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治疗法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中的66例行宫腔镜术后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研究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穴位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对比疗效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宫腔镜术后 穴位贴敷(中药)应用 病房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时应用子宫下段环扎术的效果方法 将在2020年~2021年在我院就进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的人数均为40人,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止血方式,观察组使用宫腔水囊填塞联合子宫下段环扎术,对比组间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和24h后术后出血量指标较参照组更低,彻底止血所耗费的时间更短,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别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下段环扎术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宣肺止咳方联合中药穴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分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的西药,观察组给予宣肺止咳汤剂,并配合中医穴位。2组在治疗7天后,对其效果进行了统计,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5.0%(57/60)和73.3%(44/60)。2组经治疗后,两组儿童的临床表现均恢复正常,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肺炎 痰热闭肺证 宣肺止咳方 穴位贴敷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秋季腹泻患儿,根据均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呕吐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穴位贴敷 西药治疗 小儿秋季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联合热奄包对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将选择的患儿分为两组,参考组服用头孢克圬颗粒、醒脾养儿颗粒,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联合热庵包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总积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实验组症状与体征总积分下降更多(p<0.05)。结论:中药穴位联合热庵包能有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证候,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热奄包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对于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在严格把握适应证、严密监测的基础上,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且经阴道分娩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开展孕期营养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阴道分娩率,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改善产妇不良情绪,增强其分娩效能并保证母婴安全与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疤痕子宫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结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结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产后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结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子宫下段防波堤样缝合术 B-Lynch缝合术 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穴位对哮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15日-2021年8月31日设定为研究时间。将在此期间赴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对照组与研究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中药穴位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水平。结果:肺功能(FVC、FEV1、FEV1/FVC),研究组干预后更优(P<0.05);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行中药穴位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其肺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中药穴位贴 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耳穴压丸+穴位敷在结石引起的胆囊痛中的作用。方法 收取本院2022.06-2023.06的60例结石引起的胆囊痛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分常规组(常规治疗) 、干预组(常规治疗+耳穴压丸、穴位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组间对比,干预组干预后1、3、5d的视觉模拟评分更低,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耳穴压丸 穴位贴敷 结石 胆囊痛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孕妇产后出血使用宫素联合复方益母草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出现产后出血孕妇42例,奇偶数划分,常规组用药宫素,联合组给药宫素+复方益母草,分析疗效。结果:产后出血量汇总,联合组实施治疗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产妇止血时间、治愈时间、住院时长等项较常规组用时短(P<0.05)。结论:治疗孕妇产后出血,宫素、复方益母草做联合使用,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止血目的,利于孕妇产后恢复。

  • 标签: 缩宫素 复方益母草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计38例,研究时间为2021.1-2023.1,予以所有产妇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38例产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38例产妇第三产程平均用时为(6.28±0.67)min,产后2h出血量与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67.30±24.15)ml、(182.11±16.17)ml;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5d的子宫底高度分别为(15.29±4.15)cm、(13.66±2.16)cm、(11.54±2.18)cm;治疗后FIB与D-dime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使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还可控制产后出血量,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实际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宫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共计38例,研究时间为2021.1-2023.1,予以所有产妇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38例产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38例产妇第三产程平均用时为(6.28±0.67)min,产后2h出血量与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167.30±24.15)ml、(182.11±16.17)ml;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5d的子宫底高度分别为(15.29±4.15)cm、(13.66±2.16)cm、(11.54±2.18)cm;治疗后FIB与D-dimer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使用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不仅能够缩短产程时间,还可控制产后出血量,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D-dimer)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穴位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穴位联合冰柠檬酸刺激。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联合冰柠檬酸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穴位贴敷 冰柠檬酸刺激 吞咽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便秘患者联合应用穴位、耳穴压豆治疗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4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耳穴压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穴位贴敷 耳穴压豆 便秘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偏瘫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温胆汤联合穴位的联合应用,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2月来我院中医科治疗中风偏瘫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80例,对照组、治疗组人数分别为4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自拟方中药温胆汤加味组方,做好治疗后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型半胱氨酸的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指标的比较,其中治疗后患者的Hcy水平明显好转,整体效果较优(p<0.05)。结论:对偏瘫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温胆汤联合穴位应用,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整体情况较为优良。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温胆汤 穴位贴敷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