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系《黄帝内经》中经典条文,是对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高度概括,涵盖了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有形物质协调统一。“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皆为阴阳失调、正邪相争,邪不胜正所致。因此,法于阴阳,于术数,是扶助正气、祛邪于外治病与养生之道。进一步深入理解“阴平阳秘”中医稳态观有助于把握人体衰老过程研究,从而将中医美容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指导临床。早在《黄帝内经》就将养生之道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内容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记载了有关美容、养生理论实践,建立了初步抗衰老预防理念。

  • 标签: 《黄帝内经》 阴平阳秘 中医美容 内环境稳态 临床指导
  • 简介:目的:研究TGF-β1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表达,并与其在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中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其规律。结果:TGF-β1在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细胞中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较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明显增高(P值均〈0.05),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表达也出现增强,但与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比较,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MMP-2在病理性瘢痕表皮中出现不同程度表达增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病理性瘢痕形成,表皮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重要来源。

  • 标签: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TGF-Β1 MMP-2 表皮
  • 简介:甲真菌病约占所有甲病病例50%。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肥胖、吸烟年龄增长是感染诱发因素。真菌镜检培养仍是诊断甲真菌病标准,但新实验诊断技术发展很快。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是可以选择替代治疗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结果,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瘢痕防治动态方案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对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也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研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病理性 生物学特性 机制 治疗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在美国有关男性男性气质研究(MasculinityStudies)论著频频出现,男性研究出现直接受到女权主义者对性别差异传统解释批判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男性气质(Masculinity)是指男性自治、男性支配家庭中男性独立于女性控制。它关注于两个方面,其一,男性为获得支配地位所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所获经验;其二,男性在社会历史环境中如何应对这种焦虑紧张。男性研究把男人看作一个社会群体。目前在美国男性研究趋向跨学科、跨文化。

  • 标签: 美国 男性 男性气质 男性危机 主流男性气质
  • 简介:近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善用阴阳辨证治疗临床疑难杂症,并提倡调和阴阳治法是外科治疗根本。究其学术渊源,明清以来多部医籍中提到阴阳辨证对痈肿疮疔辨治重要性,其中以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为外科重阴阳辨证代表。因此阴阳学说和阴阳辨证不但是中医学重要理论基础,在中医皮外科中对临床识病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阴阳辨证 赵炳南 皮外科
  • 简介:细菌是皮肤表面最常见微生物,皮肤细菌感染也是最常见感染之一.这类感染可以来之凶险,也可以慢性迁延.因此,诊断处理皮肤细菌感染所致疾病是皮肤科医师重要基本功.本文旨在从整体上阐述细菌性皮肤病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

  • 标签: 皮肤 细菌感染 病理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茶多酚、芦荟甙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引起皮肤损伤保护机理.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引起TNF-α及IL-1β分泌量变化;RT-PCR法检测TNF-α及IL-1βmRNA表达.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分泌TNF-α及IL-1β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而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后,分泌量则均明显降低.TNF-α及IL-1βmRNA表达在UVB照射后明显增加;应用茶多酚、芦荟甙处理后,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茶多酚、芦荟甙可以通过降低UVB引起TNF-αIL-1β分泌及其mRNA表达减轻紫外线辐射引起皮肤损伤.

  • 标签: 皮肤老化 光老化预防 护肤 茶多酚 芦荟甙 UVB诱导
  • 简介:背景:老年性雀斑样痣(SL)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手背、前臂颜面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SL皮损组织学特征是表皮色素沉着表皮突延长。诸多因素如α-促黑素细胞激素、内皮素-1或干细胞因子均涉及色素沉着发生与发展。然而,SL真皮层改变尚无详细分析。目的:为了研究SL皮损皮肤老化真皮黑色素发生与分布,对12例个体活检标本经光镜电镜进行形态学分析,并与未受累皮肤相比较。方法:12例男性或女性、年龄52~81岁志愿者,其SL毗邻皮肤钻取活检标本经光镜电镜进行形态学、形态测定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结果:SL皮损表皮显示特征性形态学改变诸如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着表皮突延长。基底层S100^+黑素细胞未见明显增加,提示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黑素合成、分布或更新发生了变化。SL皮损表皮细胞表达增殖标记Ki67定量分析未显示此参数增加,提示至少在皮损内细胞增殖未启动。作者将进一步研究集中在真皮层,并观察到SL皮损中存在大量颗粒状细胞。电镜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这些细胞颗粒来源于黑素小体,多数存在于大黑素小体复合体中。应用针对CD68及因子ⅩⅢa(FⅩⅢa)抗体免疫组化技术显示这些噬黑素细胞主要是FⅩⅢa^+真皮树突状细胞,大约为CD68^+巨噬细胞六倍多。结论:与同一个体未受累皮肤相比,SL皮损中噬黑素细胞数量增多。这些噬黑素细胞经鉴定是FⅩⅢa^+真皮树突状细胞。由真皮树突状细胞提取大量黑素,其可能功能尚待讨论。

  • 标签: Α-促黑素细胞激素 干细胞因子 皮肤老化 雀斑样痣 真皮层 老年性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面部美容效果安全性以及对寻常型痤疮疗效。方法应用射频治疗仪对30例求美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皮肤纹理、色泽、弹性及毛孔改变,治疗能量40~360J,每1~2周治疗一次,共5次;并对30例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治疗,病情Ⅱ~Ⅳ级,治疗能量40~300J,每周2次,共5次。每次治疗前观察、记录临床反应并拍摄皮损图像,结合受治者满意度于疗程结束1月后评价疗效。结果美容组总有效率90%;痤疮患者组总有效率80%。两组患者满意度均在"好"以上。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非侵入性射频治疗有良好美容效果,并可作为中重度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新疗法。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射频 美容治疗
  • 简介:尽管与疱疹样皮炎(DH)发生有关特异性IgA自身抗体还未知,但其存在被认为是DH发生必需。截至目前,DH患者中尚无IgA缺陷病例报道。相反,2%~3%乳糜泻患者被发现有IgA缺陷,这个比值是正常人群10~15倍。作者报道在2例DH患者中发现有IgA部分缺陷。作者评估了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肌内膜、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表皮谷氨酰胺转移酶抗麦胶蛋白IgA自身抗体。2例患者均出现抗肌内膜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IgA自身抗体及DH血清标志物。在IgA缺陷时,与之相应IgG自身抗体是无意义DH血清学标记。上述情况常见于乳糜泻患者。作者检测了98例DH患者血清总IgA水平,

  • 标签: 特异性IgA IgA缺陷 疱疹样皮炎 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 IgG自身抗体 血清标志物
  • 简介:应邀为《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拟文,针对目前我国临床各科包括皮肤性病科在内医生医学真菌学知识较为欠缺,真菌学基础较为薄弱,已经影响了对常见或/少见真菌病诊治质量现状,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看法。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临床医生 皮肤性病科 价值 学习 真菌病
  • 简介:本文概述了中药祛痘乳膏、中药面膜、中药化妆水、中药香皂、中药牙膏等常见中药外用制剂在中药美容领域应用,这些制剂分别具有保湿、增白、除皱、育发乌发、防腐抗氧化、瘦身健美、防龋齿防牙周炎、防治痤疮及皮肤炎症等功效。中药外用制剂在美容领域应用广且功效多、安全性高,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药 外用制剂 美容 中药功效
  • 简介:男性不育是男科常见病,近年来精液不液化导致不育患者越来越多。李海松教授认为,精液不液化导致不育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中焦湿阻,肝郁血瘀为发病之标。本病内服健脾补肾、化湿清热、疏肝活血中药,病程较长者配合栓剂外用,疗效显著。

  • 标签: 健脾补肾 化湿清热 疏肝活血 精液不液化 不育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制剂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方法选择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96例,首次斑贴试验结束后先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进行干预。中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个月后给予高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干预后2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2个月后给予静脉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于治疗干预后1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并分析不同剂量及剂型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结果中剂量干预后92例斑贴试验阳性,其中15例为弱阳性(+),75例为强阳性(++),2例为极强阳性(+++),无阴性检查结果,反应程度Z=-3.367,P=0.001。高剂量干预后79例阳性,其中40例为弱阳性(+),39例为强阳性(++),10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5.792,P=0.000;反应程度Z=-8.774,P=0.000。静脉干预后23例阳性,其中11例为弱阳性(+),12例为强阳性(++),36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8.024,P=0.000;反应程度Z=-9.683,P=0.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采用静脉注射可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 标签: 皮炎 变应性 接触性 复方甘草酸苷 斑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