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案例教学法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提出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眼科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案例教学
  • 简介:目的提升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知晓率,提高我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的掌握率低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住院患者的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掌握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80%,目标达成率为14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护士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使眼科住院患者能正确掌握眼药应用知识及行为,安全地使用眼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了我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延伸护理服务内容,塑造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形象,激活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 标签: 品管圈 眼药水 住院患者 应用
  • 简介:视网膜血管异常是很多常见致盲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工业国家劳动力人群的最常见致盲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世界范围内第三位的致盲原因)这些疾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种叫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产生过量。这种蛋白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它在血管的发生、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防盲治盲 VEGF 视网膜血管异常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随着对羊膜特性的深入认识,传统羊膜移植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并且出现了各种新型羊膜制品。本文主要对目前羊膜移植在眼科的进展和合理应用做一概述。

  • 标签: 羊膜 眼表重建 移植
  • 简介: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眼科学的特点,初步探讨在眼科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眼科学 创新能力 医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对已确诊的闭角型青光眼67例,在小梁切除中巩膜瓣两角对位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缝合2针。结果6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出现浅前房现象。结论可拆除缝线可有效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可拆缝线
  • 简介: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法医学鉴定人提供客观的鉴定资料并作为主要的鉴定依据。本文对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及法医学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检查 眼外伤 司法鉴定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简介:目的探索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136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FFA检查,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其中68例,78眼前房有不同程度的荧光渗漏。结论FFA中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示预后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FFA 前房荧光素渗漏
  • 简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升,随之,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危害也日显严峻。如何治疗DME,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1DME的基本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管在非增殖期还是增殖期,都可出现黄斑水肿,黄斑区局部的微血管瘤渗漏可引起局灶性水肿,而后极部毛细血管的广泛渗漏则引起弥漫性黄斑水肿。

  • 标签: MACULAR 微血管瘤 弥漫性黄斑水肿 眼内注射 毛细血管床 注射组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进入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等,玻璃体切除术是临床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存在,术中复杂且难以预估的出血,不仅干扰术者的手术视野,增加各种手术器械的更换频度,提高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同时也对治疗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新生血管 DETACHMENT 围手术期 手术视野 玻璃体积血
  • 简介:目的:探讨舌状截囊方法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0眼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舌状截囊方法,术后观察及随访其疗效。结果: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d,0.1以下85眼(22.4%),0.1-0.3者162眼(42.6%),0.4-0.6者87眼(22.9%),0.6以上者46眼(12.1%)。术后1mo0.1以下33眼(8.7%),0.1-0.3者152眼(40.0%),0.4-0.6者117眼(30.8%),0.6以上者78眼(2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悬韧带断离16眼(4.2%),后囊膜破裂25眼(6.6%),角膜水肿53眼(13.9%),人工晶状体偏位12眼(3.2%)。结论:舌状截囊方法容易掌握,手术的安全性更好,更适合在援非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舌状截囊
  • 简介:目的观察泪道探通后氟尿嘧啶应用联合鼻泪管中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中,选取泪点泪小管均通畅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2例(56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先泪道探通扩张,并将氟尿嘧啶溶液浸入阻塞创面,后经鼻腔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照组则不采用氟尿嘧啶干预措施,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拔管。结果拔管后随访3~12个月,治疗组21例(29只眼)中有效25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2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2眼泪道冲洗仍阻塞,治愈率86.2%。对照组21例(27只眼)中有效17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4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6眼泪道冲洗仍阻2塞,治愈率63.0%。经χ检验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联合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皮肤、不损伤组织结构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氟尿嘧啶对于预防泪道阻塞部位创面再次粘连,提高远期疗效有确切作用。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氟尿嘧啶 球头硅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