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内耳深居颞骨岩部,未能被直接观察到,也甚难取得其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故内耳疾病至今仍是未被清楚查明类病变。虽然影像学、功能检测和生物化学检查所得依据可用于诊断内耳畸形、遗传、药物中毒和外伤等病因可查得内耳疾病,但发病率高梅尼埃病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著名《Schuknecht’s耳病理学》(MerchantSN,NadolJBJr,2010,第3版)书中仍被列在病因不明或多因性章中。其他如影像学明确可见上半规管裂也被质疑是否负责同耳发生症状。由于这类内耳疾病病因不明或可能是多因性,因此目前临床诊断和治疗仍多是推理和探索性

  • 标签: 内耳疾病 疾病诊治 Schuknecht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生物化学检查 病因不明
  • 简介:在瞬息万变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医学发展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眼科学特点,初步探讨在眼科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眼科学 创新能力 医学生
  • 简介:目的:评估以不同方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并发症泪小点及泪小管闭塞疗效。方法:此回顾性群组研究共纳入3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wk后并发泪小点闭塞。本研究采用了泪小点扩张术,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和Mini-Monoka硅胶管植入术该35例泪小点闭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首先,单独采用泪小点扩张术所有35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只有6例患者(17.14%)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次,采用穿孔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对上述采用泪小点扩张术无效患者进行治疗,20例(57.14%)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最后,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都无效患者进行治疗,9例(25.71%)患者病情取得了重大改善。另外,通过对上述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疾病严重程度与Mini-Monoka管使用和是否双眼同时患病或者和上、下泪小点同时闭塞并无关联。结论:运用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能够有效治疗由病毒性结膜炎引起泪小点闭塞。对分别经泪小点扩张术和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治疗无效患者,可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泪小点闭塞 泪小管闭塞 机械扩张 泪小点栓子 Mini-Monoka管 腺病毒
  •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对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鼓室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L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耳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行1%利多卡因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N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于手术区域行0.9%生理盐水混合1∶20万肾上腺素10mL多点浸润注射。2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记录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完毕即刻(T1)、切皮时(T2)、耳腔成形时(T3)、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T4)和术后6h(T5)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记录患者PACU内苏醒时间、镇静评分(Ramesay评分),记录患者T4和T5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在T2、T3及T4,L组MAP和心率显著低于N组(P〈0.05)。术后6h2组患者MAP、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3、0.094)。在PACU内,L组Ramesay评分高于N组(P=0.009)。T4、T5镇痛评分L组显著低于N组(P值分别为0.0002、0.043)。结论全身麻醉鼓室成形术前行手术区域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可明显改善围术期由于创伤应激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利多卡因 鼓室成形术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目的以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电话随访结果为依据,我省防盲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医院眼科参与大规模防盲项目患者可持续随访体系。方法通过以电话随访方式,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6万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患者就手术视力提高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统一使用云南省卫生厅《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患者电话随访表》,由专人于4周内完成电话随访。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占90.20%;患者术后满意度达93.27%;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占86.4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占85.79%;术后患眼不适者占17.76%;知道如出现不适如何处理患者占70%;新农合占93.81%,居民医保5.56%,职工医保1.64%,其他医保占0.88%;所有患者均为免费手术,无自付比例。结论在基层开展大规模集中白内障防盲项目的过程中,在严格监控患者术后质量、手术费用、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合理患者随访体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真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防盲工作真正含义。

  • 标签: 防盲 光明工程 白内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丝裂霉素C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内压和眼血流影响,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术中行丝裂霉素C抗瘢痕治疗;术后完成6-12mo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眼压控制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类型有所区别,观察组多发生低眼压和畏光症状,对照组多发生瘢痕性阻塞。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与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观察组PSV与EDV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术后不良影响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眼血流
  • 简介:目的探索FFA中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临床意义。方法120例,136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FFA检查,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结果其中68例,78眼前房不同程度荧光渗漏。结论FFA中观察前房荧光素渗漏情况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期诊断、提示预后中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FFA 前房荧光素渗漏
  • 简介: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经曲安奈德治疗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SystolicVelocity;PSV)变化,探讨曲安奈德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只眼)经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比研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变化。所有患者都随访3月,分别于治疗后1周、1月、3月测量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并随访3月,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无明显差别(P〉0.05)。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两时间点上测量,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TA)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下调炎症因子,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张力,从而改善动脉血流速峰值,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起到定作用。

  • 标签: 曲安奈德(T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眼动脉(OA)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 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泪液黏蛋白5AC水平(MUC5AC)及眼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1-12/2014-06入住我院28例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未行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30名健康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组受试者术前1d;术后3,6mo时泪液MUC5AC水平及眼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泪液NUC5AC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眼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mo泪液MUC5AC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moMUC5AC含量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术后6mo时泪液MUC5A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mo眼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眼表功能评分逐渐降低,术后6mo时眼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对照组在术后6mo期间,随着时间推移,泪液MUC5AC含量逐步降低,眼表功能评分逐步升高。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后可使青光眼患者MUC5AC水平暂时性降低,眼表功能评分暂时性升高,但术后3mo后,可逐步改善。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MUC5AC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影响观察,探讨年龄和角膜内皮功能相关性。方法不同年龄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眼部其他疾患和糖尿病全身病)78例(83眼),分为66岁以下、66-73岁、74-84岁、85岁以上四年龄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以非接触眼科专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对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减少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因手术影响减少值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手术损伤敏感性高,术前应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评估应结合年龄段重新评估。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角膜内皮 年龄
  • 简介:近视性屈光不正已成为眼科最常见疾病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高度近视是常见致盲病因。般认为近视发生、发展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目前近视治疗和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如何通过有效预防方法降低近视患病率是当今眼科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近视 角膜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颈前痛及吞咽困难2d于2013年7月16日我院急诊。患者2d前曾进食猪蹄,之后出现颈前根部梗阻感,伴咽部不适,喜进流质,易流口水。因患者自幼确诊为“21体综合征”,平日言语表达不清,故家人未能带其及时就医。2d后上述症状加重,于我院行食管造影,结果显示:食管上段可见局部钡棉絮存留征象,双侧中下肺野支气管内钡剂存在(图1)。暂给予禁食、禁水、留院观察等处理。

  • 标签: 21三体综合征 食管造影 患者 钡剂 误吸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B组30病人(30只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随访6月至2年,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组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6.7%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相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冻干羊膜移植术疗效更明确。

  • 标签: 复发性翼状胬肉 泪膜 翼状胬肉切除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 简介:目的探讨外耳道解剖CT影像毗邻关系。方法在PACS系统中调取2011~2013年本院行中耳螺旋CT检查且耳道周围主要观测结构清晰327例(654耳)轴位片,在东软neusoft软件中,将图像放大后,在耳道中部断层片中测量鼓沟至面神经垂直部距离及毗邻颞颌关节耳道前壁厚度。结果鼓沟到面神经垂直部约为4mm,侧别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道前壁厚度约1.5mm,侧别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良好显示耳道周围主要结构毗邻关系,为耳道成形及耳道入路镫骨手术提供实用参数。

  • 标签: 面神经 外耳道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测量
  • 简介:目的评价不增加切口20G标准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科收治29例(29眼)严重眼外伤合并脉络膜上腔出血病人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置灌注后,通过板层20G玻切穿刺口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再通过此切口行玻璃体手术,处理玻血和或网膜损伤,术终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结果25例患者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充分引流完全复位,4例患者残留少量积血,表现为小块脉络膜隆起,注入硅油后,术后月复查网膜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改善。结论采用不增加切口通道玻切巩膜切口可以有效引流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达到理想疗效。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脉络膜上腔出血 巩膜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消融与电解治疗倒睫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倒睫患者50例76眼,分为激光消融和电解治疗两组进行倒睫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共观察6mo。结果:激光消融组次治愈率81%,复发率19%,总治愈率94%;电解治疗组次治愈率49%,复发率63%,总治愈率72%。激光消融组次治愈率和总治疗率显著高于电解治疗组,其复发率低于电解治疗组,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消融组患者无特殊不适,治疗部位无瘢痕产生及皮肤色素脱失;电解治疗组患者5眼出现轻度瘢痕。结论:激光消融治疗倒睫成功率高,患者术中无不适症状,术后并发症少,是种有效安全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倒睫 激光消融 电解治疗
  • 简介:耳真菌病是由耳道皮肤毛囊浅部真菌感染所致,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造成大量上皮脱落,出现耳痒、耳痛、流水、听力障碍等症状。其发病率并不低,但临床上误诊、误治情况却屡见不鲜。现将我科2003年8月~2013年8月,门诊确诊、治疗及随访360例耳真菌病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耳真菌病患者360例,其中男性243例、女性117例;年龄4~92岁,平均45岁;病程6d~6月;

  • 标签: 耳真菌病 浅部真菌感染 皮肤毛囊 鼓膜穿孔 耳痛 耳痒
  • 简介: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对本文学术价值,原则上以近5年文献为主。多引用期刊文献,少引用书籍文献。参考文献只限于正式发表出版物、专利等。参考文献编号按照国际标准GB7714-2005,按正文出现前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类文章参考文献般在10条左右,综述不超过25条,其他栏目视情况而定。内部刊物及资料等勿作为文献引用。参考文献尽量在网上采用复制方式,网址:http://www.ncbi.nih/gov/pubmed。文献作者1~3位全部列出,作者间加","。3位以上只列出前3位,后加",等"或",etal"(英)。外籍作者姓名请严格按照姓在前、名在后,姓要写全称,名只写缩写要求。

  • 标签: 参考文献 著录要求 文稿 阿拉伯数字 学术价值 期刊文献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TransPRK与LASEK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PRK术组60例120眼,LASEK术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haze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术后第1dTransPRK组无刺激症状: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haze发病率,Trans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 标签: 全激光 TransPRK 表层手术 高度近视 角膜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皮肤瘙痒半年余就诊。2014年10月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78×109/L,百分比为43.01%。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约1.5cm×3.0cm,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可,无压痛。左侧额部可见条索状隆起血管。入院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70×109/L,百分比达到35.8%。

  • 标签: 木村病 左侧颈部 颈部肿块 双侧腹股沟 左侧额 肿大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