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ET)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为临床ALI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3个月龄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ET组(B组),地塞米松+ET组(C组)。用静脉注射ET700μg·kg-1方法制作ALI模型,C组在ET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5mg·kg-1)干预,在实验0、0.5、1、2、4h行血氧饱和度(PaO2/FiO2)和血清ACE检测。结果:B组PaO2/FiO2在0.5h降至最低为(265.4±70.2)mmHg,随后逐渐升高,血清ACE活性在0.5h升高至(68.39±6.29)u·mL-1,在1h达到峰值(80.13±12.97)u·mL-1,2h开始逐渐下降。C组PaO2/FiO2也呈现下降趋势,血清ACE活性呈现升高趋势,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对血清ACE活性的抑制,对ET所致ALI产生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研究糖尿病早期时睾丸中睾酮合成关键酶的变化。方法雄性成年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10只。通过ip链脲佐菌素(150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成功制备糖尿病模型后4周处死小鼠,取血清和睾丸组织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类固醇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VI型(3β-HSD6)、17a-羟基化酶/17,20-裂解酶I型(P450c17a1)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III型(17β-HSD3)相应mRNA(Lhcgr、Star、Cyp11a1、Hsd3b6、Cyp17a1和Hsd17b3)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睾酮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睾丸组织中3β-HSD1、P450c17a1及17β-HSD3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周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睾酮和LH含量显著降低(P〈0.05);睾丸组织的Lhcgr、Star、Cyp11a1、Hsd3b6、Cyp17a1和Hsd17b3mRNA含量显著降低(P〈0.05、0.001);3β-HSD1、P450c17及17β-HSD3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早期糖尿病小鼠睾丸中睾酮合成关键酶的表达显著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睾丸 睾酮 类固醇合成酶 黄体生成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与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龄的61例健康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两组的肾脏血流参数,并比较不同活动度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肾主动脉PSV及EDV均低于对照组,RI则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检测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脏血流参数呈现较差的状态,且疾病的活动度对其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此方面血流指标的监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肾脏血流参数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感染标识物的变化,观察有无感染发生,指导术前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将238例行冠心病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9例,观察组在介入检查及治疗时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对照组在术前0.5~2h使用头孢唑啉1.0g静脉滴注,对头孢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检测2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48h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术后发热、感染发生情况及PCT、WBC升高例数。结果:2组术前与术后PCT和CRP浓度及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48h内发热、感染发生率、PCT和WBC升高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不导致感染标识物的升高,术前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增加感染发生,严格的无菌操作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