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作者: 刘玉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中江县妇幼保健院刘玉琴尿裤子不一定只会发生在婴儿和小孩子身上,这种现象对产后女性来说也一样会发生。怀孕和生产,让女性子宫不断胀大,就会导致盆底肌肉受损,发生不自觉漏尿现象。按照临床医治经验来看,产后女性及时进行盆底肌力测试的较少,且几乎不会在产后主动来医院就诊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普遍存在的情况是许多女性要拖到非常严重的情况才来检查,往往这个时候有的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可以治愈。这种情况的发生,普遍与女性对自身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认知不足有关,要么是觉得自己可以等二胎产后再一起进行康复治疗,要么是觉得自己是剖腹产,不是顺产的话就没有必要修复盆底。殊不知,这些观念其实都是错误的。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童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泸州市龙马潭区妇幼保健院童敏生活中,很多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人一般都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是在中老年女性身上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手术一般包括两种,盆底重建手术和压力性尿失禁手术。而根据手术方法不同,经常会有小便困难、小便失禁、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子宫阴道脱垂等等的表现。有研究表示,这种疾病影响到50岁以上一大半人的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产后由于女性盆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盆障碍性疾病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若患者不能及时诊治,往往发展至中重度盆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就女性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内血肿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 30例施行颅脑损伤手术后,经 CT检查确诊为迟发性内血肿患者的发病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 2次 CT扫描后,发现 30例术后迟发性内血肿患者中, 26例发生在幕上, 4例在幕下; 15例发生在硬膜外, 9例在脑内, 4例硬膜下, 2例在硬膜下及脑内。在手术过程中, 12例发生脑膨出, 7例硬膜外, 3例硬膜下, 2例硬膜下及脑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8例痊愈, 5例中残, 3例重残, 2例死亡; 12例患者施行保守治疗, 7例痊愈, 3例中残, 1例重残, 1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内血肿的发生机制与术前患者内压出现急剧变化、脑血管舒张及收缩机制出现障碍等因素有关,为确保患者的良好预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 CT检查,并密切观察各项临床表现。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对钻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护理干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20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n=100例)和对照组(n=10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93%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78%相比较来说显著较高,P<0.05。结论给予实施钻血肿碎吸术的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钻颅血肿碎吸术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临床特征。方法2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良性癫痫变异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包括视频脑电图(VEEG)结果、影像学、治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肌阵挛4例、不典型失神8例、认识功能下降8例以及口咽部运动障碍6例。其中,BECT变异型分型为:Ⅰ型7例,Ⅱ型4例,混合型9例。20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未见异常。20例患儿VEEG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期中央颞区局限性棘慢波大量发放。其中,16例患儿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55%~80%,4例患儿NREM棘慢波放电指数>80%。20例患儿均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或联合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13例患儿发作控制,7例患儿发作减少。复查VEEG显示所有患儿睡眠期棘慢波指数(SWI)均有下降或消失。结论Rolandic区放电最常见于BECT,临床医师应加强对BECT变异型的脑电图(EEG)变化及其规律的观察,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 标签: 伴中央颞区棘波小儿良性癫痫变异型 脑电图特点 临床特征
  • 作者: 刘彩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彩芳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我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颅内病变患者进行调查,将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2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85%(36/742)。术前评估中年龄大、基础疾病多、GCS评分低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次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开颅手术比例高及术中出血量多是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长、引流量多、昏迷时间长及护理满意度低也是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应该对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肿瘤患者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0月本院收治的 90例内肿瘤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5例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理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心率( 76.25±6.21)次 /min、平均动脉压( 11.52±1.34) kPa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对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减小应激反应的影响。

  • 标签: 颅内肿瘤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应激反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牙线辅助牵引法 EFTR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价值。 方法: 选择 78 例我院于 2016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9 例,对照组给予内镜全层切除术( EFTR ),治疗组给予 牙线辅助牵引法 EFTR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44% ,对照组为 76.42% ,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牙线辅助牵引法EFTR治疗方法 价值显著。

  • 标签: 压线辅助牵引法 EFTR 胃底固有肌层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医学影响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62例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前后吞咽困难的级别、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吞咽功能的变化级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效果(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损伤致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病人的吞咽功能将会获得明显的改善,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幅度降低。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神经损伤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实施治疗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同意开展内动脉瘤栓塞术,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2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 5% ( 1/20 ) ,对照组为 10% ( 2/2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情绪控制和改善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对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支持,能够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增强配合度和信任度,这对于病情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栓塞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48例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医学价值。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48例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介入治疗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病人将会出现较少的并发症,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快速减压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选用控制性阶梯式内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所得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数值低于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所得数值,所得预后效果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阶梯式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行盆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对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从术前1周开始盆肌功能锻炼至术后3个月+拔除导尿管后的膀胱训练,对照组按前列腺癌根治术常规护理。观察术后有尿失禁的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尿失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患者进行早期的盆肌功能锻炼和膀胱训练,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状况,使患者早日恢复控尿功能。

  • 标签: 前列腺癌 尿失禁 盆底肌功能锻炼 膀胱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置换的实际疗效。方法:研究具体实施时间段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研究样本采集自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患者,样本数量为 92例,以治疗方法差异作为患者分组依据,患者选择实施脑脊液置换术与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治疗作为对比组,患者选择实施脑脊液置换术与万古霉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脊液检验指标均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内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时运用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的疗效甚佳,可帮助患者取得生化指标的改善。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脑脊液置换术 万古霉素 地塞米松 鞘内注射
  • 简介:目的观察腰大池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内感染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抢救,并给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减少,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d及7d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内感染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内压,改善感染情况及预后。

  • 标签: 腰大池引流 万古霉素 鞘内注射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感染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