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65~72岁,中位数67.5岁,均为Ⅱ型糖尿病。其中背部深层溃疡4例,骶尾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髋部溃疡8例(Y-K分级Ⅳ级),小腿溃疡6例,足部溃疡9例(Wagner分级Ⅲ~Ⅳ级)。23例合并窦道形成,2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皮肤溃疡至就诊时间5~7个月,中位数6.5个月。患者如1次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在治疗结束后4周后再次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35例患者共行7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前溃疡面积为18.29~21.51 cm2;治疗后1周溃疡面积为14.48~18.25 cm2;治疗后2周面积为10.65~15.37 cm2,治疗后3周面积为8.18~12.08cm2;治疗4周后溃疡面积愈合速度开始减慢;治疗8周后35例溃疡基本愈合,愈合率为93.3 %。23例合并窦道形成的患者,治疗前窦道体积为4.89~6.84 cm3;21例患者在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愈合率为 91.3 %。其中12例在第1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6例第1次治疗后窦道体积明显缩小,经过第2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愈合;2例经第3次治疗后窦道完全愈合;1例形成骨髓炎伴死骨的患者,在死骨未清除之前行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2次后窦道无变化,后经骨科手术清理坏死骨,再次治疗后4 d窦道完全封闭;1例左髋部窦道在3次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窦道体积无明显变化。另2例在治疗2周后溃疡愈合。结论: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糖尿病 骨折 胫前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时间段内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观察组根据梗死体积和斑块性质进行进一步分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梗死体积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提示大梗死患者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组,中梗死组小于小梗死组,有显著差异;经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患者和无斑块患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体积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以及早诊断、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急性脑梗死 梗死体积 斑块性质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性。方法:时段:2018年04月至2020年09月,收集本院接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84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2)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的观察组(n=42),对比治疗效果、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3.33%)相比,观察组(97.62%)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CDR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R评分(19.15±2.06)、MMSE评分(21.67±3.56)、ADL评分(36.89±2.74)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实施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桌面游戏小组工作治疗方案,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提高日常生活功能的效果,疗效确切。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桌面游戏小组工作 老年痴呆 日常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血补肾方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益血补肾方开展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肾功能水平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均低于对照组,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血补肾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肾功能水平,改善炎症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益血补肾方 糖尿病早期肾病 肾功能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92人进行分析研究,其接受治疗的事件均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并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补液、血液净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d、7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治疗3、7d时,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脓毒症 抗炎及免疫调理治疗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模式,治疗效果不同,总结布洛芬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效果。方法:于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选取101例因重度慢性牙周炎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将其分为2组,对比组50例病人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1例病人选用布洛芬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与研究组炎性指标水平,两组数值对照,对比组各种指标水平较高,存有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吗通(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Em、RI、A型子宫内膜率,以及两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Em、RI、A型子宫内膜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A型子宫内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薄型子宫内膜 宫腔灌注 临床疗效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分析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5月--2020年05月之间于我院进行骨折手术且出现术后感染的患者120例为范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2组,即研究组展开降钙素原指导用药治疗;基础组未展开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指标比较无任何差异性,P>0.05;分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基础组,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PCT监测后,能够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减少抗菌约物的应用时间,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骨折 术后感染 血清细胞因子辩护 降钙素原 抗菌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开胸手术围术期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对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改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5例(全身麻醉),实验组35例(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两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T1)、术后2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 h(T4),采集血样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记录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T2、T3、T4时间段时其各项细胞因子的浓度与T1相比均较高,其中实验组患者在T3、T4时间点时其血清TNF-α、IL-6的浓度较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 炎性细胞因子术后镇痛老年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交感性眼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比对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交感性眼炎 临床疗效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3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43例受检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2组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沉的检测,对比2组检测结果;将观察组的43例患者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其中23例为活动期,20例为非活动期,对比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水平。结果:观察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沉等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非活动期相比,活动期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疾病的活动性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高敏C反应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血沉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并对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4例SAP,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有效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炎症因子 连续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联合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延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p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理护理 反流性食管炎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期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6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非布司他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五味消毒饮加减,两组疗程均7d,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指标、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疗效: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五味消毒饮 非布司他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应激蛋白、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于2019年10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益生菌联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疗效、炎性因子、应激蛋白、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炎症反应、病情等,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氧化应激水平 炎性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