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金刚石膜对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弯曲强度的影响。方法:36个镍铬合金烤瓷试件随机分为6组(n=6),其中5组的整个试件的表面分别镀覆金刚石膜厚为20nm、40nm、60nm、80nm、100nm,对照组不镀膜;按照ISO9693-1标准的三点弯曲法测试试件的弯曲强度。结果:镀膜后镍铬合金烤瓷试件的弯曲强度分别是:20nm组为60.84±6.75MPa、40nm组为79.16±9.82MPa、60nm组为86.23±11.43MPa、80nm组为81.40±9.69MPa、100nm组为64.56±7.07MPa,未镀膜组为46.15±5.53MPa。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复合体的整个试件经镀覆纳米金刚石膜后其弯曲强度显著增加;镀膜时选择40-80nm的膜厚可以获得较高的弯曲强度。

  • 标签: 纳米材料 非晶金刚石膜 镍铬合金 烤瓷 弯曲强度
  • 简介:目的:研究经烤瓷烧结程序处理后的Ni-Cr-Ti合金在人工唾液中的腐蚀性能.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法(ICP-AES)检测Ni-Cr-Ti合金和Ni-Cr合金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15、90d的离子析出量.结果:Ni-Cr-Ti合金在各时间段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金属离子总量较Ni-Cr合金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Ni-Cr-Ti合金和Ni-Cr合金析出的金属离子总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Ni-Cr-Ti合金耐腐蚀性较Ni-Cr合金强,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金属离子较Ni-Cr合金少.但Ni-Cr-Ti合金在人工唾液中仍有相当数量的Ni、Be离子析出,建议临床上应用于前牙时,应选择肩台瓷技术修复.

  • 标签: 腐蚀 含钛镍铬合金 金属离子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义齿托材料镀用纳米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托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 纳米材料 丙烯酸树脂类 细菌黏附 义齿基托
  • 简介:颌骨缺损的修复目的包括恢复其个性化的外貌和有效的咀嚼功能,这对颌骨修复体的可塑性和机械性能要求较高。3D打印技术制备的及钛合金修复体不仅与缺损区的外形结构完全一致,而且机械性能可调控,更接近颌骨组织,能够承受咀嚼压力,在颅颌面外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颌骨缺损 修复 3D打印 钛合金
  • 简介:目的:研究添加氧化锌须对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氧化锌须按不同的质量百分比加人托粉中,分为空白对照组、1%、3%、5%、7%等5组。根据ISO标准测试各组的力学性能,并对试样断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随着氧化锌须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显微维氏硬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氧化锌须用量为5%时,以上指标测得值最高,分别为(109.00±2.70)MPa、(3645.30±198.68)MPa、(20.57±0.85)kg/mm^2,树脂托较对照组弯曲强度提高18.29%、弯曲弹性模量提高16.07%、显微维氏硬度提高29.94%。结论:氧化锌须填料显著增强了托树脂的力学性能。

  • 标签: 氧化锌晶须 基托树脂 弯曲强度 显微硬度 弯曲弹性模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酸钾须增强的复合树脂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酸钾须按照60%质量分数的填充量与树脂基质手工搅拌混合后制备复合树脂三点弯曲测试标准试件四组,每组6个。四组标准试件分别经120℃热处理30min、45min、1h、2h后按照ISO-10477的标准进行三点弯曲测试。结果:热处理时间1h的复合树脂抗弯强度(123.90±15.90)MPa明显高于热处理时间为30min时的抗弯强度(98.82±15.84)MPa。结论:酸钾须增强复合树脂经120℃热处理30min-1h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抗弯强度逐渐增大。

  • 标签: 钛酸钾晶须 热处理时间 抗弯强度
  • 简介:目的:评价含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老年牙体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访2年对比观察96例老年病人88件含镍铬合金(Tilite)烤瓷冠(实验组)和86件Ni-Cr合金烤瓷冠(对照组)的颜色、边缘密合、颈缘灰线、瓷折断折裂、过敏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在颜色、边缘密合、颈缘灰线、瓷折断折裂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无过敏反应,而对照组发生3例(6.25%)组织过敏反应.结论:两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含镍铬合金(Tilite)烤瓷冠生物相容性优于Ni-Cr合金烤瓷冠.

  • 标签: 含钛镍铬合金 烤瓷冠 老年人 牙体 牙列缺损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对比新研制的钽涂层人工种植体植入犬下颌骨和股骨不同部位的植体骨结合能力差异。方法:选5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愈合3个月建立缺牙模型。按临床种植体植入手术操作步骤,分别于下颌骨和股骨中上段植入钽种植体,每只犬双侧颌骨及股骨分别植入各2颗。术后3个月取材,行X线片、Micro-CT扫描及骨密度(BMD)分析、带植体硬组织磨片组织学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检查,ImageJ图像分析新骨形成面积。结果:钽人工种植体植入犬体内3个月,X线示两组植体均与骨结合紧密,植体骨界面无低密度阴影。Micro-CT扫描显示:颌骨组种植体与骨结合紧密,界面无低密度透射影,局部微结构、密度变化无显著差异;股骨组种植体-骨界面近髓腔段呈低密度线状透射影,Micro-CT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颌骨组BMD为1169±86.39mg/cc,股骨组BMD,754.2±129.4mg/cc,颌骨种植体周围BMD显著高于股骨种植体周围BMD(P〈0.05);亚甲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颌骨组种植体周有红色带状深染新骨形成,植体侧呈指状突入黑色植体螺纹之间,颌骨侧呈波浪与蓝染的颌骨组织移行,植体骨界面密合无间隙。股骨组也有红色深染新骨形成,但新骨带较颌骨组较窄,且植体-骨界面部分不密合,见条状纤维结缔组织样结构。ImageJ图像分析显示:颌骨组新骨形成面积294.4±10.18μm2,股骨组新骨形成面积108.4±3.208μm2,新骨形成面积颌骨组显著多于股骨组(P〈0.05)。结论:钽涂层人工种植体植入下颌骨较植入股骨更能促进种植体骨结合,本研究为种植体骨结合动物实验模型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体 骨结合 下颌骨 股骨
  • 简介:目的:经过5年随访研究证实.在后牙缺失种植修复的应用中,氧化锆台与台的成功率相似。材料和方法:采用两段式种植方案。最终修复体戴入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每年通过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来进行评估,记录修复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数据分析(Wilcoxonsignedranktest)来观察比较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与对侧同名牙之间在生物学及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描述·性数据用于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基准到最后一次随访)临床及影像参数的变化。结果:85名患者均存在单颗后牙缺失.植入85颗种植体,其中38颗氧化锆台和47颗台,分别安装38个全瓷冠及47个金属烤瓷冠。其中4名患者中途退出试验。81颗种植体分别支持44颗台、37颗氧化锆台.完成了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均未发现种植体失败,骨组织改建失败及台失败。因此.5年随访的所有台及修复体的成功率为100%。并且通过对比种植牙与对侧天然牙.发现台及氧化锆台之间在生物学及影像学参数指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随访记录中还发现,台与氧化锆台不会引起明显的边缘骨吸收。结论:通过中期随访研究发现,氧化锆台在单颗后牙缺失中的应用类似于台。但仍需要长期的观察研究来证实。

  • 标签: 氧化锆基台 钛基台 单牙缺失固定修复 存活率
  • 简介:目的:探讨3种不同材料的全冠修复体在种植体周围组织龈沟液(GCF)、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牙龈龈沟探诊深度(gingivalcrevicedepth,GCD)变化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评价不同烤瓷内冠材料对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选择临床病例90颗,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纯烤瓷冠,全瓷冠作为种植体上部修复材料,每组30颗.在修复前,后1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CGF量、GI、GCD、AST和ALP水平的测定和分析.结果:钴铬合金组、纯组、全瓷冠组术前龈沟液中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纯组,全瓷冠组修复术前、后1个月,3个月龈沟液中GCF量、GI、GCD、AST、ALP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LP、AST在钴铬合金组、全瓷组及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而GCF、GI、GC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钴铬合金组、全瓷组、纯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F、GI、GCD、AST、ALP分别进行三组间两两比较,GCF、GCD、AST、ALP各对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I三组间两两比较全瓷组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对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钴铬合金烤瓷冠可导致修复患牙的GCF量及其中酶的变化,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纯烤瓷冠和全瓷冠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钴铬合金烤瓷冠 纯钛烤瓷冠 全瓷冠 龈沟液 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研究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粉末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激光立体成形时的粉末利用率,用来指导适于激光立体成形的粉末制粉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氢化脱氢(HDH)法、动态氢化脱氢(DHDH)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及气雾化(GA)法制备的粉末,采用激光立体成形装备,分别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进行粉末的单层单道熔覆试验,计算四种粉末的粉末利用率;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各种粉末的输送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粉末利用率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粉末利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A法(均值为88.07%)>HDH法(均值65.37%)>DHDH法(均值43.43%)>PREP法(均值为37.47%).总体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粉末输送过程的高速摄影实验观察到的GA法制备的粉末流具有较好的会聚性和稳定性是一致的.结论:和另外3种方法制备的粉末相对比,GA法制备的粉具有最高的激光立体成形粉末利用率.

  • 标签: 粉末 激光 口腔修复体 术中 制备 立体
  • 简介:无牙上颌常常发生牙槽骨吸收,有时导致标准直径种植体难以植入。与纯种植体相比,有更强机械性能的合金小直径种植体可以用于解决这类种植难题。本回顾性临床试验研究报道了使用小直径合金种植体支持,采用Locator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临床效果。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意大利罗马伊士曼口腔医院牙周与修复科接受了由4个分开的小直径种植体支持的上颌覆盖义齿修复患者进行了评估。所有接受4个小直径合金种植体的患者都被挑选出作为试验病例。共找到10位患者,其中6位接受了骨增量治疗。经过12~16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种植体脱落,只有1颗种植体显示大于1.5mm的骨吸收。本研究种植体有97.5%的成功率及100%的存活率。所有修复体都能很好地行使功能。本研究显示使用小直径合金种植体支持,采用Locator台固位的上颌覆盖义齿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无牙上颌 小种植体 覆盖义齿 钛锆合金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或睑结膜切口入路,应用网支架重建眶底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T扫描和三维成像诊断,对18例眶底缺损患者进行微型网内固定术重建眶底缺损,其中10例为眶底伴邻近颅面骨折,采用头皮发际内冠状切口;8例为陈旧性眶底骨折,采用睑结膜切口。结果18例患者的眼球内陷和部分合并颧骨骨折的状况得到纠正,切口均愈合良好,切口位置较隐秘或未遗留瘢痕,颜面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24个月,网支架无1例松动或移位或者其他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入路以及睑结膜入路都能为术者提供足够视野与操作空间,应用微型网内固定术可重建眶底缺损,防止复视,术后美观效果佳。

  • 标签: 眶底骨折 钛网支架 头皮冠状切口 睑结膜切口
  • 简介: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经过阳极氧化、循环预矿化、加热处理膜(APHTM)的生物活性,采用组织学分析和显微CT扫描(Micro-CT)比较APHTM和未处理膜(NTTM)的引导骨再生能力。材料与方法:制备APHTM样品并浸泡于模拟体液中2天,然后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着用X射线能谱分析钙和磷酸盐的沉淀情况。体内实验中,在大鼠颅骨构造临界尺寸缺损(直径8mm).用APHTM或NTTM覆盖处理(每一组n=14)。在2周和4周后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n=3)。将骨荧光标记物在第3周(茜素红)和第5周(钙黄绿素)分别注射入每组三只大鼠,在第7周进行组织学分析,第8周进行Micro-CT扫描(n=5)。结果:APHTM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于模拟体液浸泡2天后.APHTM表面特征性地遍布致密的纳米片状晶体、钙磷浓度增加。在2周和4周,APHTM组显示新生骨紧密贴附于膜上.而NTTM样品组在膜和新生骨之间形成结缔组织间隔。在荧光分析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Micro-CT分析显示.APHTM组较NTTM组骨量低,但骨矿化密度更高(P〈005)。结论:结果表明,用APH处理膜可促进膜与新成骨之间紧密贴合,从而提高骨再生结构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该结论。

  • 标签: 引导骨再生 骨缺损模型 钛膜 Micro-CT扫描 大鼠 表面改性
  • 简介:机用镍器械的发展与应用,为临床医生创造了获得最佳根管预备效果的可能性,是根管预备技术的一场革命。机用镍器械从螺纹设计、几何外形到锥度,与传统标准器械存在很大差别。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根管预备的效率,也最大限度减少了根管的移位和变形,但同时临床医生也面临着机用镍器械折断的风险。本文对根管镍器械的特点以及目前常用机用镍器械的操作方法、操作原则等方面加以阐述。

  • 标签: 机用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器械折断
  • 简介:自纯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在口腔临床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中。由于纯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较高,因此可被制作成各类修复体部件,如种植体、义齿支架、桩核等,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然而,在临床使用中,纯修复体仍具有其相应的适应证。本文综述了纯的一般性能及其在口腔修复各方面的应用,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在口腔修复体的设计、选材上提供参考。

  • 标签: 纯钛 修复体 口腔修复
  • 简介:与手用不锈钢器械相比,镍机用器械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形态记忆功能,因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然而镍机用器械的分离也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改善其安全性,根管预备器械不断发展创新,新型镍根管器械也在不断涌现。本文从镍器械几何形状、运动方式、机械物理性能以及根管预备混合系统4个方面介绍目前常见的以及新型镍器械特性。

  • 标签: 镍钛机用器械 根管预备 机械性能
  • 简介:金属有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能。用纯金属制作的支架义齿戴用舒适,功能好,有利干余留牙和其它口腔组织的健康。但是由于纯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所以给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它的快速普及。

  • 标签: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 简介:牙列拥挤、拔牙矫治,以往常用不锈丝弹簧,或用橡皮牵引圈拉尖牙向远中。但不锈钢弹簧力大不柔和,橡皮圈易老化。而镍簧是一种超弹性的新型正畸元件,经较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后,性能良好,现报告如下。1、实验材料和方法选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的供口腔正畸专用镍丝拉簧。长为10mm,两端各有一圆圈,匝数为22圈,弹簧丝0.3mm,弹簧圈外径为1.45mm,内径为0.85mm,两端圆圈,一端挂在支抗牙带环的拉钩上,另一端结扎在需要牵拉的尖牙托槽上。力学试验:镍拉簧及不锈钢丝拉簧分别在拉伸机上进行拉伸试验(室温下)。试验结果可见在相同的变形率的情况下,不锈钢丝拉簧的拉力是镍拉簧的4.5倍,而恢复率则不到镍簧的一半,力学性能表明镍拉簧是用于牙齿正畸的良好材料。2、临床应用:我们对牙列拥挤,矫正需要减数患者,使用方丝弓矫治器,以镍丝拉簧拉尖牙往后。统计测量了拔牙后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是上尖牙7.6±1.2mm;拉簧开始拉上尖牙的作用力量1.74N(177.4克);拉下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是7.6±1.2mm,开始拉尖牙的作用力是1.65N(168.3克)。3、临床效果:33例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牵引尖牙往远中的病例,?

  • 标签: 镍钛丝 拉簧 口腔正畸 方丝弓矫治器 不锈钢丝 正畸矫治
  • 简介:目的探讨微板支抗对正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大连市口腔医院应用微板矫治的12例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模型等临床资料,评价微板对牙齿移动特征及正畸疗效的影响。结果12例正畸矫治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12例患者使用的23枚微板均由同一外科医生埋入,每个微板埋入时间需10min左右。微板作为绝对支抗的应用时间为9~20个月。治疗中23枚微板均稳定,无脱落。其中9例患者利用微板在远、近中方向上调整牙齿位置,其移动方式以整体移动为主,上下颌磨牙远中移动最多可达3.5mm。结论微板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实现了传统正畸手段在牙齿近远中移动、压低方面难以完成的牙齿移动类型,有效地获得了传统正畸方法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正畸学 矫正 微钛板支抗 牙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