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物米氮平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方法我们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自编的治疗态度问卷,封60例抑郁症患者在用米氮平进行6个月的开放治疗期间作了临床评估,并与62例分别用氯咪帕明和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封照。结果米氮平组的总体疗效与氯咪帕明组和氟西汀组间的差异无显着(P>0.05);三组间在治疗第1个月期间多数HAMD因子差异有显着(P<0.05);处方依从治疗态度、脱落情况等各组间差异也有显着(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服药依从的主要因子有起效时间、治疗态度及治疗第1个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4项。结论米氮平的临床疗效与氯咪帕明和氟西汀相当,治疗依从佳,影响治疗依从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的起效时间、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治疗态度。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米氮平 临床疗效 氟西汀 起效时间 HAMD
  • 简介:本文简述了ICU患者家属手卫生依从的重要和ICU患者家属对手卫生认知的现状,分析了ICU患者家属手卫生依从差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改善ICU患者手卫生现状的相关措施,希望引起全社会关注,加强手卫生以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ICU家属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治疗依从的早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本文对两组高血压病住院病人的治疗依从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结果:对高血压病患者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依从的重视,使之切实感受依从行为的益处,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提高。而未实施心理干预组在治疗依从方面明显低于实施心理干预组。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依从的提高是十分的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 标签: 早期心理干预 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与研究优质护理对戒酒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戒酒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及治疗依从。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SQI量表及治疗依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量表及治疗依从结果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戒酒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在戒酒综合征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戒酒综合征 睡眠质量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评估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建立后,卒中二级预防措施的成效。方法回顾分析获得完整资料1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对比前瞻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获得完整资料138例。电话随访所收集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栓药、他汀类药物。结果传统治疗组与卒中单元组相比,抗栓药使用比例由69.1%上升至87.7%,他汀类使用比例由17.1%上升至56.5%,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的启动后,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临床实践和二级预防的指南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院外服药依从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时期依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26例进行术后1年的服药依从跟踪调查。共对患者进行4次电话回访,即术后3、6、9、12个月。调查工具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依从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表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的院外服药依从水平较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影响患者依从的因素中正向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年龄、教育程度;负向影响因素有Charlson合并症指数、住址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不容乐观,应根据不同时期依从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的干预,从而提高支架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服药依从性 社会支持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 标签: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术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外伤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接受外科手术并得到有效随访2年以上的外伤癫痫病人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所有病人均行术前MRI检查,在偶极子定位下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仅有先兆31例,极少发作(≤3次/年)3例,手术效果满意率81.0%;发作明显改善(减少≥75%)5例,无明显改善(减少<75%)3例,手术效果不满意率19.5%.术后平均随访25.5月.结论对难治外伤癫痫行偶极子定位下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癫痫 创伤后 神经外科手术 偶极子定位
  • 简介:本组资料将静脉及反复鞘内注入抗生素达一个月,仍不能彻底控制的颅内感染,定义为顽固颅内感染。

  • 标签: 颅内感染 治疗
  • 简介:自“血管认知损害(VCI)”的概念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脑血管病业已成为高发疾病,使得血管认知损害呈逐年升高趋势,尸体解剖结果显示约有1/3的痴呆患者存在血管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5%罹患血管认知损害。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血管认知损害是一种可预防且认知损害进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综合征。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解脱球囊治疗外伤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8例TCCF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可解脱球囊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术后结果显示:1次栓塞成功118例(92.2%);栓塞术后复发10例(7.8%),再次栓塞治疗后达到完全治愈。6例(4.7%)因严重的盗血而闭塞颈内动脉。随访24个月.6例术前失明病人中,好转2例,无变化4例;58例视力下降的病人中,视力恢复正常53例,视力未完全恢复5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可解脱球囊治疗TCCF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外伤 球囊 可解脱性 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精神外科治疗癫痫是我国目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的唯一手段.对一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癫痫有明显效果.方法口服C-P首剂50mg/日,丙戊酸钠0.2,2次/日给予氟哌啶醇10mg,2次/日肌注.治疗5天后,情绪稳定精神,主动接触,偶有攻击行为,无抽搐发作.会诊认为:(1)癫痫精神分裂样精神病,(2)癫痫所致人格改变(病人在意识清晰下出现伤人,勒索行为,因人格改变不计后果凶狠,残暴,自控能力下降,近2年)在病室内屡发冲动,伤害他患,为避免出现意外建议行外科治疗.外科会诊,认为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经立体定向左侧颞叶切除术,局限性白质切断术.结果外科手术成功,3天后病人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无冲动行为故转回精神科继续治疗,经1个月口服药物治疗后,病人情绪平稳,无冲动伤人行为,主动于他人接触,故出院,回家治疗,随访1年,无抽搐发作,无攻击行为,情绪稳定,未发生意外,疗效显著.结论癫痫是由于大脑细胞异常过度放电,而引起的一过,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癫痫精神障碍发作类型很多,此病人有情绪变化,及人格改变,故出现伤人行为,病灶很难发现,大多与大脑优势半球颞叶有关,控制不良可能与杏仁核异常放电有关,此病人经多次脑电及MRI确认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故行左侧颞叶切除术及局限性白质切断术后病情明显得以控制,随访1年,未出现异常改变.可以证明外科治疗伴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是可行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癫痫精神障碍都可以行外科手术.

  • 标签: 精神外科 治疗 难治性癫痫性精神障碍
  • 简介:神经源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自Jannetta等[1]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源高血压以来,国内亦相继见诸报道[2-4].笔者自1984~2000年对285例入院前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神经源性 老年 诊断 外科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临床上外伤脑脊液漏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脑脊液漏,原因主要与漏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脑脊液漏伴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的52例侵袭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肿瘤位于幕上凸面、镰窦旁、侧脑室内共44例,颅底6例,幕下2例。幕上肿瘤主要采用马蹄形瓣状开颅,幕下采用幕下旁正中切口。颅底肿瘤分别采用翼点、乙状窦后,额下入路。结果52例患者共进行75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34例,2次手术14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1例。手术后24例行普通放疗,4例行适形放疗,11例行γ-刀治疗。Simpson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11例,Ⅳ级切除1例。出院后共有37例患者得到1个月-11年随访,7例随访到的Ⅲ级脑膜瘤全部复发。Ⅱ级脑膜瘤随访30例,其中16例患者尚未复发,14例患者复发。结论侵袭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诊断 治疗 放疗
  • 简介: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2~S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性瘫痪 光学显微镜
  • 简介:目的分析多脑叶离断手术治疗顽固癫痫的预后及神经功能障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例多脑叶离断病人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广泛半球病变,且保留一定的肢体感觉运动等中央区功能,手术方式均为保留中央区的多脑叶离断.随访内容包括发作症状,术后肢体肌力肌张力.结果至随访结束,按Engel分级:Ⅰ级4例,Ⅱ级3例,Ⅲ级l例.肢体功能障碍轻微.结论多脑叶离断手术可很好的控制半球病变引起的顽固癫痫发作,是不适合半球切除或功能半球切除术病例的一个不错选择.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多脑叶离断预后功能障碍
  • 简介:  随着血管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和缺乏公认的具体可操作诊断标准,常使临床医生感到难以适从和困惑,更难堪的是一些非学术动机不严谨的VCI治疗宣传'混淆视听',使人一头雾水.……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采用螺旋CT导向的立体定向开放直视手术切除颅内炎肉芽肿的方法、技术要点及指征.方法应用CRW头颅立体定向系统及螺旋CT头颅影像三维重建系统,将立体定向技术与开放手术相结合,直视下准确定位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病变组织,并配合药物治疗25例颅内炎肉芽肿的病人.结果25例病人均治愈,随访6个月~3年,复查CT示病灶均消失;癫癎疗状消失8例,发作次数逐渐减少11例,应用抗癫癎药物能够控制癫癎发作;缓解头痛及其他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微创.

  • 标签: 颅内炎性肉芽肿 手术 治疗 开颅手术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