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β受体阻滞剂发明于20世纪,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之一。遵循个性化治疗原则,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阻断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均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2例(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21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肌酐、血钾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两组血钾对比无差异(P值大于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9.52%)低于对照组(38.10%),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前列舒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症状评分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及治疗前症状评分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改善程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为20%,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改善了症状和预后,提高了治愈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舒通 Α受体阻滞剂 慢性前列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4月初参加了“西湖论坛电商好项目”的评委工作,这次活动不啻于医药互联网创业项目的一次小型巡礼。令我稍感意外的是,十几家参赛项目中有近一半是以零售药店为业务或服务对象的B端电商,如药药好、51健康、终端联盟、药便宜、药易购、沃奇医药商城、医诺方舟等。顿时恍觉医药电商的风向有变,B2B这次站在了风口。

  • 标签: 服务对象 零售药店 互联网 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穴位注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和对照组。穴位组在手术结束后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恩丹西酮。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穴位组在术后>6h且≤24h、24h总的时间段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优于静脉注射,在术后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作为急性和慢性疼痛管理治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使用历史长达100年之久,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所有的非选择性NSAIDs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的药品不良反应(ARDs)。这都与它们对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COX-2抑制作用的选择性有关。为了避免与COX-1抑制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罗非昔布等选择性COX-2抑制剂应运而生。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一些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揭晓,COX-2选择性抑制剂胃肠道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但其非胃肠道ADRs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尤其是其心血管、肾脏以及过敏等方面的ADRs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的文献,以期临床选用时有更多的参考。

  • 标签: 消炎药 非甾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组织作为病例组,抽取40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B2I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同时根据DAB2I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病例组的DAB2IP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AB2IP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DAB2IP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DAB2IP阴性表达胃癌患者(P〈0.05)。结论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能为胃癌的诊断、术后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基因 DAB2IP 基因表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CYP2C9、VKORC1、CYP4F2(rs2108622)和EPHX1(rs2292566)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三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测量结果在治疗范围内服用华法林剂量稳定的患者181例,收集非遗传因素资料,华法林服用剂量及INR值,出血、血栓病史,用药史。抽血分离DNA并通过高分辨熔解技术(PCR-HRM)对CYP2C9,VKORC1,CYP4F2和EPHX1进行基因分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来确定遗传和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结果除了年龄,CYP2C9、VKORC1和CYP4F2的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的显著预测变量,能够解释剂量差异的39.7%。VKORC1和CYP2C9基因型仍然是华法林剂量的主要预测变量,首次明确CYP4F2(rs2108622)基因型有助于确定中国汉族人口华法林的稳定剂量。结论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进行CYP2C9、CYP4F2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筛查,有助于确定华法林抗凝的初始剂量,减少频繁抽血检测INR的负担,可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及个体化用药。

  • 标签: 华法林 CYP2C9 CYP4F2 VKORC1 EPHX1
  • 简介:摘要目的以4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究对其急诊治疗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48例2013年6月1日~2015年6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给予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常规的降血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24例)在对照组急诊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下降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相关临床治疗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23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综合治疗有效率高达95.83%;而对照组仅有18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仅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另外,在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上,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治疗时,在采用常规降血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能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急诊治疗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E2relatedfactor2,Nrf2)是诸多细胞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基础转录调节因子,主要编码表达多种重要的细胞保护因子,包括解毒酶、抗氧化蛋白、外排型转运体、抗凋亡蛋白、抗炎因子以及其他的应激反应因子。在肝脏或肾脏因外界条件造成损伤时,Nrf2通过调节细胞对毒物的代谢排泄、细胞凋亡以及在应激状态下细胞的抗炎抗氧化进程而发挥作用。对Nrf2在肝脏、肾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损伤 肾损伤 细胞保护因子 NRF2
  • 简介: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最长147s(正常上限2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加群酯减至55mg,qd,TT延长缩短至62.2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加群酯150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13.3s略延长,APTT延长47.3s,TT〉60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加群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加群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加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时间 老年患者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2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1和28岁)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静脉滴注,分别于用药21和7d后腹痛缓解而停药,并分别在停药后3、2d出现双前臂肿胀疼痛、穿刺点发红、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局部喷液体敷料、湿敷硫酸镁等处理,分别在3、4d后红、肿、痛症状消失,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基本消退。

  • 标签: 头孢西丁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胍类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从我院随机抽选,按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疗法,100例研究组实施双胍类降糖疗法(二甲双胍),统计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病症缓解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缓解率的80.0%,统计有区别,P<0.05;研究组预后空腹、饭后血糖指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借助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血糖指标,预防并发症,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双胍类降糖药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Visfat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非合并下肢动脉斑块、狭窄的患者作为A组,伴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作为B组。另匹配性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isfatin,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患者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isfat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组与A组比较,前者BMI及血清TC、TG、LDL-C、FBG及Visfatin均高于后者(t=4.19~5.30,P<0.05),而前者血清HDL-C低于后者(t=3.95~6.12,P<0.05或P<0.01)。降脂治疗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血清Visfatin、吸烟、年龄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Visfatin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脂肪因子 Visfati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OL量表C30(EORTCQLQ-C30)分析5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和50例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调查5年内的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ORTCQLQ-C30评分可知,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评分(P〈0.05)。观察组5年内的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应采取慢性病综合管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乳腺癌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神经纤毛蛋白1、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定性检测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NRP-1、2的表达情况,计数PCR值。结果NRP-1、NRP-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7%、28.3%、0以及83.3%、16.7%、0,各组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35.67±5.27)、(14.28±3.35)、(6.85±1.6),各种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P-1、2在大肠癌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在治疗大肠癌患者时可以结合这点进行治疗。

  • 标签: 神经纤毛蛋白1 2 大肠癌 表达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睡眠质量对伴睡眠障碍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存在睡眠障碍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的降糖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接受睡眠教育及安眠药物治疗,经3个月干预后,与对照组进行相关代谢指标的比较。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睡眠障碍得到改善,PSQI评分明显减低(12.55±2.91比8.55±2.06);干预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23±0.85mmol/L比7.70±0.88mmol/L;7.09±0.64%比7.5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43±1.24mg/L比3.53±1.26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睡眠障碍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经积极改善睡眠障碍,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

  • 标签: []睡眠障碍 糖尿病 2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心通脉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吡格列酮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养心通脉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和GHbA1C较之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更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INS、HOMA-IR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ISI和HOMA-β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养心通脉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控制血糖治疗效果。方法将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组与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SⅡ两组,对2组患者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和平均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血糖达标时间缩短,胰岛素用量均优于MSⅡ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正常生理状态胰岛素的分泌方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控制血糖更安全、平稳、迅速。

  • 标签: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喉鳞癌细胞株Hep-2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方法经不同浓度川芎嗪分别处理Hep-2细胞,细胞粘附实验、迁移实验及肿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运动及侵袭能力,RT-PCR检测细胞MMP-2和MMP-9mRNA的表达。结果0.15g/L、0.2g/L川芎嗪能有效抑制Hep-2细胞与FN的粘附能力(P<0.05),0.1g/L、0.15g/L、0.2g/L川芎嗪能显著降低Hep-2细胞的运动能力和侵袭能力(P<0.01)。Hep-2细胞中MMP-2无明显表达,MMP-9高表达,0.1g/L、0.15g/L、0.2g/L川芎嗪能明显下调MMP-9mRNA的表达(P<0.01)。结论川芎嗪是能抑制Hep-2细胞的粘附、运动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mRNA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川芎嗪 喉鳞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