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中药的起源。通过对战国时代《楚辞》中记载的植物的考证分析,发现书中记载的一些芳香植物在当时都是用于装饰的。这些植物在历史上大多没有食用的记载,但在今天却是常用中药。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代人类出于对美的追求而采集一些美丽芬芳的花草作为饰物佩带,或者装饰住所,美化环境,无意中发现这些花草有防病治病的作用,通过反复验证,逐渐成为今天的中药。因此笔者认为,中药的起源不仅仅是寻找食物的生产活动,而且还与人类对美的追求有关。从而在当今“药食同源论”之外提出了新的中药起源说。

  • 标签: 美学角度 芳香药物 同源论 浙江中医学院 芳香植物 装饰品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近5年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统计近5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共计765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种类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76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种类最高依次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营养支持用药和肝脏疾病辅助用药,严重和新的ADR分别是18例和2例,中药注射剂共12种,发生ADR时间短暂,且多见于老年人。结论:老年和女性是发生ADR高危人群,同时应警惕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和奥沙利铂引起的新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甲亢恶性突眼(Graves眼病)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眶疼痛、球结膜水肿、角膜暴露、眼球活动受限、视力减退。至今世界上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手术减压来缓解视神经受压,以求暂时改善视力,但病人痛苦,副损伤多,手术风险大,经费昂贵。笔者从神经内科角度探求分析Graves眼病的病理形成机制,结合药理,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恶性突眼 神经内科 甲Graves眼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牙科用小视野锥形束CT全称为牙科.头颈部用小视野锥形束X线CT装置。该装置是日本的新井教授于1997年根据医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开发研制出的一种专门适用于口腔科的锥形束CT机[1],它具有体积小、辐射剂量小(约为大医学CT的1/40)、扫描范围灵活、扫描时间短(约12~24s)、图像精度高、等比显示所摄物体等优点[2]。

  • 标签: 乳磨牙根管 X线CT装置 锥形束CT 距离 上颌 扫描时间
  • 简介:从多角度审视与探索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制药类专业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以"三实一创"(实验、实习、实训与创新)为核心的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重点探讨多层次实验项目、多类型实习基地群和多渠道实训模式的建设。同时从建设制药类精品课程群及"双师型"教师队伍两个角度深化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标签: 制药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多角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临床中阿奇霉素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临床药学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68例儿科患儿,其中34例为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另外34例为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护士对医嘱、药品使用的核查、调配、分配及管理过程中都会存在程度不一的风险,通过规范其自身技能、丰富药学知识、提升职业责任感以及工作环境和流程的规划调整,添加现代智能化的管理设备,有利于提升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和有效性。为此,本文基于药师角度分析临床护士使用药品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重点围绕药品性质归纳护士运用药品的合理规范性,梳理其中潜在的风险,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进一步规范临床护士药品的安全使用,为病患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也是临床药师追求的医学目标。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护士 药品风险 防范举措
  • 简介:根据实践工作经验,从试验人员的角度,就试验前准备、试验实施、原始资料整理及总结报告撰写等方面总结了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质量控制要点:1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2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背景数据资料库;3制定标准统一的各项试验操作和检测指标;4妥善整理并保存各类原始资料;5严谨细致撰写总结报告。

  • 标签: 非临床 生殖发育毒性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市民随机抽样调查,总结部分人群对于防晒的认知程度,探究面部皮肤光老化关系,并从中医角度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旨在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分析中医中防晒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中医的角度上总结紫外线防晒经验。方法:随机抽选我市463名市民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日常防晒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总结群众防晒认知平均水平,同时对所有人员进行面部光老化情况分析。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随机抽选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员均对防晒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有89.63%的被调查者表示重视日常防晒工作(415/463),同时76.89%(356/463)的被调查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紫外线的相关危害。在防护方式方面,72.29%(300/415)的被调查者表示进行过除物理防晒外的其他防晒措施,如面膜、防晒霜等。有56.67%(170/300)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或者正在使用中医方法进行防晒工作。另外,在面部皮肤光老化关系研究中发现,使用防晒霜、面膜的部分被调查者其面部皮肤的色素斑、皱纹、皮肤老化速度以及皮肤光老化程度明显低于不进行防晒霜、面膜的部分被调查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皮肤光老化 紫外线 防晒 随机调查 中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