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PCNS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就PCNS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WT-1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以29例脑膜瘤作为对照。结果SFT/HPC以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为特点,肿瘤小血管呈WT-1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或不表达,而毛细血管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在脑膜瘤中,WT-1表达与肿瘤血管的大小和肿瘤的类型及分级无明显关联性〇=0.02727,P=0.7572)。结论WT-1可作为SFT/HPC区别脑膜瘤的标记物,将来也可作为抗SFT/HPC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WT-1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 简介:15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dependencedermatitis,HDD)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Ⅰ组53例、对照Ⅱ组51例。治疗组给予低能量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IPL)照射治疗,每3周1次,共4次,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递减),共8周;对照Ⅰ组单纯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Ⅱ组单纯IPL照射治疗,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匹配。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后4周记录症状积分,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的水平,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gE的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CD4^+T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8+T、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P〈0.01);治疗组有效率96.15%,与对照Ⅰ组84.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Ⅱ组68.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IPL治疗HDD疗效显著,其原因可能与上调CD4^+T水平和CD4^+/CD8^+比值、下调CD8^+T和IgE水平有关。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强脉冲光 激素依赖性皮炎 CD4+T CD8+T IGE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糖等常规治疗药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调节情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血糖水平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薄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9%(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2型糖尿病,可调节血脂、血糖以及控制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2型糖尿病 炎性指标 抗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血糖
  • 简介: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心肌酶、免疫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18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心肌酶、炎症因子、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86/9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43%(74/9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hs-cTnT、CK-MB、CK、TNF-α、IL-6、CRP、CD3~+、CD4~+、CD8~+、IgA、IgM、IgG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然而与健康组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脾氨肽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儿全身炎症反应,修复心肌损伤,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热毒宁 脾氨肽 小儿手足口病 机体免疫 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