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散光是指平行光线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圈的一种状态,多因角膜弯曲度不同所致.散光在不正病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也是矫治不正的重点.本研究对我院2001-2003年期间门诊记载的6014例3~80岁患者中散光的分布及散光屈光度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屈光不正 散光 屈光状态 统计分析 结果报告 弯曲度
  • 简介:目的了解中老年人不正变化规律。方法眼科门诊中老年患者,经常规检查后,发现其视力下降程度与所患眼病不相符合,用托吡卡胺扩瞳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本组病例中远视发生率远远大于近视,而且散光者多为逆规散光。结论人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中老年期,其状态会发生一些变化,导致视力下降,但这种情况完全可通过验光配镜提高视力。

  • 标签: 屈光不正 散光 近视 中年人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视门诊7~15岁儿童散光状态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300例视科就诊验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严格视力检查标准,进行常规的检查,确定患者的屈光性质、散光情况,并叮嘱患者次日复验。结果本次实验患者中,有509眼视力不正常,其中413只眼出现散光现象占总数的81.1%,无产生散光现象占总数的18.9%。复合型远视散光占散光总数的51.3%,复合型近视散光占22.6%。从年龄组对比得知7至9岁年龄组出现的复合型远视散光现象比其他组明显高,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散光眼的矫正,最重要的是散光度的精准数。在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年龄以及散光度等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效果最佳,进一步减少患者的不适。科学合理矫正儿童散光眼,对于改善儿童的视力功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使用价值,值得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 标签: 视光门诊 散光状态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度弱视(不正性)治疗中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的价值。 方法: 分析对象选择我院于 2018.6~2019.6 期间收治的高度弱视(不正性)患者 88 例,以不同治疗方案为依据实施分组分析, 44 例予以眼镜的患者纳入对照组, 44 例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 2 种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明显,对比数据差异性显著( P<0.05 )。 结论: 高度弱视(不正性)治疗中应用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角膜接触镜 透气性 硬性 矫治
  • 简介: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应用在青少年近视矫正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角膜塑形治疗近视性参差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参差度和屈光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治疗之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者56例,占93.3%;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参差度分别为(3.1±1.1)和(0.35±0.3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性参差患者通过接受角膜塑形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塑形 近视性屈光参差 青少年
  • 简介: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单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状态及伪调节力的变化。方法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高度近视30眼(≥-10D,眼轴≥27mm),非近视25眼,用Slatape视标法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调节力变化,高度近视组用IOL-MASTER测量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用A、B超联合测量前方深度(ACD),眼轴长度(AL),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术后不同时期验光,比较术后屈光度数与术前经计算预留屈光度数的差异。结果高度近视术前、术后平均球镜度和A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和术后的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调节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术后球镜度有远视漂移趋势,术后ACD增加引起结点后移可能是导致远视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眼和非高度近视眼手术前和手术后调节幅度不存在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近视 晶体植入 眼内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肌腱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指肌腱断裂120例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Kessler或Tsuge缝合法,使用可吸收医用膜、玻璃酸钠及奈氨匹林等材料及药物治疗,术后口服抗生素,早期辅以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TAM系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20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优10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采用促进肌腱内愈合及防粘连的材料及药物,术后早期辅以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使手指肌腱断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屈肌腱断裂 外科手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先兆流产患者开展治疗期间,运用地孕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之中接诊的先兆流产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黄体酮治疗)和观察组(地孕酮片治疗),随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不同患者的孕酮值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的情况下,读取孕酮治疗的开展在调节患者孕酮值以及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地屈孕酮 先兆流产 临床疗效
  • 简介:我们采用肌腱周围滑膜组织包裹腱吻合口,以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共治疗23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23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45岁,最小9岁;左腕6例;右腕17例;22例病人为急诊外伤,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玻璃割伤20例,刀割伤3例。23例中,有3例腕掌侧结构全部断裂;11例仅尺侧腕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正常,其余结构均断裂。5例掌长肌腱、桡侧腕肌腱、正中神经、桡动脉、拇长肌腕断裂,屈指浅深肌腱部分腱断裂;3例尺侧腕肌腱、尺动脉尺神经断裂,屈指深浅肌腱部分腱断裂;1例为伤后半月2次手术,仅示中环指浅腱断裂。

  • 标签: 腱损伤 屈肌腱 肌腱愈合机制 腱断裂 滑膜组织 吻合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部指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2例手部指肌腱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传统“8”字缝合术)与实验组(21例:微创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 修复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Status)又被称作是次健康状态、人体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等,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处在疾病和健康中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虽然机体目前还没有确切疾病,但其躯体与心理均产生了各种不适感觉,表现为力不从心、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等生理状态

  • 标签: 亚健康状态 睡眠质量 心境状态 相关性
  • 简介:胎儿在母亲产道内经过衔接、下降、俯、内旋转等一系列机转过程后,最终进入了第二产程。当胎头着冠时,我们便应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方法人为地来帮助胎头俯,使胎头从原来较大的枕额径(11.3cm),变成较小的枕下前囟径(9.5cm)逐渐缓慢地通过阴道口,以便使产妇及新生儿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点。但我们在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同的俯时机、手法、用力程度及频率与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及新生儿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先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产妇 手法 枕下前囟径 第二产程 会阴裂伤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口服地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口服地孕酮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妊娠成功率、新生儿活产率及妊娠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新生儿活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口服地孕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加强其用药、心理及生活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 地屈孕酮 护理干预 妊娠成功率
  • 简介:目的对大样本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前的近视眼眼底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的患者5589例11178眼,术前充分扩瞳后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结合三面镜、巩膜压迫器检查眼底并绘图记录。结果明显眼底并发症而暂缓或停止手术者共1350例(24.15%)1785眼(15.97%)。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光手术前充分扩瞳后进行以间接检眼镜为主的详细的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近视 角膜屈光手术 眼底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针刀指肌腱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来诊的指肌腱窄性腱鞘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小针刀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针灸疗法。比较小针刀与传统针灸治疗指肌腱窄性腱鞘炎的疼痛评分,患指主动活动度,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均有改善,但小针刀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指主动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针刀治疗指肌腱窄性腱鞘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腱鞘炎,小针刀,封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