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队伍,是医院在医学模式转变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理学科,护理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举措.护士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只有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才能完成好护理管理工作任务,不断深化护理改革.

  • 标签: 护士长 综合素质 护理管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慢性硬膜下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8例年轻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年轻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3D重建图像技术在鞍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0例鞍区肿瘤经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螺旋CT重建3D图像.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以3.0ml@s-1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同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所建图像与MRI及手术对照.9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结果螺旋CT3D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鞍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并可显示邻近受压移位的血管;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为模拟手术入路提供重要信息.结论作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提供鞍区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鞍区 肿瘤 螺旋CT 重建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颅骨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经CT扫描证实的2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12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张力性气颅发生,亦可减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

  • 标签: 扩大颅骨钻孔 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钻孔引流与脑室穿刺对高血压丘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68例病人应用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血肿与脑室穿刺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本组病人术前随脑出血意识状况分级增大,其治疗效果不同,级别越高预后越差.本组死亡8例,占11.7%.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钻孔引流和脑室穿刺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钻孔引流 脑室穿刺 治疗 高血压 丘脑出血 术后并发症
  • 简介:亚急性硬膜下、硬膜外和慢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尚无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常以开颅清除血肿为主要治疗手段,给病人造成较大损伤,同时也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我科自2000年至2003年对该类血肿采用锥颅或钻孔置管引流,从管中注入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血肿 硬膜外 引流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自体血清
  • 简介:<正>TCD用于了解脑血管状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TCD用于颈试验来了解脑血管侧枝供血的方法未见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男8例,女性32例,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8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4例。

  • 标签: TCD 压颈试验 Will's环交通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颅内及氧分压的改变。方法17例合并脑肿胀及脑疝症状的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术.选用TCD检测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监测手术前后脑组织氧分压及颅内的变化。结果术后手术侧及对侧的MCA、I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而其PI值则明显下降(P〈0.01)。术后颅内明显下降(P〈0.01),P02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开颅减压术能明显增加外伤性肿胀脑组织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抵抗性,并能明显缓解颅内增高及脑组织的缺氧。

  • 标签: 颅脑损伤 减压术 TCD 颅内压监测 PO2
  • 简介:北京和睦家医院是美中互利工业公司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合作企业,是一家中美合作医院。走进医院的行政办公区,一眼就能看到两间完全相同的办公室,这就是和睦家医院的两位主要业务负责人——护理部主任和医务部主管的办公室。护理部主任沈晓雁,统管着整个医院护理的人、财、物,其角色实际上相当于“护理副院长”。董事李碧菁则主要把精力放在开拓医院业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相当于医院的“大院长”。

  • 标签: 和睦家医院 护理部主任 董事长 护理人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 护理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