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报告1例鼻腔鼻咽血管纤维瘤用栓塞、硬化疗法控制症状,报告如下:患者,24岁。因左鼻塞出血3个月于1997年12月就诊。检查:左鼻孔外有一花生米大灰白色新生物突出、质软,触之渗血,嗅觉丧失。鼻内窥镜见左鼻咽腔一暗红色新生物,如小核桃大,指诊有渗血、

  • 标签: 鼻咽血管纤维瘤 新生物 硬化疗法 鼻内窥镜 鼻咽腔 嗅觉丧失
  • 简介: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50例眼球摘除术患者(5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睡眠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睡眠护理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观察两组眼球摘除术患者术后5天睡眠情况。结果实验组于音乐疗法干预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音乐疗法能有效提高眼球摘除术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疗法 眼球摘除术 睡眠
  • 简介: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 标签: 经瞳孔温热疗法 视网膜大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超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利用电生理方法,鉴定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钙通道,进而研究慢性眼内增高对Muller细胞钙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Muller细胞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电压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采用结扎巩膜上静脉的方法制备大鼠高眼压模型。结果当细胞外液中不含二价阳离子时,可以记录到电流幅度较大的钙通道介导的Na+流。该电流可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nimodipine和T-钙通道阻断剂mibefradil可逆地压抑到加药前的(39.8±5.4)%(P〈0.001)和(46.7±8.7)%(P〈0.001)。与假手术组相比,高眼压术后1周、2周和4周的大鼠视网膜Mtiller细胞钙通道的电流幅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电流成分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眼压大鼠Muller细胞的nimodipine敏感电流呈降低的趋势[1周:(70,9±13.3)%;2周:(70.5±21.9)%;4周:(69.2±23.9)%],而mibefradil敏感的电流在高眼压术后1周和2周呈增高趋势[(157.5±21.2)%和(158.6±35.5)%],4周时趋于正常(109.2±37.9)%。结论大鼠视网膜Mailer细胞功能性表达L-型和T-型钙通道。慢性眼内增高导致L-型钙通道电流减小,T-型钙通道电流增大,从而增加胞内钙,共同参与Mtiller细胞的去极化和激活。

  • 标签: Maller细胞 钙通道 慢性高眼压 大鼠 视网膜
  • 简介: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内和眼血流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术中行丝裂霉素C抗瘢痕治疗;术后完成6-12mo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类型有所区别,观察组多发生低眼压和畏光症状,对照组多发生瘢痕性阻塞。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观察组PSV与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术后不良影响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眼血流
  • 简介: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飞秒辅助LASIK术(FS-LASIK)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眼压和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101例202眼和FS-LASIK手术101例202眼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lmo应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responseanalyzer,ORA)检测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compensatedintraocularpressure,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correlatedIOPvalue,IOPg)、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resistance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hysteresis,CH)。比较术后lmo与术前测量值的差异,两组CRF、CH降低值的差异。结果:术后1moSMILE组IOPcc、IOPg分别为13.84土2.22、10.81±2.52mmHg,较术前16.15±2.90、15.95土3.08mmHg显著降低(t=-13.58、-32.91,均P<0.01)。CRF、CH术后测量值7.52±1.41、8.66±1.19mmHg较术前10.72±1.61、10.60±1.43mmHg显著降低(t=-41.21、-24.03,均P<0.01)。CRF、CH分别较术前降低3.19±1.10、1.93±1.14mmHg。FS-LASIK组术后1moIOPcc、IOPg分别为13.99±2.33、10.10±2.55mmHg,较术前15.88±3.29、14.86±3.34mmHg显著降低(t=-10.09、-23.00,均P<0.01)。CRF、CH术后测量值6.68±1.14、7.90±1.27mmHg较术前9.93±1.85、9.98±1.60mmHg显著降低(t=-24.84、-18.90,均P<0.01)。CRF、CH分别较术前降低3.25±1.86、2.08±1.57mmHg。CRF、CH术后降低值SMILE组显著小于FS-LASIK组(t=-0.351、-1.081,均P<0.01)。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和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RF、CH术后降低值,SMILE组显著低于FS-LASIK组。

  • 标签: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板腺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玻璃棒 常规疗法 睑板腺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最小量节段性外垫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10/2008-10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的、接受最小量节段性外垫术治疗的连续的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6例。复杂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限定为裂孔位于两个及两个以上象限,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在C1~C2。最小量节段性外垫术是指仅限于裂孔区的节段性外垫,联合前房穿刺放房水,术后裂孔周围激光凝固。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手术前后视力、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数目、裂孔形态、一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复位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31.92(19~62)岁,平均病程为7.40(2.0~36.5)mo,视网膜脱离象限平均为3.33个,平均裂孔数量为3.43(2~7)个。手术后视力提高的患者为48例,一次手术复位率是84%(64/76);再次手术复位率是93%;再次手术率为38%。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短期复视3例,短期高眼压12例,黄斑水肿2例,共17例。结论:和文献资料比较,以最小量手术治疗复杂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可以取得与环扎手术同样的解剖及功能复位,但是再次手术率较高。强调手术适应证选择的重要性。

  • 标签: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复杂的 巩膜外手术 最小量
  • 简介:目的: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原田病急性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1-12/2003-07就诊本院患者11例(22眼)在临床诊断当天即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剂量为500mg,1次/d,连续用3d后迅速减量,于7d内减为强的松口服.OCT和间接眼底镜观察炎症渗出吸收情况,检查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次日即可观察到22眼视网膜下液均明显减少,静滴3d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基本消失,视网膜复位,出院时21眼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4眼(64%)视力恢复至0.5以上.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可促进原田病急性期视网膜下液迅速吸收,恢复视功能,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大剂量 急性期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视网膜下液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