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胰岛抵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别对62例单纯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胰岛敏感指数(ISI),并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梗死灶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组FBG、FINS、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死轻型组与脑梗死重型组之间FINS和ISI也存在显著差异.ISI与梗死灶面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胰岛抵抗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实验研究 胰岛素敏感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低血糖疗法合并药物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9例符合CCMD-3神经衰弱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胰岛低血糖合并药物治疗组(n=218);早纯药物治疗(n=221),疗程一个月。结果①前者的有效率高于后者;②从靶症状分析,前者封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的疗效好,而后者封缓解紧张性疼痛效果明显。结论胰岛低血糖合并药物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胰岛素低血糖疗法 药物治疗 神经衰弱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胰岛抵抗患者内脏脂肪堆积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病程在2h至3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胰岛抵抗组45例和非胰岛抵抗组4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以及内脏脂肪厚度.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内脏脂肪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脏脂肪厚度分别与腰臀比(r=0.361,P=0.000)、空腹胰岛(r=0.291,P=0.005)、胰岛抵抗指数(r=0.326,P=0.001)、三酰甘油(r=0.319,P=0.002)、内中膜厚度(r=0.433,P=0.000)、空腹血糖(r=0.215,P=0.039)、2h血浆葡萄糖浓度(r=0.243,P=0.019)、腹壁脂肪厚度(r=0.220,P=0.034)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合并胰岛抵抗时内脏脂肪堆积程度明显增高,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胰岛抵抗时存在内脏脂肪堆积,并且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脑梗死 内脏脂肪 颈总动脉
  • 简介:胰岛对于颅内动脉的影响尚无相关研究。PrasadVenkatesweraGurunathKatakam,etal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免疫印迹的方法证实胰岛受体在脑血管及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MVECs),通过监测血管直径发现胰岛作用的双相性:

  • 标签: 微血管内皮细胞 胰岛素受体 脑血管功能 平滑肌细胞 小鼠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胰岛对于颅内动脉的影响尚无相关研究。Katakam等研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免疫印迹的方法证实胰岛受体在脑血管及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cerebr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MVECs),通过监测血管直径发现胰岛作用的双相性:

  • 标签: 微血管内皮细胞 胰岛素受体 脑血管功能 平滑肌细胞 小鼠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模型胰岛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层IGF-1阳性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IGF-1和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凋亡。在脓毒症模型基础上,给予侧脑室定位注射IGF-1或生理盐水,相同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及脑神经元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皮层IGF-1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增高,IGF-1表达减低,神经元凋亡增加(均P〈0.05)。侧脑室注射IGF-1后,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较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而侧脑室给予生理盐水大鼠caspase-3表达和神经元凋亡与脓毒症组相似。结论脓毒症大鼠的脑皮层IGF-1表达明显减低,细胞凋亡增多。给予外源性IGF-1后,细胞凋亡减少。提示IGF-1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上调对脓毒症大鼠起到脑保护作用。

  • 标签: 脓毒症 凋亡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血糖水平的急性期脑出血应用正规胰岛(R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RI对急性期脑出血病灶周围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所研究的急性期脑出血病人动态测定血糖值、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RI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迅速而明显,治愈率高,死亡率低,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RI将血糖控制在正常低限水平对急性期脑出血病灶周围的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RI治疗正常血糖水平的急性期脑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胰岛素 急性期脑出血 正常血糖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胰岛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的建立,确定以“提高老年胰岛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与干预前比较,老年胰岛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明显提高(44.23%vs79.80%)(P〈0.01);管理后患者血糖自我监测频率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老年胰岛注射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率以及血糖仪使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老年患者 胰岛素注射 血糖自我监测
  • 简介:胰岛泵又称为持续皮下胰岛输注(CSII),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的吸收稳定,使血药浓度趋于平稳,还可通过患者病情和血糖的变化来调节基础率、临床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胰岛泵作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1].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胰岛素泵 保治疗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联合 控制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胰岛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大鼠学习记忆力改变的影响,探讨胰岛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1U胰岛,利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标记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1、3d观察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缺血后8周,利用"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全脑缺血后3d,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的表达呈阴性,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143.5±11.6.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呈阳性表达,海马CA1区原位标记阳性细胞计数为75.6±6.7.全脑缺血后8周,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力明显好于缺血组.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可促进海马CA1区Bcl-2、Bcl-xl蛋白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损害,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主要机理之一.

  • 标签: 胰岛素 脑缺血 BCL-2 记忆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分析格列美脲联合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睡眠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胰岛治疗,研究组选格列美脲+胰岛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2组睡眠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3.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6%(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佳安全性高,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因此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胰岛素
  • 简介:目的氨酸钾(potassiumaspartate,PA)作为一种电解质补充剂,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以往的研究发现氨酸钾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对细胞凋亡有神经保护的作用。本研究将探讨氨酸钾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TBI通过大鼠可控性皮质打击伤(controlledcorticalimpact,CCI)产生。氨酸钾组或溶剂对照组在CCI发生后30min以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或62.5mg/kg剂量的PA,观察脑血流灌注量,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mNSS)和皮质损伤体积,并检测脑水肿以及脑组织三磷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乳酸含量和钠钾ATP酶活性。结果在CCI引起的大鼠皮质损伤中,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急性给予62.5mg/kg剂量的PA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5),降低皮质损伤体积(P〈0.01),减轻脑水肿(P〈0.05)。此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氨酸钾治疗组显著减少ATP缺失(P〈0.01),降低乳酸含量(P〈0.05),并增加钠钾ATP酶的活性(P〈0.05)。结论PA能通过增加ATP含量和钠钾ATP酶的活性并降低脑水肿,对TB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为PA在临床脑损伤时的应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损伤 可控性皮质打击伤 钠钾ATP酶
  • 简介:目的观察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br〉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在缺血后1h经腹腔注射给予生理盐水(1ml/kg)或不同剂量氨酸钾(10mg/kg、25mg/kg、62.5mg/kg和125mg/kg),观察不同剂量氨酸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梗死体积的影响。另取32只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氨酸钾组,在缺血后1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或氨酸钾(62.5m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16只,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和乳酸水平(每组10只),以及凋亡性细胞情况(每组6只)。〈br〉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62.5mg/kg剂量的氨酸钾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P〈0.001),降低梗死体积(P=0.01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5mg/kg剂量的氨酸钾能减少梗死体积(P=0.040),但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10mg/kg和125mg/kg剂量的氨酸钾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与溶剂对照组均无差异。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氨酸钾(62.5mg/kg)能减少ATP的下降(P=0.036)和细胞凋亡(P〈0.001)。〈br〉结论氨酸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钾 脑缺血 凋亡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可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1~5],本文检测了10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thyroxine,T4)、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nine,rT3)及垂体促甲状腺(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水平的变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血清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神经内分泌
  • 简介:内皮(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效应的血管活性物质。

  • 标签: 内皮素 颅脑损伤 结构 合成 分泌 调节
  •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年1月正式运行。中心以临床睡眠及其相关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和科研为学科发展方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及相关疾病为特色,注重大众睡眠医学健康教育和睡眠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中心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书臣主任医师牵头领导,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进行全睡眠疾病的临床诊断与中西医治疗工作。中心特邀广安医院刘艳骄主任医师出诊,并长期与空军总医院临床睡眠医学中心进行技术交流。中心特色是通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多次小睡潜伏时间检查、清醒维持实验及持续正压通气压力滴定等方法。对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睡眠节律紊乱、嗜睡与发作性睡病、睡眠行为异常、睡眠运动性疾病、夜间发作性疾病及其他睡眠相关疾病进行监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也是睡眠质量评价研究室、中西医结合睡眠医学合作基地,为中西医结合诊治睡眠障碍的临床与教学、科研基地。中心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人员职责明确,操作规范符合国际标准。技术人员中现有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技师1名。1人通过RPSGT;能够熟练准确采集、分析判读多导睡眠图,规范实施多次睡眠潜伏时间试验和清醒维持试验;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模式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及治疗技术,正确使用体动监测技术和睡眠相关量表。

  • 标签: 睡眠中心 睡眠环境学 广安门医院
  • 简介:《护士条例》于200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1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为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局、总后卫生部及中华护理学会于2008年5月12日在北京召开贯彻实施《护士条例》暨庆祝5·12护士节电视电话会议。

  • 标签: 护士节 总后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局 电视电话会议 中华护理学会 国务院令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组、中剂量葛根组和高剂量葛根组,每组9只。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葛根组腹腔注射葛根,剂量分别为10、25、50mg/kg。造模后1、3、7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造模后7d,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葛根能显著降低TBI大鼠mNSS(P〈0.05),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P〈0.05),显著降低脑组织MDA、SOD、GSH、CAT、NF-κB、ICAM-1、IL-6、TNF-α、caspase-3水平(P〈0.05),显著下调Bax表达而上调Bcl-2表达(P〈0.05)。结论葛根可通过减轻颅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以及调节Bax/Bcl-2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大鼠 葛根素
  • 简介:本刊讯在这个全新的科技时代,睡眠科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为了解决人们对睡眠质量的关注,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在2016年的世界睡眠日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心理科睡眠医学专题门诊以“美好睡眠,放飞梦想”为主题,于2016年3月21日开展全天的全民科普活动,让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的思想深入人心。

  • 标签: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世界睡眠日 广安门医院 科普宣传活动 与时俱进 睡眠科学
  • 简介:目的讨论β-淀粉样蛋白前体(β-APP)脑缺血后变化规律并观察瑞香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平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简称对照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5min,然后恢复血流再灌注60min;再夹闭15min,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缝合切口,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予夹闭,余同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瑞香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手术操作同对照组,每日用瑞香灌胃。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取脑制作β-APP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对β-APP表达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在2周,4周,6周不同的时间点,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呈递减趋势。假手术组的β-APP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对照组β-APP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瑞香对阻止β-APP的过度表达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前体 瑞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