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孤独谱系障碍患儿40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儿接受常规孤独护理;观察组中20例患儿在常规孤独护理基础上,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孤独行为量表、儿童孤独评定量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孤独行为量表、儿童孤独评定量表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结构化教育配合早期心理指导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孤独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结构化教育 早期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教结合干预对特殊教育孤独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70例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划分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接受特殊教育学校的专项课程教育康复训练,而观察组的患儿则接受医教结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ASD发育评分以及患儿亲属对于康复训练效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接受了医教结合干预的观察组患儿的ASD发育评分显著更高于接受特殊教育学校的专项课程教育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儿童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且观察组患儿的亲属满意度显著更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亲属满意度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特殊教育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采用医教结合干预的形式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发育水平,儿童的亲属对于训练效果更为满意,应用价值优秀。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 复训练 医教结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家庭护理用于小儿孤独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本科接诊孤独患儿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早期家庭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CAR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CARS评分,试验组数据(31.27±4.16)分,和对照组数据(40.39±5.1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ABC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1.37±7.23)分,和对照组数据(90.49±8.65)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小儿孤独用早期家庭护理,康复效果更好,社交行为能力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孤独症 影响 早期家庭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孤独,又叫自闭,是一类以严重社交与沟通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行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病因未明,无特效药,难以治愈,行为表现伴随终生。孤独的孩子由于患病,无法和同龄的伙伴正常的交流,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愿,患孤独的儿童群体脆弱、敏感,需要悉心照的。目前,对于孤独儿童的来说,光是进行药物治疗是不够的,做好自闭护理工作也是很重要。本文主要对儿童孤独做了概述,描述了对于儿童孤独的临床表现,详细探讨对其不同的护理措施,希望对孤独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康复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孤独症 护理方法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启闭安神汤治疗儿童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孤独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特殊教育与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特殊教育与训练联合启闭安神汤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闭安神汤治疗儿童孤独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启闭安神汤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特殊教育与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在孤独儿童言语康复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于2021年3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孤独语言障碍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68例患儿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器具辅助口部运动,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表达能力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后的表达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对孤独儿童采用有效的器具辅助口部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其训练效果,与此同时改善患儿的表达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器具辅助 口部运动 孤独症儿童 言语康复
  • 简介:目的研究孤独患儿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0例孤独患儿,依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6例,对照组患儿中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观察组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改善孤独患儿病情发展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孤独症 家庭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围绕儿童孤独患者开展对比实验,针对家庭综合护理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实验时间于2022年2月--2022年8月内进行,参与样本共计70例,均选自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孤独患儿,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参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运用儿童期孤独评定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前以及护理半年后的ADQ评分、CARS评分数据做具体统计并深入分析。结果:两组间护理前ADQ评分、CARS评分差(P>0.05),护理半年后,采用家庭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数据呈现优势,相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孤独患者运用家庭综合护理,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综合护理 儿童孤独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引导式教育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效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将本院精神科2021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取掷硬币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常规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前,A、B组生活质量评分、巴氏量表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生活质量评分、巴氏量表评分高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功能训练中运用健康引导式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生活功能

  • 标签: 健康引导式教育 老年精神障碍 康复功能训练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护理中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104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依据患者病例尾数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样本容量均为5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并发发生率。结果患者入院时,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较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并发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有效减低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应用焦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医院收治的焦虑患者,研究纳入时间为 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计80例。比对两组患者于护理干预实施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经由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同时可提升患者对康复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为康复护理增效。

  • 标签: 健康教育 焦虑症 康复
  • 简介:【摘要】抑郁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伴有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改变及精神病性症状。抑郁障碍核心症状是以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和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为主,严重的抑郁患者不仅伴有情绪不稳定如:焦虑和激越,同时还会还会出现一些精神病学症状(幻觉、妄想等)。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治疗上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由于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估难度较大、所需时间长和方法繁多等,因此,本研究对患者认知功能,以近几年临床常用的、比较新进的几种评估方法作一综述,以寻求更加便捷、可靠的方法,来为抑郁患者尽早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认知功能 抑郁障碍 评估方法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哦脑卒中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测定确诊的7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间接训练法和直接进食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结果:其显效率达66.7%,有效率22.2%,无效率11.1%,总有效率88.9%。结论:说明早期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康复治疗期 精神分裂症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期精神分裂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可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效果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康复治疗期 精神分裂症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护理中对其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病人,均来自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使用随机平衡法将这所有病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病人的例数是30例。对照组病人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病人提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的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分析其护理期间对于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大幅度提升,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

  • 标签: 老年脑卒中 吞咽障碍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资阳市安岳县康复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70例,均采用利培酮治疗2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总测验次数),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非连续错误次数、连续错误次数、总测验次数少于治疗前,正确反应次数、正确分类数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ANSS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功能障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治疗结果 认知功能 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中医康复护理对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 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共 60 例,并将其平均分配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而干预组则是在常规组基础上提供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后,通过 6 个月的随访观察,来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并根据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提供中医康复护理后,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常规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对于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改善其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致残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