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男性精液质量明显下降,男性不育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一些研究发现,营养与不育有一定联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了热门。本文对蛋白质、脂类、糖类、微量元素及维生营养与男性激素分泌、睾丸发育、精子生成及性功能等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微量元素 维生素 男性不育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区人群的皮肤光型(又称日光反应性分型),以及最小红斑(MED)和最小持续黑化(MPPD)的范围。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问卷调查皮肤类型,GS2004/2006多波段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MED和MPPD。结果200名受试者的Ⅱ型、Ⅲ型、Ⅳ型皮肤分别占15.0%、73.5%、11.5%,未见Ⅰ、Ⅴ、Ⅵ型皮肤。Ⅱ、Ⅲ、Ⅳ型皮肤MED均值分别为(63.21±18.22)mJ/cm2、(70.23±17.01)mJ/cm2、(78.45±20.11)mJ/cm2,MPPD均值分别为:(12.52±3.41)J/cm2、(10.22±3.09)J/cm2、(8.43±2.51)J/cm2,从Ⅱ型~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皮肤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皮肤类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调查的重庆市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MED、MPPD平均值分别(70.23±17.01)mJ/cm2、(10.22±3.09)J/cm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与国内其他几所大城市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而紫外线MED、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

  • 标签: 皮肤类型 最小红斑量 最小持续黑化量 重庆市
  • 简介:报告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例。患儿女,10岁,右下腹、外阴萎缩5年,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右下腹、右侧会阴、阴唇部可见境界清楚的萎缩性斑片,萎缩凹陷区皮下血管清晰可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胶原纤维减少,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层、脂肪细胞呈团块状,少许坏死。

  • 标签: 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白细胞介4(interleukin-4,IL-4)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测定不同浓度IL-4对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氢氧压钠(NaOH)裂解法测定黑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IL-4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IL-4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IL-4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4 黑素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雾霾天气对荨麻疹发病、病情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共122天的时间作为观察窗口,记录每日的空气质量情况及荨麻疹就诊例数占皮肤科门诊的构成比,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空气质量情况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优良(0-100)、轻中度污染(101-200)、重度污染(大于200),分别将于上述期间就诊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非雾霾组、轻中重度污染组及重度污染组,比较三组患者平均就诊,并对非雾霾组与重度污染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呼吸道伴发症状、情绪状态评价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荨麻疹的就诊构成比与空气质量指数、PM_(2.5)、PM_(10)、NO_2、SO_2日均浓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9、0.631、0.632、0.511、0.376,P值均小于0.01)。非雾霾日、轻中度污染日、重度污染日,急性荨麻疹日均就诊构成比分别为(7.71±1.97)%、(9.78±1.77)%、(11.55±1.59)%,三组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污染组196例与非雾霾组392例的平均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分别为3.60±1.34、3.3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02),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0.10%(59/196)、14.29%(56/3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8,P〈0.01)。重度污染组患者的抑郁或(和)焦虑发病率为41.38%,显著高于非雾霾组的22.11%(x~2=8.82,P=0.003)。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显示重度污染组尘螨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雾霾组(x~2=4.46,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就诊与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而增加,推测雾霾天气会促发急性荨麻疹发病,并可能加重病情;重度雾霾天就诊的荨麻疹患者呼吸道症状的伴发率增加,抑郁和焦虑的伴发率也显著增加,推想重度雾霾天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

  • 标签: 雾霾天气 空气污染 荨麻疹 抑郁和焦虑
  • 简介:甲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之一。除黑素细胞性甲病外,甲的病理改变还见于外伤、感染、严重全身疾病或其他皮肤病等。皮肤镜的应用有利于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对非黑甲病如感染性、炎症性、外伤性甲病、甲下肿瘤等的皮肤镜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镜 甲病
  • 简介:白细胞介-29(interleukin-29,IL-29)是一种新发现的白细胞介,是IL-10细胞因子超家族的一员,通过与其独特的异二聚体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IL-29利用与Ⅰ型干扰相似的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nusproteintyrosinekinase,JAK)/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途径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IL-29通过诱导产生特定的趋化因子,促进皮肤T淋巴细胞浸润,引起并维持炎症,从而与银屑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该文对IL-29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9 银屑病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以慢性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白塞病(BD)患者外周组织胰岛抵抗的情况。14例BD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被纳入本研究。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钳夹技术研究胰岛抵抗的情况。与健康对照者相比,BD患者胰岛抵抗的发生率高(P=0.014)。BD患者的胰岛敏感性(M),即在血糖正常的稳态条件下测量的葡萄糖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4.09±0.16mg/(kg·min)vs5.60±0.27mg/(kg·min),P=0.001]。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非血沉(ESR),与胰岛抵抗显著相关(CRP:rs=0.589,P=0.27;ESR:rs=0444,P=0112),未发现M值与ESR或CRP有关系。作者推测BD患者存在外周组织胰岛抵抗,可能是BD的炎症和内皮功能异常导致了这一系列不同后果。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外周组织 白塞病 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 患者 C反应蛋白(CRP)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维生D联合维生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3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对照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D联合维生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治疗1周后随访1月,停药1周、1月时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周、1月时复查,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白带异常率、BV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D、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维生D联合维生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率低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及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C 乳酸杆菌制剂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米诺环为半合成的四环类抗生,属于第二代四环类抗生,具有高效性和长效性,在四环类抗生中,抗菌作用最强。除了抗微生物作用,还有多种生物作用,如抗炎、抗凋亡、抑制蛋白水解,以及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作用。临床上,四环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痤疮、酒渣鼻、大疱性皮肤病等。该文综述了米诺环治疗皮肤病的新的进展,如治疗白癜风、色素性痒疹、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肉芽肿性疾病等,以期为一些皮肤病的治疗有药物禁忌时提供辅助或备选方法。

  • 标签: 米诺环素 皮肤病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氢青蒿治疗红斑狼疮的机理。方法选择雄性BXSB小鼠50只,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强的松)和实验组(双氢青蒿),采用Macart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BXSB小鼠尿蛋白,脾脏T细胞亚群和B细胞。结果BXSB小鼠尿蛋白依次减低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的CD4T细胞的CD8T细胞高于空白组。P<0.01。B细胞降低顺序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P<0.01。结论双氢青蒿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尤其是CD8T细胞增殖明显,减少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从而达到治疗红斑狼疮的作用。

  • 标签: 双氢青蒿素 狼疮性BXSB 小鼠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冷冻加γ-干扰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局部皮损用液氮冷冻治疗后于局部隔日注射月γ-干扰100万U,10次/疗程。结果:61例中,33例经1疗程治疗无复发,15例经2疗程治疗并观察6个月无复发,其余13例经3疗程治愈,所有病例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冷冻加γ-干扰治疗尖锐湿疣具有一定疗效,未见明显反应;但非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尖锐湿疣 治疗 冷冻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甘草甜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0例,以复方甘草注射液80mg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28例,口服西替利嗪10mg,1次/d。结果治疗组第1、第2周有效率分别为33.30%、73.30%,高于对照组的25%、42.9%。结论复方甘草甜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 标签: 慢性湿疹 复方甘草甜素 疗效
  • 简介: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男,49岁。因反复四肢起水疱、丘疹、结节伴瘙痒23年。于右胫前外上侧皮损组织取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消失,表皮下裂隙形成,皮浅层纤维化,少量圆形细胞浸润,有数个表皮囊肿。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标签: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 简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D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类由于Ⅶ型胶原基因突变或缺失所引起的机械性大疱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水疱及瘢痕的形成,慢性、难以愈合的创伤。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ominant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DDEB)和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recessivedystrophicepidermolysisbullosa,RDEB)。近年来随着DEB遗传基因、分子发病机制及VII型胶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DEB的治疗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进行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该文对DEB目前的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大疱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 Ⅶ型胶原 治疗
  • 简介: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年,加重1年。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密集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暗红色扁平丘疹、结节,偶见水疱,可见粟丘疹、抓痕及色素沉着;双手背、足背及肘伸侧散在类似皮损。COL7A1基因c.1241-6G>A杂合变异,为剪切位点变异。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 简介:1例76岁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既往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17年,以及动脉高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房纤颤和慢性支气管炎。曾用羟基脲、地高辛、别嘌呤醇、依那普利治疗。尽管未确诊有肺部栓塞,但由于入院时出现了血小板增多和心律不齐,因此建议预防性使用60mg依诺肝素皮下注射,2次/d。首次注射5d后,腹壁出现两个对称性红斑,直径5cm,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的部位一致。随后24h内,皮损逐渐增大,发展形成紫蓝色坏死斑,直径15cm×5cm。因发生上述局部副作用,依诺肝素停用。从皮损边缘取活检叮见真皮微血管周围有多发性纤维蛋白血栓,其上的表皮出现缺血性坏死。

  • 标签: 血液高凝状态 皮肤坏死 肝素诱导 低分子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