 坏死性肉芽肿 医院诊断 下鼻甲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献[1]报道,大约20%~30%的淋巴可以发生浆膜腔积液。本文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8年5月浆膜腔积液中诊断为淋巴的病例15例,对其进行常规液基涂片,部分采用细胞蜡块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部分对照其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探讨浆膜腔积液中淋巴细胞学形态特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浆膜腔积液中诊断淋巴细胞学怀疑淋巴经组织学活检证实为淋巴的病例15例。

  • 标签: 细胞学形态特征 浆膜腔积液 淋巴瘤 形态特点 常见类型 组织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淋巴”是一个全身的概念。在我们身体内部,淋巴和血管、神经一起围绕连接着各个重要器官,淋巴系统起着过滤以及防御功能,它是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所组成。

  • 标签: 淋巴瘤 信号 淋巴器官 防御功能 淋巴系统 淋巴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患者的临床 、胃镜和病理特征。 方法: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 ,录入该时段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患者 63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 63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表现均不存在明显的特异性,而在 63 例患者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1 ( 96.83% ),对胃镜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灶主要发生于胃窦、胃体,但对患者进行首次胃镜下活检阳性率不超过 50% ,本次研究中仅为 29 ( 46.03% )。 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在目前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并不存在特异性,而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表现较为多样化,提高临床以及胃镜医师对于这种病症的认知,并尽可能提升胃镜下活检阳性率和活检标本的质量,能够有助于提升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病情早期明确,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分析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以不同方式起病的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月至2005年2月期间在临床上造成误诊或漏诊的35例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霍奇金病患者2例,占5.71%,非霍奇金淋巴患者33例,占94.29%,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中B-NHL占69.70%,T-NHL占30.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7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3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20例,以血液系统症状为主2例,以其他表现为主3例。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28.57%),达到部分缓解13例(37.14%),死亡12例(34.29%)。结论非霍奇金淋巴比霍奇金病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以某个系统表现为主,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临床诊治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右下腹疼痛2个月于2009年4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部位于麦氏点附近,呈持续性。在院外多次行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行抗炎治疗20余天,效果不佳,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

  • 标签: 小肠恶性淋巴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例乳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乳腺淋巴患者,综合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患者,11例为原发性淋巴患者,两组患者在发生部位、病理类型、预后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3岁,因胸痛、胸闷伴高热10余天,于1998年4月底入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扫描示右上纵隔肿瘤,于1998年5月转入上海某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纵隔恶性淋巴",多次行放疗及化疗,症状好转,但肿块未消失,于1998-10-06入我院就诊。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头发脱落,颈部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触诊时不肿大。X线胸片示右上肺小片状模糊影,可能为结核灶;胸部CT示

  • 标签: 纵隔 淋巴结核 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原发性乳腺淋巴(primarybreastlymphoma,PB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临床较为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及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的比例均较低,国内外未见大宗病例报告,患者绝大部分是女性,男性发病率极低.PBL的临床表现不易与乳腺其他恶性肿瘤区分,但乳腺淋巴一般诊断时肿块较乳腺癌为大,且生长更加迅速,而皮肤改变、红斑、乳头溢液等症状并不常见.诊断上PBL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绝大部分的PBL病理类型为B细胞来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为主要类型,占40%~70%,而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MALT)占8.5%~35%.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以CHOP或类似CHOP为主,但本病的一个特点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率较高.PBL的预后较乳腺癌为佳,5年生存率9%~85%.

  • 标签: 腺淋巴瘤 乳腺 原发性 诊断治疗 预后 PBL
  • 简介:淋巴晚期侵犯骨髓或并发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易发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为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如小淋巴细胞、弥漫性和无裂细胞淋巴淋巴细胞淋巴、低恶性滤泡性淋巴等。在临床实践中,

  • 标签: 淋巴瘤 白血病 鉴别诊断
  • 简介:腹膜后疾病如炎症、结核所致纤维化导致梗阻性肾病,曾有报道,但腹膜后恶性淋巴包绕输尿管,导致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者鲜见报告,本文报告腹膜后恶性淋巴导致梗阻性肾病1例: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高血压5年,持续性腰痛伴乏力1月,4天前出现尿闭。于1993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BP24/22kPa,贫血浮肿貌,双肾区叩痛,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者 致纤维化 持续性腰痛 肾区叩痛 特殊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例接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9例,经治疗及护理干预均顺利出院。结论: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的护理干预具有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潜力,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恶性淋巴瘤 血液科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儿童恶性淋巴的表现及误诊。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恶性淋巴患儿进行实验研究,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误诊经病理证实恶性淋巴患儿观察组25例,首次诊断正确的恶性淋巴患儿为对照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超声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均为非霍奇金淋巴,其中淋巴结肿大、肠梗阻、肠套叠等为主要疾病症状,且对照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边界征象、淋巴结门部结构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表现出现的淋巴结肿大、肠梗阻、肠套叠等均为儿童恶性淋巴危险因素,临床的应给予重视,降低误诊率。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超声诊断 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