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临床某些药品诱发的不良反应(ADRs)一过敏性休克进行监察分析。方法搜集中国临床药理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文摘1999—2002年共4年刊载有关药物致过敏性体克的药物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0例ADRs报表中由西药针剂、胶囊剂诱发的为21例,占总例数的70%;中药针剂、口服液诱发的为6例,占总例数的20%;其中穿琥宁针剂占4例,占总数的13%。结论对临床常用的西药、中药针剂、血液及生物制品诱发和ADRs应引起重视。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文献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注射用药较易引发过敏反应(109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min,最长为停药后7d,多数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67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122例),其次为过敏性休克(26例),过敏性鼻炎(7例),过敏性哮喘(6例),过敏性紫癜(5例),药物热(17例)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 标签: 中药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统计分析
  • 简介: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情报科学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智能结构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献检索”在高校已经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增强情报意识,初步掌握利用文献与情报的技能,有助于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

  • 标签: 文献检索 检索工具 辅导教材 图书馆 情报意识 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阐明Merkel氏细胞癌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Merkel氏细胞癌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因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常见于头颈部及四肢,易局部复发并转移,癌细胞核圆形,空泡状,染色质细尘状和多个小核仁,胞浆稀少,嗜酸;免疫组化标记显示NSE阳性。本病发生与Bcl-2基因及FHIT基因有关,与P^53基因无关。结论Merkel氏细胞癌是起源于浅表皮肤Merkel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瘤,局部复发及有远处转移者预后差。

  • 标签: Merkel氏细胞癌 鉴别诊断 预后 病理形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的现状与趋势,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以“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所选定的5种药学类期刊中检索篇名含有“不良反应”的文献,对2000-200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基础的病例报告,近年来其数量仍然是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中最多的,平均占48.62%;研究性论文的数量占同期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数量的百分比由2000-2002年的9.33%上升至2004-2005年的20.92%。结论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进展显著,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患者徐某,女,30岁。该患于妊娠27周无原因出现烦渴、多饮,开始每日约200ml,多尿,每日250ml,未介意。妊娠35周时症状明显,喜冷饮,每日饮水1000ml以上(10瓶大百事可乐),多尿,每日8000ml—9000ml,且夜尿为主,无尿路刺激征,无多食消瘦及易饥饿感,无头痛,视力正常,

  • 标签: 尿崩症 多尿 妊娠 文献复习 多饮 夜尿
  • 简介: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生面临着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其中包括从医行为的改变,即向过去的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通过科学地认识评价与应用最可靠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料来进行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普及,不少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有待于科学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有赖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控制,随机对照试验和荟萃分析结果与利用。循征医学的发展与医学文献检索手段的创新是息息相关。

  • 标签: 循证医学 医学文献检索 临床医学证据
  • 简介:患者女,53岁。1999年确诊帕金森病(PD),已用左旋多巴(美多芭)187.5mg,4次/d,治疗3年。2005年8月19日门诊复诊时因感震颤加重,有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药效持续2h,情绪不稳,便秘,加服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和培高利特(协良行)25μg,2次/d。治疗后症状有改善,停用培高利特。2006年6月20日复诊前1周再次感到疗效缩短,每次药效维持2h左右,加服吡贝地尔(泰舒达)50mg,1次/d。服后疗效明显,但患者在服用吡贝地尔的第3天和第4天分别发作1次控制不住的瞌睡,持续约数分钟。第1次是在请客吃饭,与人交谈中突然睡着,约1-2min后醒来;第2次在家中吃饭中出现,约7-8min后醒来。此后一直服用毗贝地尔,剂量不变,未再有类似发作,但感易出现睡意。

  • 标签: 吡贝地尔 文献回顾 发作 睡眠 盐酸帕罗西汀 帕金森病
  • 简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肠系膜血管阻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起势.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腹部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发病的罕见性致本病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作者报告;例急性原发性MvT的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阻断 小肠坏死 手术治疗
  • 简介:白血病性关节病是指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累及关节所致。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数量增多,质量异常,主要侵犯肝、脾及淋巴结。也可侵犯全身其它器官包括骨和关节,多见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在早期,关节症状可在白血病诊断前数周或数月发生,临床上易被误诊,现报告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本病。

  • 标签: 病性 关节病 文献复习 白血病细胞 诊断 关节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硫普罗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线检索2000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8篇,共计3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全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静脉给药;86.84%(33/38)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P<0.0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呼吸困难和寒战等为主,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81.58%(31/38)的患者过敏性休克在1h内被纠正(P<0.01);97.37%(37/38)的患者经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痊愈(P<0.01).结论:掌握硫普罗宁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