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和肝储备功能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52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CGR15水平、心理能力、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肝癌介入治疗后所引起肝储备功能损害,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改善心理状况及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癌 介入治疗 肝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疾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应用双气囊小肠镜小肠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消化道出血病因组成。结果163名患者接受173例次小肠镜检查,经口进镜检查59例次,经肛门进镜检查104例次,经口及经肛门两端进镜检查10例,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病例134例(77.46%),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等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结论小肠出血病因诊断较困难,目前双气囊小肠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有价值、安全可靠检查方法。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出血 诊断
  • 简介:背景: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共同病理生理过程,病因复杂、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目的:研究尼克酰胺在AHF小鼠中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700mg/kg和脂多糖10μg/kg建立小鼠AHF模型。将54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尼克酰胺对照组、AHF模型组、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400、800、1000mg/kg),检测ALT、AST、TNF-α和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将另外40只小鼠分为AHF模型组、0.9%NaCl溶液组以及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动态观察72h内小鼠死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尼克酰胺对照组相比,AHF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明显,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以低、中、高剂量尼克酰胺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37.5%、62.5%、100%,均显著高于AHF模型组(P均〈0.05)。结论:尼克酰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而对AHF小鼠明显保护作用,并可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烟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背景:单气囊小肠镜(SBE)作为种较新小肠检查手段,在可疑小肠疾病中临床价值需进步探讨。目的:评价SBE在可疑小肠疾病诊疗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7月-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接受SBE检查73例患者共81例次检查资料,分析SBE适应证以及可疑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81例次SBE检查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3例次(40.7%),不全性肠梗阻29例次(35.8%),慢性腹痛或腹泻19例次(23.5%)。SBE经口插镜深度平均为230cm,经肛平均为100cm。SBE阳性诊断率为67.9%,检出病变主要包括小肠溃疡、小肠炎症、小肠肿瘤和小肠息肉等。镜下治疗8例,其中止血治疗5例,息肉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SBE是可疑小肠疾病有效诊疗手段,其主要适应证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不全性肠梗阻。

  • 标签: 单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处理组,通过灌胃给予56%北京红星二锅头(12ml·kg-1.d-1)和脂多糖(5mg·kg-1,2次/w)腹腔注射,建立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0w。在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检查。结果在实验10w末,模型组肝组织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其肝质量指数、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77±0.67)%、(82.22±6.20)U/L和(93.43±17.30)U/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4±0.42)%、(35.83±3.84)U/L和(66.43±5.14)U/L,P〈0.05];大剂量化滞柔肝组肝质量指数为(5.2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5.77±0.67)%,P〈0.05],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CK分别为(118.93±10.15)U/L、(102.33±8.07)U/L、(119.45±19.26)U/L和(104.00±8.15)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27.50±50.10)U/L,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组血清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试验组之间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化滞柔肝颗粒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保护作用,为化滞柔肝颗粒将来用于临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试验支持。

  • 标签: 酒精性肝炎 化滞柔肝颗粒 脂多糖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后程加速超分割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80.9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肯定,可保护患者T细胞亚群,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仍属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卡培他滨 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马洛替酯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Smad3、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酯组各15只。在造模同时给药灌胃。6w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Smad3、smad4、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38±0.09)、(0.29±0.08)和(0.16±0.05)、(0.16±0.07),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84±0.08)、(0.76±0.11)和(1.01±0.12)、(0.94±0.11),P<0.05];对照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73±0.14)和(0.44±0.15),模型组Smad7mRNA和蛋白[(0.22±0.08)和(0.17±0.08),P<0.05]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10)、(0.40±0.10)和(0.51±0.08)、(0.41±0.09),P<0.05)],马洛替酯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48±0.09)和(0.39±0.10),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马洛替酯可明显抑制DMN诱导大鼠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3和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 标签: 肝纤维化 马洛替酯 SMAD3 SMAD4 SMAD7 大鼠
  •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单药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90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十分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其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替吉奥 进展期胰腺癌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养阴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对照研究方式,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省邢台县医院收治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上χ^2=8.1781、15.9135;在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生存质量评分t=8.1390、3.0458、3.6928、6.3498、7.962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效果佳,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引起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益气养阴中药 FOLFOX4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校附属医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诊治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29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29例运动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增加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每分钟走120至140步,平均每天快步走1~2次,每次健身时间在30~70分钟,每天有效步行6~8千步。在健身走完后适当休息5~10分钟,再开始打太极拳,每次打太极2~3遍。10月后考察疗效。结果在治疗10月末,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168.2±5.3)mmHg和(95.8±7.2)mmHg降到了(139.6±6.5)mmHg和(86.0±5.5)mmHg(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1±6.5)mmHg和(91.0±6.2)mmHg,P<0.05];观察期结束时,运动组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8±1.2)mmol/L、(4.2±0.9)mmol/L、(1.2±0.4)mmol/L和(1.2±0.2)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1.4)mmol/L、(4.4±0.5)mmol/L、(1.3±1.2)mmol/L和(1.6±0.1)mmol/L,P<0.05];运动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快步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生化指标和血压良好改善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压病 快步走 太极拳 血生化指标 血压
  • 简介:科技期刊中插图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线条图和照片图,照片图又有黑白照片图和彩色照片图之分。图片要求图序、图题说明不要标注在图上,如需标注,请附2张图,张为标注图,张为原图,图需按比例缩放,以免失真。插图位置与表格样,插图编排应随文列出,出现在与图相呼应词语,如:"见图×"或"(见图×)"或"如图×所示"后自然段落之下,即要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 标签: 自然段落 文中插图 科技论 线条图 图序 照片图
  • 简介:目的探讨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沙、培菲康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气健脾祛湿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补气健脾祛湿 培菲康 消化性溃疡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人体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免疫存在复杂交互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IBD)是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失衡是IBD发生、发展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IBD治疗方法之。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衡在IBD中作用作综述。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CROHN病 肠道菌群 肠道免疫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86例行介入治疗后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改善胃癌患者饮食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癌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程进展快,多数病人确诊时已难以手术切除,且肝癌放疗、化疗不敏感,因此其总体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在肝癌生物治疗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细胞生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疗效及良好发展前景。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细胞免疫 生物治疗 现状
  • 简介:目的观察内镜切除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近5年我院就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60例患者。采用超声内镜病变进行确诊后行内镜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60例患者中食管黏膜下肿物18例(30%),胃黏膜下肿物30例(50%),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物12例(20%)。所有患者都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60例患者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成功54例(90%),6例患者没有切除干净。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穿孔。结论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内镜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标签: 内镜 黏膜肿物 黏膜切除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超声造影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对照研究方式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118例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胃肠超声造影检查,以胃镜下病理组织诊断为标准胃肠超声检查优劣进行评价。结果胃肠超声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率胃溃疡为7.63%,胃炎为66.10%,十二指肠溃疡为8.47%,十二指肠炎症为5.93%,胃部恶性淋巴瘤为1.69%,胃癌为10.17%;以病理组织检查为标准,种检查方式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胃肠道超声检查容易受消化道气体及内容物干扰,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检查确诊可采用胃肠道超声联合胃镜检查方式进行,以提高诊断率;②胃肠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确诊首选辅助检查方式。

  • 标签: 胃肠超声造影 胃镜 胃十二指肠疾病 价值 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20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1周后是否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分为观察组(胃肠功能紊乱,1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胃肠功能紊乱,80例),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五部位中,仅基底节、脑叶部位梗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脑卒中昏迷组呕吐发生率(55.9%)、便秘发生率(30.4%)均显著高于非昏迷组且差异显著(P〈0.05),其他胃肠道症状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4.3±1.2)分、血糖(11.7±2.2)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2周后观察组患者ALB、PA、RB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分、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梗死部位、血糖水平关系。

  • 标签: 脑卒中 胃肠功能紊乱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