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面神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44),是我院2019.1~2021.5月收治的面神经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面神经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72 例面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其 Portmann 评分与 SF-36 量表评分更高, P < 0.05 。结论 护理干预对提高面神经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面神经炎 生活质量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120例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周围性面神经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炎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恩再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的疗效。方法80例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恩再适联合糖皮质激素40例为治疗组,同期其他治疗相同而未用恩再适的面神经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予恩再适注射液7.2U/次,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2周,2周后改为肌注3.6U/次,1次/日,连续2周。共同的治疗为静脉用地塞米松5d,继而口服泼尼松30mg,每日1次,连续10天后逐渐减量。辅以抗病毒、B族维生素、活血化淤中成药。以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nervefunctionindex,FNFI)作为评判疗效指标,FNFI≥0.9为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果治疗1周末治疗组FNFI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末治疗组中有30例(56%)面神经基本恢复(FNFI≥0.9),对照组为12例(2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4周后评价,治疗组38例(78%)和对照组28例(63%)面神经基本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恩再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神经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疗程缩短,疗效比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恩再适 糖皮质激素 面神经炎 面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自Nettleship(1884)[1]首次报告了视神经(ON)的临床特征以来,它已成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多年来许多学者为了有效地治疗ON,努力寻找其病源。为同一目的,我们对1980年-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108例ON患者做一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引起ON的不同病因,力求从临床角度对ON病因有进一步认识。1.临床资料ON患者共108例,184只眼,双眼76例(占70.4%),单眼32例(占29.6%)(右眼12、左眼20)。男性69(占63.9%),女性39(占36.1%)。发病年龄2岁-64岁,平均年龄26.8岁。41岁以上的18例,15岁以下的7例,16-40岁的共83例(占76.9%)。入院时视力0-4.9(0-0.8),平均为3.8

  • 标签: 视神经炎 病因分析 发病年龄 临床资料 视野缩小 临床分析
  • 简介: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神经系统性脱髓鞘疾病通常选择性地侵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髓磷脂,如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ADEM)以及多发性硬化(MS)等,这种特定的侵蚀性具有某种致病原因的意义,说明以免疫反应为媒介的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的靶抗原。而中枢和周围神经联合受累则极为罕见。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典型GBS,并伴有双视神经及核磁共振证实的急性播散性

  • 标签: 视神经炎 GBS1 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免疫反应 大脑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VPA)抑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应用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治疗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丙戊酸钠,模型组、正常组同时点注射等量的PBS。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Foxp^3+Treg细胞含量及淋巴结中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1干扰素(IFN-1)、白介素17(IL-17)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B)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模型组,其高峰期神经系统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坐骨神经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模型组,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淋巴结中TNF—α、IFN-γ和IL-17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TGF—β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丙戊酸能够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对EA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丙戊酸 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大鼠
  • 简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常见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俗称“歪嘴风”。以患侧表情动作丧失,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为主要症状,其发病机制为由于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我院主要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8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中医 综合疗法 面神经 麻痹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108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糖尿病治疗方面,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对于临床上出现的并发症局部性组织坏疽,目前手术截肢占50%。近年糖尿病脚患病人数明显上升,我们采取中药与654—2静点收到满意的效果。糖尿病中医理论是消渴症,是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

  • 标签: 末梢神经炎 654—2 大拇趾 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 中医理论
  • 简介:FDA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药物安全信息通报,要求更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和相关用药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醒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严重外周神经的副作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的这种严重的神经损害可以出现在用药后不久,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且目前证据仅支持口服或注射给药有此风险眼睛和耳朵等局部应用尚不清楚是否会导致外周神经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外周神经炎 药物口服 局部应用 注射给药 永久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针刀加手法整复法进行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以来,在成人康复科进行治疗的75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分别给予其单纯针刀法和针刀加手法整复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56%)较之对照组患者(76.67%)显著偏高,两组对比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针刀加手法整复进行诊治,其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针刀 手法整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探讨小续命汤提取物(Xiao-Xu-Mingdecoctionextract,XXM)对脂多糖(lipopolysaccaride,LPS)诱导的体内外神经症的影响。体外实验应用200ng/mL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小时以诱导炎症反应。体内实验应用5mg/kgLPS诱导小鼠炎症反应。Griess试剂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L-1β、IL-6、TNF-α和MCP-1的含量;WB检测Iba-1、TLR4和MyD88蛋白的表达;RT-PCR测定TLR4和MyD88的mRNA水平。结果发现,在体外细胞上,XXM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细胞上清液中NO、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增高,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炎症蛋白TLR4和MyD88的表达。在小鼠脑皮层组织中,XXM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IL-1β、IL-6、TNF-α和MCP-1的水平增高,抑制LPS诱导的TLR4和MyD88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XXM可下调TLR4/MYD88信号通路来减轻LPS诱导的神经症反应。

  • 标签: 小续命汤 脂多糖 BV2细胞 神经炎症 TOLL样受体4
  • 简介:自从1894年Devic首次描述视神经脊髓(neuromyelitisoptica,NMO)的临床表现之后,迄今为止,NMO究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多发性硬化的一种亚型,尚存在争议.本文收集1994~2001年住院的13例NMO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亚型 电生理检查 M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