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51例涉药不良事件,查找发生原因及特点,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筛选出与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及特点。结果涉药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频率依次为给药错误(27.45%)、药品调配错误(23.53%)、医嘱错误(21.57%)、输注药品渗漏(13.73%)、其他(13.73%);低工作年限、低职称专业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有制度执行不到位(43.14%)、宣教不到位(23.53%)、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17.65%)、培训不到位(15.69%)。结论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涉药不良事件的分析,尤其不能忽视护理人员的涉药错误,树立护理人员涉药安全意识,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培训,查找根源,制订有效措施,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全面防范涉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其对策,为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门诊儿科处方9800张(每月约612张),根据临床资料、药理学知识,统计和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的原因。结果:9800张儿科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00张占3.06%;主要原因为重复用药、药物配伍不当、药物剂量不合理等。结论:临床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需及时将用药信息反馈至医师,加强医师、药师专业知识学习力度,以提高儿科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处方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蒸汽灭菌后产生湿包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的2987锅次,132615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湿包原因。结果共计251例湿包,湿包率为0.18%,原因有潮湿、包装不良、蒸汽质量、装载不规范、灭菌器故障、冷却处理不规范等。结论湿包现象降低了消毒的效率和安全性,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应该规范操作,加强人员的培训,避免湿包现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蒸汽灭菌 湿包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急诊创伤中心就诊拥挤度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创伤中心工作室日报统计数据,观察流动患者24小时人员流动情况,分析其拥挤原因,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与对策。结果急诊创伤中心工作日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1800-2230,人员流动较少时间段为夜间000-600;周末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630-1200,工作日患者总人数,显著少于周末(P<0.05),且下雨天就诊患者总人数,显著多于周末(P<0.05)。拥挤原因主要集中于三点,分别是出入口、急诊过程及伤病种类。结论各个医院应分清患者高峰期与低谷期的时间段,在拥挤时间段给予更好地医疗护理措施及安保措施,防止医院过度拥挤,耽误患者就诊。

  • 标签: 急诊创伤中心 拥挤度 原因调查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人到中年,骨钙会逐渐丢失。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便进一步加速,女性65岁以后可能丢失骨钙达30%~50%(65岁以后男性丢失的骨钙也在30%左右)。缺钙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疾病接踵而至。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连续补充钙剂好多年,骨密度仍低下,甚至患有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钙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人到中年 胃酸分泌 体内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X线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肋骨骨折患者首次X线检测确诊196例、占93.33%,未发现肋骨骨折14例,占6.67%。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 标签: 肋骨骨折 X线 漏诊
  • 简介: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 标签: 导管治疗 PICC导管 深静脉置管 留置时间 肠外营养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76例(8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后情况。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6眼(占98.9%)。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75眼(占86.2%),其中0.8以上者21眼(占24.1%)。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14眼(占16.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2眼(占25.3%),短暂性眼压增高9眼(占10.3%),后发障12眼(占13.8%),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并发症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复发原因与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0例脑出血患者中70例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自发性脑出血的复发率为14.00%,其中复发患者中伴有高血压患者60例,占复发患者总数85.71%。结论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一般引起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复发的原因为持续性高血压,临床上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复发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有多种疾病、药物不合理联用、服药后短时间饮酒、药物用量与用法及自身质量问题等。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药物临床用法及用量规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简称亚甲炎)的误诊病例以吸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26例误诊的亚甲炎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验血进行分析。结果被误诊为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软骨膜炎的26例亚甲炎,经内分泌科医师确诊后,使用强的松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为了减少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临床耳鼻喉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35例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生存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透析开始时Ser水平、BUN水平、Ca×P以及P3一、Alb、TG、TC以及透析3个月时Ser水平、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年龄、低总胆固醇以及低血浆白蛋白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低总胆固醇
  • 简介:目的:评价加味寿胎丸对孕妇不明原因的习惯流产伴子宫动脉高阻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明原因的习惯流产伴子宫动脉高阻力孕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加味寿胎丸组30例、阿司匹林组30例和安慰刑组30例;治疗1周后,比较3组孕妇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测得值,以及胚胎发育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孕妇的D—HCG、孕酮和RI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味寿胎丸组、阿司匹林组孕妇的β—HCG、孕酮测得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RI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安慰剂组孕妇的β—HCG、孕酮、RI测得值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加味寿胎丸组孕妇的β—HCG和孕酮值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RI值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安慰剂组孕妇的β-HCG和孕酮测得值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RI值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加味寿胎丸组孕妇的胚胎存活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安慰剂孕妇的胚胎存活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流产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治疗过程中,3组孕妇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采用加味寿胎丸对不明原因的习惯流产伴子宫动脉高阻力孕妇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能显著提高孕妇的β-HCG和孕酮值,降低RI值,孕妇的胚胎存活率较高,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加味寿胎丸 URSA 子宫动脉高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衰合并肺栓塞的易患因素,正确的诊断方法及治疗,以及心衰患者预防肺栓塞措施。方法对16例心衰合并肺栓塞患者易患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心衰合并肺栓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4例高危及中危合并右室功能不全的肺栓塞患者采取尿激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其余12例肺栓塞中危及低危患者采取抗凝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心衰合并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应尽快常规完成ECG、UCG、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A检查,一经确诊,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心衰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和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高,可积极采取物理措施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进行预防。

  • 标签: 心力衰竭 肺栓塞 诊断 溶栓 对策
  • 简介:当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各类医院不可忽视的问题,医院院内感染一方面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医患关系,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加强对院内患者感染的研究,降低院内感染率,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院内感染 综合医院 医患关系 医疗质量 探视时间 洗手消毒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2008-2015年中药专利申请状况,探讨我国中药专利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方法查询中国专利数据库网站,获取2008-2015年每年中药专利申请、授权的类型和数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专利申请的数量不断攀升,但整体质量却不容乐观,专利申请主要在个人,企业和科研院所占比重小。结论今后我国中药专利的工作重心应从数量逐步转向质量,通过多方位、多部门的共同配合,促进中药科技成果生产力的转化,提升中药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实力。

  • 标签: 中药 专利 中药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与同期75例普外科手术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对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可能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显示,除患者性别外,感染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情况、合并症、侵入性操作及患者营养状态等因素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比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才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拟定防范对策,以杜绝或减少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针对本组患者在介入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20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制定的防范对策,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保证介入手术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 不良事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存或潜存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探讨护理安全相关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85.00%,且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