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药物化学是药学、制药工程和药剂等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其主要内容涉及新药设计、新药研究与开发、阐明药物的化学本质和探索药物发挥药效的机制等方面,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从有机化学官能团反应性质、结构简化和共性剖析、共性结构官能团的反应机理等三个方面,结合构效关系和新药发展过程,详细阐述基于有机化学思维、以药物结构为核心的药物化学教学新模式的体会.

  • 标签: 有机化学 教学模式 药物化学 药物结构
  • 简介: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OPs)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之一,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poisoning,AOPP)为临扇毛常见急诊,我国每年发生的中毒病例中AOPP占20%-50%,病死率可达3%-40%。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阿托品中毒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相对长度分析小Y染色与少弱精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患者45例为研究组,再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精液浓度、总活力及小Y染色微缺失(AZF)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精液浓度与总活力均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AZF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ZF缺失是导致男性少精、弱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予以不孕患者小Y染色微缺失检测。

  • 标签: 染色体相对长度 小Y染色体 少精 弱精
  • 简介:近年来,由于药用植物的大量开发应用、人工栽培的困难和品质退化等原因,导致许多药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而采用植物细胞或器官离培养技术,可快速积累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为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从离培养条件、天然活性成分的积累、离培养体系三方面总结了药用植物离培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药用植物 离体培养 活性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单侧穿刺经皮椎成形术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单侧穿刺经皮椎成形术,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经皮椎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单、双侧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侧穿刺相比,单侧穿刺术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种植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6位下磨牙缺失、上颌磨牙伸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植入微种植,挂橡皮链轻压的治疗方案。结果观察2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相邻前后牙的邻面接触情况为评定标准,数据表明微种植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成功率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种植体 压低上颌伸长磨牙 支抗
  • 简介:目的建立商陆生品产地加工与炮制一化加工工艺,优化商陆产地加工与炮制一化工艺参数。方法以商陆饮片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商陆皂苷甲含量为指标建立和优化商陆生品产地加工与炮制一化加工工艺。结果商陆生品产地加工与炮制一化加工工艺为:取新鲜商陆根,去除茎基、须根、杂质等,洗净,切6mm厚度片,堆积厚度20mm,75℃干燥约16h,得4mm商陆厚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商陆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化方法合理可行,可在大生产推广。

  • 标签: 商陆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 切制工艺 干燥温度 堆积厚度 商陆皂苷甲
  • 简介: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分离恩替卡韦光学异构。恩替卡韦化学结构中有3个手性原子,恩替卡韦有7个光学异构,其中有6个非对映异构,1个对映异构。在SymmetrixODS-AQ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与非对映异构的分离,在DaicelCHIRALPAKAD(4.6mm×250mm,10μm)色谱柱上实现了恩替卡韦和对映异构的分离。检测波长为254nm。非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1,非对映异构-2,非对映异构-3)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71,0.0376,0.0377μg/mL和0.124,0.125,0.126μg/mL。对映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4和0.46μg/mL。非对映异构-1,非对映异构-2,非对映异构-3和对映异构的精密度分别为0.36%,0.44%,1.04%和0.67%。对映异构的回收率为98.4%–100.5%。该方法可用于控制恩替卡韦光学异构的杂质限度。

  • 标签: 恩替卡韦 手性分离 非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 HPLC-UV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股癣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文挑选某部队医院80例股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挑选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将80例股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例患者,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身体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接受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方面,分别为95.00%(38/40)和7.50%(3/40),均远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和30.00%(12/40),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

  • 标签: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 体股癣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分析对骨水泥渗漏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6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PKP治疗后,针对患者所出现的骨水泥渗漏现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式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渗漏组和无渗漏组,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研究中160例患者共有51例患者出现了骨水泥渗漏现象,渗漏率为31.88%,在临床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了神经根压迫症状和脊髓压迫症状,其他患者暂无明显异常。在单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术前椎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一次性治疗椎个数、椎骨折情况、穿刺路径、手术医师技术、骨水泥注入量的不同与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分析方面,术前椎前中柱高度、术前Cobb角、穿刺路径、椎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为PKP手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椎前中柱平均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周壁有无破坏等因素是影响术后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0例,椎后凸成形术)与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盐酸西替利嗪对映的方法。方法:选用CHIRALCELOD-H色谱柱(250mm×4.6mm,5μm),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比例、酸性添加剂比例及流速对盐酸西替利嗪对映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下列拆分条件:以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80∶20∶0.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西替利嗪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右旋和左旋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6min和12.0min,分离度为1.6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盐酸西替利嗪对映的分离和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手性拆分 对映体 手性固定相 纤维素衍生物 色谱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诊治的334例患者资料,其中SCLC134例,NSCLC和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血清ProGRP、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oGRP水平变化,评估血清ProGRP在SCLC诊治中临床意义。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患者组均显著高于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BLD)组,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取185.25时,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敏感性74.6%,特异性100%。(3)血清ProGRP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4)化疗前SCLC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6比1025ng·L^-1,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ProGRP进行性下降,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ng·L^-1,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下降,随后上升。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水平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7ng·L^-1,P>0.05)。结论血清ProGRP水平对SCLC鉴别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ProGRP水平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SCLC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诊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麻醉护理一化管理模式在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麻醉后进行手术的患者2000例,将其根据在麻醉恢复室中的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麻醉护理一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恢复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 麻醉后恢复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护理在联合手术治疗晶状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至8月收治的108例晶状脱位继发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晶状体脱位 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一化快速康复理念在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传统围手术护理措施(对照组)和医护一化快速康复模式(观察组)进行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镇痛、消化道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术后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医护一化快速康复理念,能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 医护一体化
  • 简介: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儿科门诊收治小儿化脓性扁桃炎患者共88例,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44例以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周,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2/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36/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较阿莫西林而言,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关键词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扁桃炎;疗效小儿化脓性扁桃炎属于常见儿科疾病,该病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患者可出现扁桃红肿、化脓、疼痛等症状,影响学习及生活1。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患者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在药物选择上需谨慎,除考虑到治疗效果外,还需考虑到患者身体素质能否耐受,增加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在本次调查中,我院给予观察组患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相应治疗,并与常规阿莫西林治疗进行对比。现作下述报道1资料及方法1.1患者资料纳入的8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化脓性扁桃炎患者。纳入标准如下(1)各症状与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诊断标准相符;(2)对治疗药物不出现过敏现象;(3)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对治疗情况知情,无中断治疗等特殊情况发生。该88例患者作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1.2)岁;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2.4)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构成对比。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阿莫西林进行治疗,选择片剂药物,给药剂量每日20~40mg/kg,每8小时1次服用。观察组患者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选择片剂药物,给药剂量依据患者年龄范围而定,其中3~6岁,每次1~2片;7~12岁,每次3~4片。每12小时1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药物治疗1周。1.3疗效判定与观察指标参照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提出疗效判定指标(1)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扁桃红肿消除,无脓性分泌物渗出;(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检查扁桃红肿部位缩小,基本无脓性分泌物渗出;(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检查扁桃红肿部位略微缩小,脓性分泌物渗出减少;(4)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其中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视存在显著差异。2结果2.1临床效果对比1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95.4%(42/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36/44),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44)28(63.6%)11(25%)3(6.8%)2(4.6%)95.4%(42/44)对照组(n=44)18(41.0%)12(27.2%)6(13.6%)8(18.2%)81.8%(36/44)X24.062P0.044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其余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消除。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3讨论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研究发现,该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只要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即可达到相应效果。一直以来,临床以青霉素类药物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阿莫西林又作为青霉素类药物代表,受到广泛的应用3。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尤其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疗效较为满意。给药后内酰胺将水解为肽键,并与菌体中的转肽酶结合,使其失活,达到抑菌、灭菌的效果。但由于近年来抗生素滥用情况明显,研究显示已有80%左右的患儿对阿莫西林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期间也发现,阿莫西林在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治疗中疗效越发不理想。因此急需寻找其他治疗药物,保障疗效,控制耐药性的产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同样属于青霉素类药物,其作为阿莫西林及克拉维酸钾复方制剂,兼顾阿莫西林效果的同时,可更为稳定的发挥治疗效果4。该复方制剂以阿莫西林为主药,克拉维酸钾可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保护阿莫西林免受β内酰胺酶水解,正常发挥效果,提高生物利用度5。此外,克拉维酸钾还可抑制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大部分细菌因此而失活,提升效果。克拉维酸钾还具有低毒特点,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5.4%(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8%(36/44),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炎具有显著效果,优于阿莫西林。而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仅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但停药后症状终止,患者恢复,由此药物治疗安全性也得到肯定。由上所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阿莫西林治疗。但本次研究调查样本容量小、观察时间短,存在不足之处。后期笔者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研究,并扩大样本容量、延长调查时间,以获得更多更为确切的数据,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周国珍,寿淑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4)633-634.2张顺辰,张红新.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联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7)3777-3778,3779.3徐州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28-29.4古美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188-189.5陈永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小儿化脓性扁桃炎的疗效J.临床医学,2016,36(4)115-116.

  • 标签:
  • 简介:1例25岁女性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后给予泼尼松、来氟米特、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良好。因有生育要求,调整治疗方案为口服柳氮磺吡啶1.0g、2次/d及羟氯喹0.2g、2次/d。约2个月后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双侧扁桃Ⅱ度肿大、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WBC)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考虑为柳氮磺吡啶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急性化脓性扁桃炎。停用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1次/d,连续6d,同时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次给予羟氯喹和碳酸钙维生素D口服。随访6个月,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稳定。

  • 标签: 柳氮磺胺吡啶 粒细胞缺乏 关节炎 类风湿 扁桃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娥化脓方在急性化脓性扁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急性化脓性扁桃炎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乳娥化脓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咽痛、扁桃化脓、发热、咳嗽、大便异常及口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5dIL-6、TNF-a及sTRE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乳娥化脓方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炎患者中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娥化脓方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症状消失时间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二聚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抗感染、抗凝、氧疗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滴血必净注射液,7d为1疗程,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血清因子、T细胞亚群及D-二聚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7d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7d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D-dimer、APACHEI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7d内MODS发生率(13.3%vs20.0%)与病死率(10.7%vs13.3%)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脓毒症基础上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减轻高凝状态。

  • 标签: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乌司他丁 炎性介质 T细胞亚群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