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与kegel训练促产后底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我科门诊行产后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甲(80例)、乙(80例)2组,甲组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乙组底kegel训练;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治疗的患者底肌力达到正常率显著高于kegel训练的患者(P<0.01)。结论阴道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促产后底肌力恢复是一种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Kegel训练 盆底肌力
  • 简介:双耳刺激为听障儿童口语康复提供先决条件,通过刺激获得双耳聆听技能更有助于听障儿童语言学习。本文介绍了双耳刺激的类型与形式,并针对听障儿童接受双耳刺激后听觉训练方案及随班就读后的康复指导要点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双耳刺激 听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困难胆囊切除与开困难胆囊切除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我科室将310例困难胆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0例采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术设为试验组,160例采用开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对比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困难胆囊切除较开困难胆囊切除优势明显,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开腹胆囊切除 困难胆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主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主动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完全开通,有6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主动脉血栓置管溶栓的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影响。

  • 标签: 急性腹主动脉血栓血栓置管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褥期后妇女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已分娩的2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124例,产后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底恢复的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124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即指导其进行底功能锻炼及其一般的产后注意事项;于6个月后随访,研究产后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疗效。结果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底功能障碍的良好方法。

  • 标签: 产后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儿童通过观察和角色扮演,学习了一些社会技能,如何使儿童学到的技能得以保持,并成为其稳定的人格特征,这就要求家长或教师在儿童做我们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并给儿童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 标签: 儿童社会 培养行为 技能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可行性及目的基因的表达特点,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健康5周龄C57BL/6J小鼠,腺病毒组10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有Hath-1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人工外淋巴液组6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侧听泡外入路导入耳蜗鼓阶底转。分别于术后第7天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后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基因的表达。结果经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腺病毒组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经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 标签: 基因转导 鼓阶 腺病毒 小鼠 EGFP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患者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使用经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9.2±3.1)min、术中出血量为(98.2±16.8)ml、住院时间为(7.2±0.06)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6±8.9)min、术中出血量为(154.8±34.2)ml、住院时间为(13.8±1.2)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患者,使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优于经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能够使患者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缩短,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耳显微外科技术因颞骨的复杂解剖及其空间位置。深奥的学术理论,以及所需的手术设备要求较高,限制了其规模性的发展。即便进入21世纪,在我国也仅限于少数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能够比较系统地开展耳显微外科手术。因此,手术理论教学及手术解剖训练成为耳科医师的必修科目。

  • 标签: 耳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解剖 教学模式 训练 显微外科技术 三级甲等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3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2%,低于对照组的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 胸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听障儿童全面康复。个别化听觉言语训练作为其中重要的专业支撑,需要更加明确的专业规范与要求。本文阐述了个别化训练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以期为听障儿童康复机构教师开展全面,有效的个别化康复训练提供帮助。

  • 标签: 听障儿童 个别化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放松训练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4例,参考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术前放松训练。结果护理后,两组面对得分升高,屈服和逃避得分降低,(p<0.05)。试验组面对得分高于参考组,屈服和逃避得分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术前放松训练能让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

  • 标签: 术前放松训练 口腔颌面部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的6岁听障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的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的训练,该儿童的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比较句是语言障碍儿童康复过程中较为特殊的句式,如何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让儿童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以及普通儿童比较句的习得规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语言障碍儿童比较句康复训练的参考范式,以期为语言康复工作者的日常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语言障碍儿童 比较句 训练范式
  • 简介:基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对残疾子女的重视程度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听障儿童的入学往往偏迟。如何对这些有一定残余听力却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学龄听障儿童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语言,值得广大特教工作者深思。

  • 标签: 学龄听障儿童 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究可训练助听器增益训练功能开启的时间对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理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试验将36名助听器初戴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助听器验配当天开启,而对照组的增益训练功能在验配1个月之后开启。经过三个阶段为期10周的增益调节和听觉适应后,采用言语清晰度指数(speechintelligibilityindex,SII)、噪声下言语测试(HearingInNoiseTest,HINT)、助听响度问卷调查表(ProfileofAidedLoudness,PAL)和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nternationalOutcomeInventoryforHearingAids,IOI—HA)对助听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验配后第8周的轻声可听度有明显差异,但主观言语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61%的受试者更倾向于使用增益训练后得到的优化增益,并且希望继续使用增益训练功能。结论提前开启增益训练功能虽然对最终获得的优选增益有影响,但对助听后言语理解度没有影响。

  • 标签: 听觉适应 可听度 优选增益 可训练助听器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入院治疗的脑瘫息儿61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训练治疗,治疗组患儿在语言训练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经临床冶疗显效13例(43.3%),有效11例(36.7%),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效16例(51.6%),有效12例(38.7%),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57,P〈0.05)。结论治疗组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采用针灸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脑瘫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训练
  • 简介:目的:从2-3岁聋儿的动作、气质、注意、记忆等方面的特点出发,探讨检验2-3岁聋儿言语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方法:通过日常记录2-3岁聋儿言语训练中的反应和表现,并加以理论分析和归纳.结果:言语训练运用直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强,聋儿主动开口说话的频率高;运动游戏、隐藏和装饰等方法能较快地带领小年龄的聋儿进入语言情境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言语训练.结论:在2-3岁聋儿的言语康复工作中,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将康复工作真正做好.

  • 标签: 2-3岁 聋儿 言语康复训练 耳聋
  • 简介:目的观察嗓音训练治疗功能性嗓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对30例诊断为功能性嗓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嗓音治疗(嗓音卫生教育、改善呼吸及增强共鸣),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30例功能性嗓音障碍患者接受训练后嗓音障碍指数值(VoiceHandicapIndex,VHI)由67.8±10.1分降至30.7±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在功能、生理和情感上均有明显改善;同时最长发声时间(MaximumPhonationTime,MPT)由9.2±2.6秒延长至13.5±3.1秒,基频微扰由0.59%±0.07%降至0.42%±0.05%,振幅微扰由2.23±0.45降至1.78±0.27,噪谐比由0.185±0.088降至0.142±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训练能够降低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同时恢复患者的交流和情感功能,增强与他人交流的信心。

  • 标签: 功能性嗓音障碍 嗓音治疗 嗓音障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