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化口腔健康宣教对老年人种植牙成功率影响,总结该人群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人工牙种植老年患者138例进行分析、按有无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全面的种植牙保健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统计各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加良好,各项指征平稳,手术顺利。观察组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成功率为87%。两组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28)。结论:在牙种植手术各个阶段中,医护人员有效地开展全面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进行耐心、细致解释,对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因此,优质护理工作是种植牙成功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教育 种植牙 护理
  • 简介:本研究纳入16位患者20个拔牙窝。10个牙槽窝(BPP.实验组)实行颊侧骨板保存术.这项技术是在拔牙窝颊侧骨板上放置骨移植材料.对照组10个拔牙窝不予处理。在研究模型上测量牙槽窝中点处颊舌厚度在术前及术后差异。病例组(平均值0.85±O.75mm)和对照组(平均值0.9±0.65mm.P〈0.5)相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上.相对于对照组.拔牙后在颊侧骨板外放置骨移植物可以保持或者扩增软组织外形。

  • 标签: 保存技术 骨板 颊侧 有效性 评估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研究唑膦酸(zoledronicacid,ZOL)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骨(osteoclastic0C)吸收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破骨细胞计数、图像分析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吖啶橙染色计算破骨细胞凋亡比率观察不同浓度唑膦酸对细胞影响。结果:随着唑膦酸浓度增高,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吸收陷窝数量、陷窝面积亦减少;凋亡OC数目增多,凋亡率亦升高。结论:唑膦酸通过抑制OC活性而直接抑制OC骨吸收功能,随其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

  • 标签: 唑来膦酸 破骨细胞 凋亡
  • 简介:金属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中。镍铬合金等非贵金属合金烤瓷修复体在口腔内应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化学及电化学腐蚀,析出有害金属离子,影响健康及美观。因此,有学者开始将应用于工业领域镀金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提高镍铬合金等非贵金属合金抗腐蚀及生物相容。本文就金属腐蚀,镀金后基体材料抗腐蚀及生物相容,镀金在口腔修复中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镀金 抗腐蚀性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对比徒手预备法和硅橡胶印模辅助法行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准确差异。方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A、B两组,由20名医学生分别采用徒手预备及硅橡胶印模辅助方法行牙体预备,用备牙前硅橡胶印模在预备后基牙上制备自凝塑料冠,通过测量塑料冠厚度得出两种方法备牙量。结果:徒手预备及硅橡胶印模辅助两种方法牙体各面平均预备量分别为切端2.15±0.54mm、2.46±0.41mm,(P<0.05);唇侧1.23±0.26mm、1.62±0.45mm,(P<0.05);舌侧0.72±0.23mm、0.87±0.27mm,(P>0.05)。结论:徒手行牙体预备时易导致唇、舌侧预备量不足及切端预备过量。使用硅橡胶印模作辅助工具可比徒手预备提高牙体预备量准确

  • 标签: 牙体预备 硅橡胶印模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下行坏死性纵隔炎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部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引流及科学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关键。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清创 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方法对35例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躯干平衡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之间有一定相关,临床中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牙源角化囊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具有侵袭和浸润生长及易复发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角化囊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角化囊发生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固定修复体适合是评价修复体成败关键因素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本文就固定修复体适合研究现状,重点是研究方法及实验仪器作一综述。

  • 标签: 固定修复体 适合性.内间隙 边缘间隙
  • 简介:义齿口炎是指戴有活动义齿者义齿基托承托区黏膜发生局限性非特异性损害,是义齿配戴者易出现问题之一。研究证明,义齿口炎病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长期慢性口腔念珠菌病还有恶变可能,故应予重视。现就其发病机制和临床修复联系,及修复材料改良,综述如下。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义齿性口炎 基托材料
  • 简介:过去对脉管疾病描述往往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相混淆,从而导致不恰当治疗及医学文献记录矛盾。Mulliken和Glowacki系统描述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差别,认为血管瘤是真正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增殖。在治疗方面文献报道也存在不同,有人认为血管瘤可以完全自行消退,而部分文献却主张对病变进行干预。最近.对血管瘤自然病程研究增多,并对血管瘤是观察还是干预选择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安全有效治疗方案。该文分2部分,第1部分结合新近文献,综述血管瘤诊断及其自然病程,并与旧文献作了比较。第2部分介绍了血管瘤是治疗还是观察原则,推荐治疗方法,并着重论述了外科技术。

  • 标签: 血管瘤 幼年性 医学文献 治疗方案 皮肤 脉管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353例全口义齿从戴入到替换期间进行义齿重衬、基托修理和人工牙脱落等方面.对全口义齿戴用时间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所有义齿都由雷根斯堡大学医疗中心修复科在职员工根据标准治疗方案于1984—2009年制作.并统一经过检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组1中94位患者上下颌均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组2中165人只进行了单颌总义齿修复。结果:组1下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58年,上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94年。上颌义齿往往需要重衬。上颌义齿5年免修理率为697%.下颌义齿5年免修理率为805‘Yo。组1义齿基托折裂率为58%.而对于组2中只有下颌义齿患者来说.基托折裂率较高,中位数为152%。人工牙脱落发生率较少.组1为5.8%,组2为109%。在最初5年中,组1中95%义齿和组2中90‰义齿都没有发生人工牙脱落。结论:全口义齿长时间使用需要大量维护和修理。对戴用单颌总义齿患者进行干预。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临床效果 人工牙脱落 总义齿修复 标准治疗方案 基托折裂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Td)与逆行牙髓炎相关。方法:采集逆行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细菌量。结果:逆行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Td)与逆行牙髓炎牙髓组织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成为医学研究重要问题。有关老年痴呆病理生化学研究和牙列缺损对大脑功能影响实验研究表明,牙列缺损与神经递质改变、脑血流改变和老年痴呆发生相关,认为牙列缺损是老年痴呆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牙列损失后脑部病理改变,与老年痴呆可能存在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牙列缺损 脑血流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研究骨Ⅲ类成人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点及不同手术方式后软组织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成年骨Ⅲ类手术治疗患者94例,其中单纯下颌手术31例,单纯上颌手术10例,双颌手术53例.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术前不同性别软组织形态及不同手术方式唇部软组织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骨Ⅲ类成人患者在上唇长度、颏唇沟深度及颏唇沟角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手术组患者下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上颌前徙手术组患者上唇部软组厚度、上唇长度、鼻唇沟深度、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也有显著变化.双颌手术组上下唇软组织厚度、上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上唇倾角、鼻唇沟角、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结论男女骨Ⅲ类成人手术患者唇部软组织厚度差异不大,在唇长度及颏唇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双颌手术较单颌手术而言,能同时对上下唇部软组织形态加以改善,适合鼻唇、颏唇形态均不佳患者.

  • 标签: 骨性Ⅲ类 正颌手术 唇部形态
  • 简介:种植体是近年来提出一种支抗方式。本研究采用16只雄性NewZealand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在左右两侧鼻骨和额骨上分别用骨融钛钉固定好钛板构成施力系统。骨融合后在矢状方向上钛板之间加力并始终保持力大小为55.00g。实验结束后制成干燥颅骨,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种植体其本身并没有发生松动和移动,这表明骨融种植体在正畸力作用下还是稳固。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无论是推力或拉力种植体本身所受应力并无大区别,只是反应部位不同而以。因而该种植体在拉力作用下也同样不会发生移动。

  • 标签: 骨融性种植体 支抗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标志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侵袭牙周炎是一类在青年人中常见牙周炎,发病早、进展快、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发生病理性移位,严重影响美观、口腔健康和功能.这类患者在牙周治疗基础上及时进行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生理性牙位及咬合接触关系,消除咬合创伤.恰当正畸治疗,不仅能改善美观,恢复牙齿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控制侵袭牙周炎病情,促进已破坏牙周组织发生良好改建,提高临床疗效稳定性和远期预后效果.正畸医生对侵袭牙周炎要充分认识,应与牙周专科医生密切合作,在牙周有效治疗前提下进行正畸,遵循个性化合理设计、细丝轻力、严格控制菌斑、定期牙周维护、全程谨慎监控原则.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多学科联合治疗 牙周病学 正畸学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