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perivascularstem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骨、脂及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stromalvascularfraction,hSVF)和由周皮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骨、脂和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骨诱导后的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0.05)。hPSCs细胞在骨及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骨诱导后,hPSCs的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0.05)。结论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人血管周干细胞 人基质血管成分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成软骨分化
  • 简介:微创外科是指以内镜外科代替传统外科,借助专门的器械,利用微小切口和微小创伤的外科治疗手段.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越性,近年来逐渐被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应用到一些常见疾患的诊治上,但是在颌外科领域,微创技术的使用刚刚起步.国外一些学者进行了部分动物实验和尸体模拟操作,也有少数的临床实践报道,而国内尚未见专门的报道.本文就微创颌外科的研究近况和发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创外科 正颌外科 内镜
  • 简介:由上颌后牙颊向错位而下颌后牙位置正常所形成的锁,交互牵引法及附有双U形曲的改良唇弓活动矫治器各有其缺点。我们采用改良腭弓进行矫治,经临床10例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支抗牙的确定及改良腭弓的制作(附图)。在制作改良腭弓前,首先根据锁?..

  • 标签: 正锁 矫治后 支抗牙 颊向错位 腭弓 变异
  • 简介:的:探讨高血糖大鼠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及牙/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个月龄糖尿病模型动物GK大鼠及正常对照Wistar大鼠,测定尾静脉血糖值,待血糖稳定1周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两组大鼠DPSCs,通过MTT法测定两组大鼠DPSCs生长曲线,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两组大鼠DPSCs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Osterix(Osx)、骨钙素(OCN)牙/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结果:GK大鼠餐后2小时尾静脉血糖值稳定在20.1~22.3mmol/L,Wistar大鼠为5.8~6.3mmol/L。MTT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增殖能力从培养第3天到第7天均较Wistar大鼠DPSCs低(P<0.05)。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GK大鼠DPSCs牙/骨向分化指标的表达明显较正常对照Wistar大鼠低。结论:高血糖大鼠DPSCs增殖能力及牙/骨向分化能力均较正常大鼠低。

  • 标签: 高血糖 牙髓干细胞 成牙 成骨
  • 简介:56例锁合的矫治经验介绍徐如生,何明宜,林珠,苗红志锁是后牙的一种错,多见于恒牙,对咀嚼功能影响较大,因此在矫治错时必须重视锁的矫治。一、临床资料锁56例,男19例.女37例,年龄12-25岁,平均年龄15.2岁。疗程最短二个月,最长八个月,其余...

  • 标签: 锁合 后牙 活动矫治器 交互牵引 双曲舌簧 林珠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牙/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牙髓干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芩苷作用于人牙髓干细胞后,其牙/骨分化指标,包括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牙本质涎蛋白(dentinsialoprotein,DSP)、Osterix(OS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20μmol/L黄芩苷作用于牙髓干细胞后其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0~20μmol/L黄芩苷各浓度组细胞ALP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黄芩苷可增强牙髓干细胞RUNX2、DSP、OSX、OPN、OCN牙/骨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其牙/骨分化能力。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黄芩苷 增殖 分化
  • 简介:一、病史患者卢某,女,21岁。主诉:下巴偏斜,影响美观。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史。二、临床检查1、面部:左右不对称,颏部左偏约3.5n瑚,肌肉发育不对称,左侧较右侧略显丰满,面中1/3凹陷(图1)。2、口内: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恒牙骀,磨牙近中关系,下颏左偏。上颌拥挤2mm,下颌拥挤6.5mm。上颌中线与面中线一致,下颌中线左偏5mm。

  • 标签: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患者 成年 口腔卫生状况 系统性疾病 面中线
  • 简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其决定选择颌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首要因素。列举部分在颌外科中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尤其是人格评估量表。分析国内外心理测量在颌外科中的研究现状.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牙颌面畸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在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满意度的目的。

  • 标签: 正颌 人格特征 人格评估 量表
  • 简介:目的:初步比较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PDLSC)在牙根不同发育阶段时的增殖能力和牙/骨能力的差异,为组织工程化牙齿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分别分离培养来自人根尖孔未闭合及根尖孔完全闭合牙齿的PDLSC,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试剂盒法检测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两者的体外矿化能力,Westernblot检测其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matrixprotein1,DMP1)、牙本质涎蛋白(dentinsialoprotein,DSP)、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和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来自人根尖孔未闭合牙的PDLSC的增殖活性、ALP活性和矿化能力、DMP1、RUNX2、DSP和OSX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根尖孔完全闭合牙的PDLS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SC的增殖和牙/骨能力随着牙根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随着牙根发育的完全,PDLSC的增殖能力和牙/骨能力均下降,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牙根不同发育阶段牙根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

  • 标签: 牙根发育 牙周膜干细胞 增殖能力 成牙 成骨分化
  • 简介:滕起民博士访华交流Tweed矫正技术滕起民博士是台湾Tweed矫正协会秘书长,并在美国Tweed基金会一年一度的矫正技术课程中担任指导教师,他对Tweed矫正技术在台湾的推广起了重要作用。1995年11月24日~30日,滕博士一行五人对北京医科大学...

  • 标签: 矫正技术 关闭间隙 Ⅱ类牵引 间隙分析 垂直牵引 下切牙
  • 简介:目的:评价emdogain对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成骨样细胞和内皮细胞骨及血管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骨样细胞(MG63)按2∶1比例于12孔板内进行直接及间接共培养,并使用不同浓度(0、0.1、1、10、50μg/mL)的emdogain共培养细胞72h。采用细胞计数仪结合流式细胞仪评价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共培养细胞。对分选后的骨样细胞及内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蛋白(Col-1)及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VEGF酪氨酸激酶受体2(KDR)、von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E选择素(E-Selectin)、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50μg/mL浓度的emdogain对MG63及HUVE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随着emdogain浓度增加,MG63表面ALP和Col-1表达水平逐渐增加;50μg/mL浓度条件下,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1)。同一emdogain浓度条件下,直接共培养MG63表面ALP及Col-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除10μg/mL组外,直接共培养条件下,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P<0.01)。50μg/mL组直接共培养的HUVEC表面Flt-1、KDR、vWF、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接共培养及直接共培养的其他各组(P<0.01)。间接共培养条件下,HUVEC表面EPCR及Ang-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接共培养(P<0.05)。结论:Emdogain对共培养MG63和HUVEC增殖的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0μg/mL可能是emdogain作用的关键浓度。在直接共培养条件下,50μg/mLemdogain抑制MG63及

  • 标签: EMDOGAIN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直接共培养 间接共培养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比较成年大鼠冠、根部牙髓分别接种于肾被膜下的牙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8周龄SD大鼠切牙牙髓,将冠部与根部牙髓锐分离,分别植入大鼠。肾被膜下,2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冠部牙髓形成了包含釉质样组织和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牙齿样结构,与正常牙齿相似。而根部牙髓则形成了骨样牙本质结构。结论成年大鼠牙髓依然具有独立的牙齿发育的能力,冠髓和根髓的牙能力不尽相同。

  • 标签: 牙髓 组织工程 异体移植 成牙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let-7c在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增殖及牙/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rno-let-7c过/低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且体外转染大鼠BMMSCs,筛选最适转染滴度;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MSCs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验证rno-let-7c转染效果;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no-let-7c过/低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牙/骨指标(RUNX2/OSX/OCN/DMP1)的表达。结果: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BMMSCs最佳条件为MOI=3,成功构建rno-let-7c过/低表达的BMMSCs模型。let-7c过/低表达对大鼠BMMSCs增殖和凋亡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阴性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IGF-1R表达下调,牙/骨指标表达下调,而低表达组IGF-1R表达上调,牙/骨指标表达上调(P〈0.05)。结论:let-7c对大鼠BMMSCs增殖及凋亡无明显影响,可以抑制其牙/骨向分化。

  • 标签: let-7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牙/成骨分化
  • 简介:颌术术后的复发往往与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和位置异常有关,包括髁突移位、进行性髁突吸收和关节盘移位颌外科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对TMJ的结构和位置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术前即有TMJ的疾病,因此颌手术本身对TMJ的影响是否导致了复发和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需要多项研究探索。有一些学者提出,领手术同期行关节盘复位术可提高手术效果稳定性。对预防由于TMJ结构和位置异常引起的复发或TMD,目前临床尚无特定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在颌外科对TMJ结构的影响,与TMD的关系,以及预防术后复发和TMD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正颌外科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利用药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疗程,作者们已另有报导。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何缩短维持期是缩短正畸疗程的课题之一。本文为探索中药缩短兔牙维持期的动物实验。选用2kg兔24只随机分为五组。三组用药,一组用蒸馏水,一组为对照组。当兔下中切牙在矫治力作用下分开后,分别安装固位装置,并注射药物及蒸馏水隔天一次,持续一周后,去除维持装置,观察其复位情况,结果显示骨碎补注射组,复位距离为,而对照组为。处死动物后,取下颌制成组织切片观察,注射药组,牙槽骨表面新生骨小梁丰富,成骨细胞增生活跃,牙周纤维数目明显增加,排列整齐,血管反应明显,而对照组,新生骨小梁很少或无,成骨细胞增生不明显,牙周数目未见增多,血管反应亦少。

  • 标签: 骨碎补 局部注射 矫治后保持
  • 简介:目的:探讨青霉素和链霉素对炎症牙髓干细胞的增殖、骨分化能力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炎症牙髓干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于炎症牙髓干细胞后,其增殖和骨分化指标(核心结合因子、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骨钙素)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于炎症牙髓干细胞后,与未加抗生素的培养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骨/牙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TNF-α的表达则低于普通培养组(P<0.01)。结论:青霉素和链霉素降低炎症牙髓干细胞的炎性因子TNF-α表达,对细胞的增殖及牙/骨分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青霉素 链霉素 炎症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颌手术模拟研究方法。方法:将颌面畸形患者CT断层图像利用Simplant软件行颅颌面骨组织三维重建,截骨,构建颅颌面骨树状结构模型。在虚拟环境碰撞模型上行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及颏成形的手术模拟。结果:该系统形成的三维立体虚拟影像,可从任意视角观察,清晰逼真。运用系统工具进行骨组织的旋转、平移手术模拟操作,实现了操作者与模型的交互作用,图像及触觉感知实时反馈,沉浸感强。应用该方法实现了颌手术设计、虚拟操作及术后效果预测。结论:颅面三维虚拟颌手术系统可以行颌手术模拟及手术操作训练,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图像反馈和力、触觉感知的手术模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虚拟现实 正颌外科 手术模拟 可视化 触觉感知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锁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对称性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7-2009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28例单侧锁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39岁,平均(19.64±5.45)岁。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38岁,平均(18.93±5.13)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拍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后利用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比较髁突形态特点。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髁突形态的不对称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髁突上部高度(U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支高度(RH)以及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之和(UR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的比值(U/R)及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H/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锁患者髁突上部高度存在不对称,提示我们单侧锁应尽早矫治。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锁 全颌曲面断层片 髁突形态
  • 简介: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在颌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颌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U组(乌拉地尔复合异丙酚组20例)和P组(异丙酚组20例)。麻醉诱导,2组都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0.8mg/kg行麻醉诱导插管。2组均由2%七氟烷和异丙酚维持麻醉。U组在异丙酚的基础上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降压。P组仅用异丙酚行控制性降压。2组都以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65mmHg为目标。记录2组在诱导前后及降压前后各个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AP的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根据Fromme术野评分表评定手术视野质量。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控制性降压期间,2组MAP都低于术前(P〈0.01)。U组在5、10、20min的MAP显著低于P组(P〈0.01)。U组的术野评分也优于P组(P〈0.01)。但两组心率都有增高,差异不显著(P〉0.01)。结论:乌拉地尔用于颌手术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可使术野质量更加清晰。

  • 标签: 乌拉地尔 控制性降压 正颌手术
  • 简介: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骨性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就是一类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骨性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