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记录患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脑电图正常10例,占20%,低幅波快活动15例,占30%,异常25例,占50%,其中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3例,广泛异常1例。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出现脑电图异常,提示已有脑功能损害,应该尽早给予降血压、降血脂干预。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血乳酸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良性肌炎的儿童5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另外50名接受检查的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和空腹的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CK—MB、LDH、CK和Mb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虽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较急,但是如果可以进行及时地治疗就能够有良好的预后,另外如果能够在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基础上对其病情做出预测,并以此指导病情的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并提升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乳酸 血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手术中的应激下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采集患者入院前的心电图及手术中的心电图,对两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急前患者的心率明显对于应激后的心率次数(P<0.05);手术患者应激后的Q-T期间比应激前的要短(P<0.05)。结论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时,患者产生的手术应激心理对患者心电生理有显著的影响,是诱发患者在手术中死亡的因素之一。

  • 标签: 手术应激 心脏电生理变化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脂浓度的变化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97例,对入组患者进行血检,记录患者血浆中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TC、TG、HDL-C、LDL-C以及Hcy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G、HDL-C与Hcy具有相关性,而HDL-C与Hcy呈显著相关(r=0.160,P<0.001)。结论血脂指征中HDL-C与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较强,可作为目前诊断中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血脂浓度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含量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四川、陕西、山东籍的90名男性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平原与急进高原后所有青年的折返跑速度、基础代谢、体重、血乳酸浓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受试青年急进高原第4天后,基础代谢、体脂率增加,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当天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增加。待时间延长1~4周后,血乳酸的水平就会下降,与平原接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进高原反应预测中,可以将平原时无氧耐力作为重要的指标,能够发挥较大的预测价值。同时,加强无氧耐力训练后,能够起到预防高原反应的作用。

  • 标签: 急进高原 体能变化 急性高原反应 关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探究患者血压节律及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65例经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65例颅脑正常者为空白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血压进行监测并分析其血压水平、节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较空白组高血压患病率高,P<0.05;观察组晨起血压、夜间最低血压、白天血压、夜间血压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易出现高血压、血压节律失衡,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血压水平 睡眠呼吸 暂停 血压节律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的60例临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60例同一时进行期体检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小儿的的血常规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得两组小儿在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的比较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小儿血常规的变化能够初步判定小儿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支原体肺炎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诊断肝包虫囊肿切除手术后肝脏的形态变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2—2017年的180例肝包虫囊肿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仔细分析并记录肝脏的形态改变,受累肝脏与未受累的肝脏的肝实质超声是否有差异。肝脏形态改变包括受累肝脏的萎缩与未受累肝脏代偿增大程度,受累萎缩肝脏和未受累代偿增大肝脏中的血管和胆管的变化情况。患者是否出现原位复发、局部复发、残腔并发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和代偿增大,同时伴有血管和胆管的狭窄和增粗且其增大程度与肝脏萎缩和代偿增大程度正相关,当肝包虫囊肿的直径超过10cm,所在肝组织会完全消失。肝脏同时出现的萎缩和代偿增大导致左右肝脏体积失衡,从而肝门出现移位。未采用外囊切除或肝切除术可能会出现原位复发和残腔并发症,同时肝包虫囊肿长期挤压血管会引起门静脉瘤,肝门动脉瘤等一系列并发症。受累肝脏与未受累的肝脏的肝实质超声有明显差异。结论B超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肝包虫囊肿手术后的肝脏的变化形态。

  • 标签: B超 肝包虫囊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用炎症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时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2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分为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特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结果对于基线PCT,2型糖尿病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基线CRP、WBC、N%无显著差异(P均>0.05)。脓毒症组泌尿道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50.0%vs16.0%,P<0.001),其余部位感染比例无显著差异(P均>0.05)。不同感染程度的4种炎症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且均为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主要影响基线PCT水平,且PCT、CRP、WBC、N%均可以预测感染严重程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指标 感染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中不同腺体的体积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患者的30副定位CT影像,观察第一阶段放疗前后(剂量约44.0~48.4Gy/20~22fx)腮腺、下颌下腺、甲状腺的体积变化。结果第一阶段放疗后,患者腮腺及下颌下腺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体积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分段调强放疗中观察第一阶段放疗前后不同腺体体积的变化提示,分段调强放疗中制定再程放疗计划方案对更好地保护头颈部腺体非常重要。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分段调强放疗 腺体体积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大鼠穴位电针刺激后血清中DYN变化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构建妊娠模型,将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阵痛组、电针合谷穴组、电针三阴交穴组、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组,每组20只。18天后灌胃蓖麻催产后,按照实验方案给予各组大鼠相应的干预措施,待大鼠产程结束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中DYN含量。结果电针合谷穴及电针三阴交穴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均在13pg/mL以上,两两比较发现电针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明显高于药物镇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合谷穴+三阴交穴大鼠血清中DYN含量在各实验组中含量最高,达到(18.97±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中DYN含量仅为(4.28±1.28)pg/mL,各药物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Y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中DYN含量,在分娩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

  • 标签: 分娩,镇痛,电针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当成实验组,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A的血清NO、eNOS、BI评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B(P<0.05),血清Hcy水平、H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B(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缓解,让血清Hcy水平降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采用超声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的病灶大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例(50个病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下冷循环微波刀对其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肿瘤直径减小;有40个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并且没有出现增强状态,还有10个病灶部分边缘增强;患者术后一个月的血清AFP显著低于术前。结论肝癌患者采用超声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肝癌 超声下冷循环微波刀 病灶大小 变化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冠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服用10mg剂量的32例,B组服用20mg剂量的29例,和C组服用40mg剂量的30例;随访半年至1年后,对比前后冠脉斑块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0.0处理软件,均数±标准差、t检验方法及方差分析分析相关性。结果三组中斑块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具有和常规剂量、大剂量同等稳定斑块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很多。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慢性肾衰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治疗的87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29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组33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25例。结果治疗8周后,HDF组和HP组患者的FGF23、PTH、BUN、Scr、β2-MG水平均低于HD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灌流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FGF23、PTH水平。

  • 标签: 血液净化 慢性肾衰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血脂的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统计我院临床患者216例病理组和76例正常组的血尿酸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果,分析在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双重危险因素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当患者高尿酸伴血脂异常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当患者有高尿酸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1);当患者有高尿酸伴血脂异常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高尿酸患者(P<0.05)。结论(1)当患者有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的时候,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远高于正常对照人群。(2)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血脂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FeNO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及FeNO的值。结果治疗后患者FVC、FEV1、FVC/pre、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NO测定简便易行、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对AECOPD的疗效评价、药物选择及随访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FeNO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验性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实验室SD大鼠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SD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的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有效观察。对SD大鼠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进行原位定量定性时,一般运用分析电镜进行分析处理。从大鼠血清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水平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观察组大鼠清微量元素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微量元素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细胞中微量元素铜和锌原子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性肝癌中微量元素铜和锌所存在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显著,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微量元素铜和锌含量变化的影响,且血清微量元素铜与锌比值在肝癌诊断中意义显著。

  • 标签: 微量元素铜 微量元素锌 实验室肝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4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5d、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术前各观察指标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肛门移植反应阳性率均为最低水平,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肛肠动力学会有所下降,但术后3个月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肛肠动力学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