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31例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药物过敏史、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3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中,18例有药物过敏史,5例药物过敏史不详,8例否认有药物过敏史。26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30min内;输液反应中药注射剂有11种,主要为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皮肤瘙痒、高热、寒颤、胸闷、恶心呕吐等;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好转恢复,无后遗症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输液反应,在进行科学组方、优化工艺、提高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加强药物输液反应检测和宣传工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颅脑手术会对机体的外围组织血脑屏障的保护防御作用造成严重的损坏,病原菌极易入侵脑组织而导致严重颅内感染。临床上目前一般应用多项措施加强患者术后的病情监测护理工作,并改善、优化手术室的卫生环境,然而颅内感染仍不时发生,近年来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甚至明显上升。颅内感染波及到患者脊髓脑被覆组织,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难度,一旦患者病情严重,有可能出现死亡。

  • 标签: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防治措施
  • 简介:门诊输液中心是门诊治疗工作的延续,门诊静脉输液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是较多患者选择的用药方式[1]。所以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需要接触大量患者,面对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种类繁多的药品、眼花缭乱的医嘱,稍不用心就会发生护患纠纷。其护理质量的好坏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直接影响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2]。然而输液中心护士在查看医嘱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由于医生、护士、药房、收费处、患者本人等因素导致护士无法及时执行医嘱,

  • 标签: 门诊输液 用药方式 静脉输液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
  • 简介:目的考察分析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92例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人工流产方法分为药物流产组45例和手术流产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正规诊疗方案。结果药物流产组继发不孕的主要病因为输卵管阻塞,其次为排卵障碍;手术流产组继发不孕的主要病因为盆腔炎,其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纤维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一次组与流产两次两次以上组比较,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引发的多种并发症是导致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临床工作的重点在于对继发不孕的预防,医务工作者应加大对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力度,尽量避免人工流产,从而减少继发不孕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手术流产 继发不孕
  • 简介:埃森哲最近发布了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51%的数字医疗创业企业在头两年内失败了。而根据劳动统计部门的数据,1994到2009年之间,创业公司在同一时段内的总体失败率大概在20%到26%之间。可见数字医疗创业的失败率远远高于整体。如何来理解这种情况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的项目因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而成功。二是这些失败的项目忽略了什么因素所以导致失败。什么样的推动因素有一类是因为政策变化而导致快速增长,比如远程医疗Teladoc。这种

  • 标签: 数字医疗 远程医疗 创业公司 劳动统计 Part2 埃森哲
  • 简介:目的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50例猝死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在猝死前的治疗记录、临床病症等,进而分析其猝死的时间猝死的原因。结果10例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10例患者为肺栓塞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25例患者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猝死,占总患者数的50%;5例患者为不明原因猝死,占总患者数的10%。14例患者出现抽搐,5例患者出现昏倒,15例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大汗淋漓,10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11例患者出现发绀,5例患者睡眠中猝死。有15例(3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10h以后;有35例(7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0~10h之内。结论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严密观察起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看护,尽量避免出现猝死的情况。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猝死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出现伪差的原因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该院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79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200例患者,采用针对消除监测数值误差的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179例患者,采用常规监测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误差率的差异,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同时对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护理干预组术中共2例患者出现有创血压监测误差,误差率为1.0%(2/200);对照组共18例患者出现伪差,误差率为10.1%(18/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7,P=0.000)。结论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是冠脉介入治疗中重要措施,但容易出现伪差,积极地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冠脉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数值伪差的出现率。

  • 标签: 有创血压 误差 护理
  • 简介:《药学服务与研究》是第二军医大学主管和主办的我国第一本有关药学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宗旨:普及药学服务,提供用药咨询,推广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报道药物治疗经验和研究进展,反映药学研究现状,提供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新进展、新信息。

  • 标签: 药学服务 稿约 第二军医大学 药物治疗 学术期刊 用药咨询
  • 简介:目的研究白色洗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根据该制剂实际存在的性状临床使用问题,从化学反应原理,调整白色洗剂处方有关组分用量,并以性状、沉降系数和重新分散性为质量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液浓度(浓溶液与稀溶液)、反应液温度(25℃和80℃)对白色洗剂质量的影响.结果:新配方可制备性状符合规定、沉降较慢的成品,反应液温度为80℃时优于25℃,所得白色洗剂颜色乳白,颗粒细小均匀,絮凝程度较高,48#h沉降系数为0.623,重新分散次数为2.结论:原料处方量、反应液浓度、反应温度均会对白色洗剂性状沉降系数产生影响,只有掌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配制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

  • 标签: 白色洗剂 处方分析 反应液浓度 反应温度 制备工艺
  • 简介:实验教辅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职能,随着高校实验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正确地对实验教辅角色进行定位,使之与中心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相得益彰,成为实验教学中亟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实验教辅角色的内涵、如何正确认识和提升实验教辅工作对实验中心建设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实验教辅 内涵 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相关因素,总结提高凝血检验项目准确性的操作对策,为临床手术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行凝血检验患者187例。每位患者各取3份标准检验用血量所需血液,通过控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控制样本离心时间、分析样本溶血情况的方式观察可能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因素,包括凝血酶时间(TT)检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验,进而分析解决对策。结果不同血液样本存放时间下,PT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后TT和FIB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APTT数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3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时间对TT、FIB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T、APTT影响则较为明显,即PT时间APTT测定时间会随离心时间的增加而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溶血后,TT、PT、FIB、APTT数值对比标准血液数值均出现明显变化,溶血使PT、APTT和FIB数值上升,使TT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放置过久、离心时间过长或溶血均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造成影响,故为确保凝血检验结果准确性,检验工作需依照标准要求操作,以充分实现其在临床手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左旋薄荷酮(MTN)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机制.方法:以开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对ICR小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探讨左旋薄荷酮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同时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皮质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变化.结果:左旋薄荷酮15、30mg·kg^-1能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显著提高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小鼠糖水偏好值,并能显著降低CUMS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GRmRNA和BDNF的表达.结论:左旋薄荷酮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活化、促进皮质BDN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左旋薄荷酮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GR 皮质酮 BDNF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七氟醚组,阻断肝门30min后建立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肝门,但不阻断;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肝门30min,再灌注1h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P组)吸入2.1%七氟醚30min,停止吸入10min后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h时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比),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核蛋白NF-κBp65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点肺组织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和NF-κB活性水平MDA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P组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NF-κB表达水平与MDA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SP组肺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七氟醚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NF-κB的活性,从而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 简介:脓毒症休克的抗感染治疗策略包括控制感染源、早期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降阶梯治疗、目标性治疗根据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点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发挥专业特长.本文结合1例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美罗培南给药方案的调整为例,佐证药师建议采用缩短给药间隔以及两步滴定法给药,使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脓毒症休克 抗感染治疗 案例分析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研究脑清通胶囊的成型工艺稳定性。方法通过考察辅料的不同比例对浸膏粉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筛选最佳制粒成型工艺条件,测定了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并进行了6个月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微粉硅胶用量为制剂处方量的10%时,制得颗粒流动性和吸湿性最佳,临界相对湿度为56.7%。稳定性实验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丹酚酸B含量下降值〈10%。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以该工艺制得的胶囊质量稳定性良好。

  • 标签: 脑清通胶囊 成型工艺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