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笔者收集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前均常规行X线摄片,再通过多排螺旋CT运用骨算法扫描方法行薄层扫描,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传到工作站,然后在工作站再进行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重建均清楚地显示了骨折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碎片大小和移位的距离、关节面塌陷及关节脱位情况等。结论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踝关节诸骨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对临床医师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应用
  • 简介:注意缺陷动性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等症状。我国ADHD流行病学调查地区很广.次数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DHD发病率大致在3%~10%之间.男童发病率明显比女童高。由于听觉损失,一些听障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中动等问题.给教师的教学造成较大困扰。

  • 标签: 儿童行为异常 多动性障碍 注意缺陷 教育对策 注意力不集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源频谱治疗仪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输阿昔洛韦,肌肉注射vitB1、vitB12等治疗。治疗组增加多源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治疗10天为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0天后,治疗组患者神经疼痛治疗有效率为66.7%,对照组神经疼痛治疗有效率为56.7%,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疼痛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源频谱治疗仪辅助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缩短疼痛时间。

  • 标签: 多源频谱 带状疱疹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螺旋CT(MS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9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及相关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4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中恶性63例,良性31例,观察结节的大小、部位及相关CT征象(钙化、分叶、毛刺、细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提示恶性结节的重要CT征象,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鼓膜外伤性穿孔多由直接损伤(如挖耳、灼伤)和间接损伤(如掌击、爆炸等)所致.对此疾病的治疗为观察3-4周待其自然愈合,未愈合者鼓膜贴补穿孔处促进愈合,三月后不愈合者手术修补[1].现文献报道鼓膜外伤性穿孔自愈84.2%[2],治疗方法有微波、中药琪尔乐、明胶海绵等协助贴补治疗,其治愈率为83.3-97.8%[3-4],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穿孔达鼓膜1/2时,一般愈合需2-3个月[6].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鼓膜外伤性穿孔1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治疗,一组行单纯鼓膜贴补修补穿孔鼓膜,另一组在前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金纳,取得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穿孔 治疗外伤性 穿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喹那-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疗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甲硝锉阴道泡腾片与己烯雌酚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喹那-普罗雌烯阴道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31/3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65%(25/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喹那-普罗雌烯阴道片能够有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安全可靠,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萎缩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进行配伍探讨,为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进行配伍,在4℃及25℃保存下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溶液的pH值,以及配伍溶液中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4℃时,1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及溶液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而25℃时,2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及烯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变化不大,超过2h,则有沉淀产生。结论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4℃保存时,12h内可用;25℃保存时,2h内可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果糖注射液,配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关医院感染因素。结果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4.18%;呼吸道系统疾病占53.33%、消化道系统疾病占36.67%、其他系统疾病等占10%。结论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时间、程序洗手以及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

  • 标签: 耳鼻喉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学习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护士长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应用培训,并通过对2013年上报的10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工作流程,实施一年后与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2013年的例数。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根本原因完善护理制度和流程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眩晕及平衡功能紊乱病人的前庭自动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检测结果,探讨V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全面临床检查及耳神经功能检查的基础上行VAT测试。结果(1)单侧外周前庭功能损害10例,主要表现为水平前庭一眼反射(VOR)相位延迟及低增益,4例伴有非对称性异常,可伴有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2)双侧外周前庭功能低下5例,非对称性均正常,主要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及增益异常。(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aigo,BPPV)27例,其中有9例合并噪声性听力损失,主要异常表现为垂直VOR相位延迟和水平或垂直VOR高增益,部分可伴有水平VOR相位延迟。(4)可疑中枢性病变7例,多表现为水平VOR高增益和垂直VOR相位延迟。结论VAT能反应眩晕病人垂直VOR异常以及传统前庭功能检测不能显示的高频水平VOR异常,高频旋转试验是对前庭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前庭自旋转试验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甲状腺手术的1573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57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并调查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包括手术时间≥2h(x2=5.857,P<0.05)、手术年龄≥60岁(x2=12.178,P<0.01)、进行连台手术(x2=17.366,P<0.0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x2=1553.11,P<0.01)、手术参观人数(x2=61.887,P<0.0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x2=1631.964,P<0.01)和伴发其他疾病(x2=94.054,P<0.01)。结论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增强免疫力、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防止耐药菌产生等能够降低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余病变的病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例胆囊切除患者资料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胆囊炎症程度对胆囊管残余病变发生的影响。结果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胆囊管残余病变发生率较慢性胆囊炎患者明显升高。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对降低胆囊管残余病变发生率非常关键。

  • 标签: 胆囊管残余病变 发生率
  • 简介:目的:了解诺尔康人工耳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名6~59周岁的语后聋患者进行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植入手术、术后开机调试及评估。术后随访4年,受访植入者完成了开放式、闭合式言语测试和残余听力检测。结果所有植入者均未发生任何人工耳蜗术后并发症;所有植入者的评估结果均逐步提升,开放式和闭合式言语测试平均得分分别从术前的0%和20%以下水平逐步提升到了术后4年的80%以上水平;术后1个月52.94%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术后24个月45.83%的植入者保留了残余听力。结论经过4年连续观察,证明诺尔康人工耳蜗设备安全、有效。

  • 标签: 诺尔康人工耳蜗 临床验证 语后聋 残余听力
  • 简介:目的探讨镫骨修正术对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后复发传导性聋的疗效,总结再次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至2014年行31例镫骨修正术患者的术中发现及术前、术后听力学资料。结果耳硬化症患者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纤维粘连,砧骨固定和假体移位。镫骨修正术后患者气骨导差(听力级,下同)在20dB以内的21人(67.7%)。术后平均气骨导差13.4dB,平均纯音听阈气导由术前58.5dB减至术后42.7dB,提高15.8dB,术后未发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结论镫骨修正术手术成功率虽较初次手术低,仍可明显改善多数传导性聋患者的听力。

  • 标签: 修正术 镫骨切除术 耳硬化症
  • 简介:目的测试正常人各年龄段之姿势图,并比较正常人与眩晕者姿势图的各参数。方法采用日本Anima公司G5500型静态平衡仪对164名正常人及167名眩晕病人进行重心动摇测试。受试者直立于平衡台上,足底中心与平台之基准点一致,睁闭眼各测60S,计算机绘制人体重心移动的图形,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XY轴偏离基准点的距离;重心摇动波谱的谱质量分析。结果(1)睁闭眼立于平台60S的各参数中,以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的变量能最精确地代表平衡功能.20~49岁正常人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者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小、轨迹短,有统计学差异;(2)正常人重心在矢状面(Y轴)位移,大于冠状面(X轴)位移,且有统计学差异;(3)重心动摇的频谱分析,正常人与病人谱质量集中于0.2~1.9Hz的中频段,约占54~62%;其次是0.02~0.19Hz的低频约占24~30%;2~10Hz的高频段只点12~16%;(4)正常人睁闭眼轨迹长度比值均在1.32以下,末梢与中枢眩晕病人之比值分别为1.49及1.5,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眩晕者维持平衡更多依赖于视觉代偿。结论姿势图测定是无创性、定量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是继眼震电图以后,了解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途径。

  • 标签: 前庭 姿势图检查法 晃动轨迹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致聋的原因,为耳聋的早期发现提供信息.方法填写表格式病因调查表,并行必要的临床检查.结果在96名接受调查的聋儿中,耳聋发生于出生之前的占33%,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孕妇用药(占本期的23%),遗传(22%),先兆流产(19%),母体被感染(12%).发生在出生时的为26%,其中产时乏氧致聋的占到本期的52%,早产和低体重分别占20%和12%.出生后致聋的比例为17%,其主要原因是药物中毒,占本期的69%,而其中最主要的致聋药物为庆大霉素.结论婴儿神经性耳聋发生的时间主要是在出生前和出生时,主要原因是孕期保健和产程监护不利.禁止滥用耳毒性抗生素仍是预防后天性耳聋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婴儿 神经性耳聋 孕期保健 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