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由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ICU内18例病人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不同呼吸状态,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结果:有效的机械通气,配合高质量的护理,使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认为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适时有效的吸痰,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谨慎脱机是提高此类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肌麻痹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临床上部分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经较长时间常规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其PaCO2水平仍居高不下,病情迁延。若建立人工气道作机械通气,不易被病人及家属所接受。从1994年以来,我们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由肺心病及哮喘持续状态引起的Ⅲ型呼吸衰竭75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4年11月~1996年11月,呼吸衰竭病人75

  • 标签: BIPAP呼吸机 Ⅱ型呼吸衰竭 通气治疗 护理体会 鼻罩 BIPAP呼吸机
  • 简介:经鼻或面罩的无创机械通气具有无创性、可早期使用、上机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的需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对42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早期使用 气管插管 无创性 并发症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我院白去年ICU成立以来。1年内共收治ARDS16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改善通气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频喷射通气纠正呼吸衰竭。结果对照组45例。死亡15例(33.3%),治疗组55例,死亡5例(9%)。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结论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抢救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肺炎 高频喷射通气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BiPAP通气治疗。结果8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有效率达942%,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鼻罩或面罩BiPAP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同时有助于呼吸疲劳的恢复。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 COPD 合并症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近几年无创通气呼吸系统急症中发挥着积极治疗作用,但在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1年开始使用BIPAP呼吸机,2年来成功救治急症呼吸衰竭32例,现就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再做进一步探讨,以供基层医院的同道们参考。

  • 标签: 无创通气 急症呼吸衰竭 呼吸机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老年COPD患者,指导患者进行系列呼吸运动锻炼,对比锻炼前后呼吸及心跳频率、6min的步行距离。结果经过呼吸功能锻炼,6min步行后的呼吸及心跳频率较锻炼前明显减少(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结论积极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病 康复 老年人
  • 简介:癫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发作时常伴有意识障碍、运动性抽搐、感觉或行为异常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其病因复杂,多与遗传因素和各种脑部疾患有关.对癫痫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等.

  • 标签: 抗痫药 癫痫 合理用药
  • 简介:为满足临床医生学习掌握呼吸机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知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水平,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将继续举办全国“机械通气临床应用学习班”,由俞森洋教授主讲,邀请国内著名呼吸界专家罗慰慈、刘又宁、王辰、蔡柏蔷、林江涛教授等讲课。记继续教育学分8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04-03-02-033(国)]。时间暂定为2004年10月10日至15日,欢迎报名参加。

  • 标签: 学习班通知 机械通气 通气学习班
  • 简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大多数病人经输液、激素、吸氧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等综合治疗,症状可缓解,但仍有少数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继续恶化进入危重状态,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我院在1999年至2001年三年间共治疗的10例患者的体会。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哮喘 体会 病人 危重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横纹溶解症(Rhabdomyolysis,RL)是由于骨骼组织急性损伤,改变了肌纤维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酶与电解质等向血液中释放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痛、肌无力、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致病原因有肌肉创伤(如剧烈运动、挤压伤、劳损或癫痫发作)、血流灌注不足、中暑、电解质紊乱、遗传酶缺乏、感染、摄入药物(毒素)以及可致体能失衡的各种严重疾病。

  • 标签: 药物 横纹肌溶解症 RL 骨骼肌组织 不良反应
  • 简介:1组胺药物简介从1937年第1个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为第1代: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去敏灵)、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等.这类药物具有以下两项缺点,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1)中枢抑制作用:大部分第1代组胺药具有脂溶性,能穿透血脑屏障,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即镇静作用,包括困倦、嗜睡、注意力下降等.(2)H1受体选择性差:药物有部分胆碱能作用,因此易产生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及胃肠道等的不良反应.另外,它还可产生a受体阻断作用、局麻作用及5-羟色胺抑制作用等,这些都会使第1代组胺药物的安全性下降.

  • 标签: 抗组胺药物 合理用药 美喹他嗪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