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介绍了国外4个国家以及国际药学联合会药师胜任力标准的主要内容基础上,从能力标准开发、能力框架内容、专业能力要素3个角度对5个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文章提出借鉴和应用药师胜任力标准方面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药师胜任力标准的研制和实施。

  • 标签: 药师 胜任能力标准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活犀角与犀角的解热作用有无明显差异,判断活犀角是否可以作为犀角的代用品。方法采用细菌内毒素家兔致热模型,研究活犀牛角对家兔发热的预防作用;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研究活犀牛角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结果活犀角50、100、200mg·kg^-1能明显预防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的发热体温,活犀角220、440mg·kg^-1能明显降低干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相同剂量的犀角和活犀角比较,降温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活犀角的解热作用与犀角相同,在解热作用方面可以作为犀角的代用品使用。

  • 标签: 活犀角 犀角 解热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微粒子捕捉免疫分析法(MEIA)和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血清丙戊酸(VPA)、全血环孢霉素A(CsA)、血清卡马西平(CBZ)和血清地高辛(DIG)浓度的一致性。方法:通过测定高、中、低浓度质控样品,评价各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并对临床患者的VPA、CsA、CBZ和DIG样本进行测定,比较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CMIA与EMIT(测定值为函数Y)比较,测定VPA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差异性,YEMIT=1.172XCMIA+0.227(r=0.97),EMIT的测定结果比CMIA平均高17.49%。FPIA与EMIT比较,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VPA,YEMIT=1.259XFPIA-4.671(r=0.97);CsA,YEMIT=0.832XFPIA+17.63(r=0.97);CBZ,YEMIT=1.156XFPIA-2.657(r=0.98);MEIA与EMIT比较,测定结果有相关性:DIG,YEMIT=0.634XMEIA+0.018(r=0.91);其中CsA的EMIT测定结果比FPIA平均低2.08%,DIG的EMIT测定结果比MEIA平均低35.91%,而VPA的EMIT测定结果比FPIA平均高16.83%、CBZ的EMIT测定结果比FPIA平均高3.07%。结论:CMIA测定VPA血药浓度、FPIA测定VPA、CsA、CBZ及MEIA测定DIG血药浓度与EMIT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临床应用中应予以关注并作相应调整。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微粒子捕捉免疫分析法 酶扩大免疫分析法 治疗药物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诊治的前置胎盘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26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组(6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组(226例),对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产前、产后出血和产前、产后输血及胎盘粘连比例,围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完全性前置胎盘预后最差。

  • 标签: 前置胎盘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已被人们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一次扫描,对比剂注入后随血流分布到人体各正常或异常组织,是关系到病变的定性诊断和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而进行的特殊检查。静脉注射对比剂是磁共振增强扫描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直接注射方法往往因为患者紧张身体发生移动和摆动造成定位层的改变影响图像质量,或按压针眼处不稳定、可能存在偏移的问题,导致皮下出血及血肿、疼痛的发生率高,增加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磁共振增强扫描 注射方法 应用 磁共振检查 经静脉注射 现代影像技术
  • 简介: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测定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与核磁共振方法的测定结果。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DB-624(30m×0.32mm×1.8μm)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测得2-碘丙烷的量折算得到羟丙氧基的含量;紫外光谱法:测定波长590nm,通过测得丙二醇的量折算得到。结果:气相色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4%~11.7%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4,n=6),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2.1%,n=9);紫外光谱法羟丙氧基的含量在1.5%~9.9%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1,n=5)。结论:气相色谱法较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更适用于预胶化羟丙基淀粉中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羟丙氧基 气相色谱法 紫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预胶化羟丙基淀粉
  • 简介:目的:比较伤科接骨片用于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伤科接骨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三七片治疗,比较2种中成药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2.86%(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伤科接骨片可促使患者骨折有效愈合,优于三七片的疗效。

  • 标签: 伤科接骨片 三七片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比较7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和72例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剖腹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稍长外(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减少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与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雷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对治疗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AIDS患者45例,将其分为3组(各15例),即方案-1组(D4T+3TC+NVP)、方案-2组(3TC+AZT+NVP)和方案-3组(DDI+AZT+NVP);比较3组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耐药情况、HIV-RNA转阴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方案-1组患者的耐药率显著低于方案-2组和方案-3组(P〈0.05);3组患者间HIV-RNA转阴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皮疹及肝毒性。结论:3种AIDS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对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方案-1组(D4T+3TC+NVP)的耐药性更低,是用于治疗AIDS患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 药物治疗 疗效比较
  • 简介:随着社会多种原因,老年期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很容易思维迟钝、兴趣减退、情感低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病死率同样很高,患者经常伴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问题,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期抑郁症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种药物,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是常见的抑郁症药物。我院在进行老年抑郁症治疗的时候,将2个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期抑郁症 临床治疗 度洛西汀 氟西汀 老年患者 心理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与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塞肛组,各39例。灌肠组患者给予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塞肛组患者给予康妇消炎栓肛门纳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构成差异显著,灌肠组西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3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87%,均显著高于塞肛组的61.54%和6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灌肠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27.5±7.1)pg/mL和(22.8±5.2)pg/mL,明显低于塞肛组的(39.3±8.8)pg/mL和(27.4±6.0)pg/mL(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较康妇消炎栓塞肛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显著,且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桂苓通络方 保留灌肠 康妇消炎栓 慢性盆腔炎
  • 简介:目的比较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头皮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头皮烧伤并伴有大面积头皮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周期、手术成功率、修复皮肤的肤色、质地、弹性。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头皮的质地、弹性和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为(36.7±5.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5±3.2)d(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在头皮烧伤修复整形中效果较游离皮瓣移植术手术成功率高,外观美观,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 头皮烧伤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7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患者121例,根据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情况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除后接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1,按患者体重加入昂丹司琼4~8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A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50mgbid;B组联合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00mgbid.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但B组爆发痛解救药物使用量少于A组.结论:联合芬太尼,氟比洛芬酯50mgbid与氟比洛芬酯100mgbid镇痛效果类似;联合芬太尼,使用氟比洛芬酯50mgbid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脊柱侧弯矫形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比较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喉显微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喉显微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2~65岁,体重42~85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2组(n=6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常规去氮给氧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1+芬太尼3.0μg·kg-1(F组)或丙泊酚2.0mg·kg^-1盐酸羟考酮0.1mg·kg^-1(O组),以1.0mL·s^-1的速率静脉推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观察1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然后再给予米库氯胺2.0mg·kg^-1,待肌松完全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前(T0)、静注芬太尼或盐酸羟考酮后1min(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5min(T3)、拔管后3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集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Cor)、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Glu),同时记录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呛咳反应(FIC)发生率;麻醉苏醒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恶心呕吐、呛咳躁动、咽喉疼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组、O组在T2、T3、T4时点NE、Cor、Glu、MAP、HR虽有所升高,但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点,F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NE、Cor、Glu分泌水平也明显增加,O组T0与T1时点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FIC的发生率18例(30%)明显高于O组的0例(P<0.05);术后呼吸抑制F组发生率6例(10%)明显高于O组的1例(1.7%)(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10例(16.7%)明显高于O组的2例(3.3%)(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咽喉疼痛、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0.1mg·kg^-1)作为全麻诱导辅助药可以增强心血管稳定性、降低�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喉显微手术 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8%)高于对照组(8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Hp)抑制率(95.77%)高于对照组(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低于,对照组(16.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奥美拉唑
  • 简介:CD38是一类ADPR环化酶家族的II型或III型跨膜糖蛋白。作为一种多功能信号酶,它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CD38在体内能够催化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H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生成具有钙动员活性的第二信使核苷酸小分子:cADPR(环腺苷二磷酸核糖)和NAADP(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等。通过作用于钙信号通路,这些Ca^2+信使小分子可以在生理条件下调控细胞内钙库钙离子的释放和外钙的内流,进而调节细胞的功能与生命活动。本论文中,采用基于配体和基于受体的虚拟筛选策略来比较野生型底物和己知抑制剂作为虚拟筛选第一步问询式的优劣性,并得到了结构新颖的抑制剂分子。采用了OpenEye公司的ROCS与EON组件对SPECS库的共216000个化合物以两类问询式进行相似性搜索,一类是天然底物包括NAADP及NAD^+,一类是抑制剂分子H2。相似性搜索得到化合物后,分别对每个化合物进行了结合模式分析及ADME预测等,最终购买由天然底物出发得到的17个化合物及由已有抑制剂出发得到的10个化合物进行测活。根据对筛选得到的分子的分子量比较、分子活性比较、结合模式比较,由抑制剂H2作为问询式出发更有可能得到结构新颖且活性更好的抑制剂。

  • 标签: CD38 虚拟筛选 天然底物 非共价抑制剂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阈的影响。方法100例成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ASSR的反应阈、ABR的反应阈进行测听。结果ABR反应阈、ASSR反应阈以及行为听阈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在高频时,ABR反应阈、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接近;在低频,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较AB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的相关性要高。结论ASSR以及ABR均可以作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客观听阈的有效评估方法,但是ASSR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 成人 感音神经性耳聋 听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