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奇康联合西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3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嗪治疗,治疗组应用奇康联合西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P=0.02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低于对照组的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7〈0.05)。结论慢性荨麻疹采用奇康联合西嗪治疗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斯奇康 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西嗪联合依巴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荨麻疹 88例(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1月),随机分为左西嗪治疗的对照组( 44例)与左西嗪联合依巴汀治疗的观察组( 44例),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 P< 0.05。结论:给予慢性荨麻疹患者左西嗪联合依巴汀,能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促进症状消失,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左西替利嗪 依巴斯汀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时按照氮卓汀鼻喷雾剂联合西嗪片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过敏性鼻炎患者6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抽选划分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3例,按照氮卓汀鼻喷雾剂联合西嗪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西替利嗪片 过敏性鼻炎
  • 简介:盐酸左西嗪为新一代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1,2].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嗪片剂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结果重现性好.

  • 标签: 盐酸左西替利嗪 含量 色谱法 高压液相
  • 简介:目的观察西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过敏性咳嗽患儿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年龄2~5岁每次4mg,年龄≥6岁每次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嗪口服治疗,年龄2~12岁5mg,年龄≥12岁每次10mg,每天1次。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西嗪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孟鲁司特 儿童 过敏性咳嗽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西嗪对组胺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方法研究组胺H1受体mRNA表达,组胺及西嗪对IL-8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并用ELISA法对分泌的IL-8进行定量.结果:HaCaT细胞有组胺H1受体mRNA表达,(1×10-5)mol/L组胺刺激细胞5h,显著增强IL-8mRNA表达;(1×10-6)~(1×10-4)mol/L组胺作用细胞24h则显著地诱导了IL-8产生;1×10-6、1×10-5mol/L西嗪抑制了组胺的诱导作用.结论:西嗪可通过抑制组胺诱导HaCaT细胞IL-8表达而具有H1受体依赖的抗炎作用.

  • 标签: 西替利嗪 HACAT细胞 组胺 H1受体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olysacchridenucleicacid,BCG-PSN)与盐酸西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对照组1各30例,对照组2为26例.治疗组给予卡介苗多糖核酸(奇康)隔日一次肌注,每次2mL,口服盐酸西嗪10mg,1次/d,连续2个月;对照组1单纯给予口服盐酸西嗪10mg,1次/d,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2单纯给予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2mL隔日一次.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1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0例,对照组2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7%、57%和46%,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组1为7%,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与盐酸西嗪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症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卡介苗多糖核酸 西替利嗪 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采取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效果;方法:经过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进行分析中,通过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化疗组实施化疗,双免疫治疗组实施双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双免疫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更好地理解免疫治疗在MPM中的作用机制,并解决其面临的挑战,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纳武利尤单抗 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炎湿疹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左西嗪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我中心门诊部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盐酸左西嗪片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糜烂和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皮炎湿疹 盐酸左西替利嗪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用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盐酸西嗪对映体的方法。方法:选用CHIRALCELOD-H色谱柱(250mm×4.6mm,5μm),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比例、酸性添加剂比例及流速对盐酸西嗪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下列拆分条件:以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80∶20∶0.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0nm,盐酸西嗪对映体能够得到良好的拆分,右旋体和左旋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6min和12.0min,分离度为1.64。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用于盐酸西嗪对映体的分离和质量控制。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手性拆分 对映体 手性固定相 纤维素衍生物 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患儿 合用药物孟鲁司特钠与西嗪的治疗效果 。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 常规药物 疗法,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行雾化 吸入治疗, 观察组患儿加用西嗪与孟鲁司特钠治疗。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30% ,对照组 83.78% ,且 P < 0.05 ; 2 组入组时 FEV1 、 FEV1/FVC 、 PEF 比较中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西嗪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公司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AgilentDB-624(1.80μm,30m×0.32mm),载气:氮气,流速:2mL·min^-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30℃,保持5min,20℃·min^-1升温至200℃,保持5min。测定丙酮、乙醇、二氯甲烷、丁酮、甲苯。结果5种溶剂均能得到良好的分离,空白无干扰;检测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60~0.9997,平均回收率为90.5%~102.6%(RSD均小于5.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准确控制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盐酸左西替利嗪 有机溶剂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小儿行以上两种药方联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以2019年05月-2020年05月的72例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进行随机分组,共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两种患者全部接受常规的综合治疗,然后对照组口服本文所述的第二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以上两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27(75.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5(97.22%)明显更为理想,(P<0.05)。结论:给予该疾病患儿,以上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西替利嗪 孟鲁司特钠 小儿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盐酸左西嗪片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措施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56%,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CORAD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疾病复发率比较结果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给予特应性皮炎患者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盐酸左西嗪片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功能失调,实现炎症因子分泌平衡,降低皮炎症状复发率,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他克莫司软膏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联合治疗 特应性皮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