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清除自由基理论”的深入探讨研究,自由基清除剂在卒中疗中的应用备受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讨自由基清除剂——易达生(依达拉奉注射)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促进临床经验交流。中国卒中杂志社与吉林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易达生(依达拉奉注射)”有奖征文活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征文通知 自由基清除剂 自由基理论 医学工作者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注射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麝香注射,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麝香注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甲襞微循环血液流速流态等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麝香注射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麝香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72例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至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接受静脉注射50~100mg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或姑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生活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治疗中至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2%(26/36).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非甾体类药物常见的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治疗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标签: 氟比洛芬 微球体 镇痛药 疼痛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联合丹红注射治疗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痛性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显微减压术,术后分别应用丹红注射和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获得50%以上和30%以上疼痛缓解率者分别占47.0%和64.7%,实验组为72.2%和94.4%;实验组腓、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改善5m/s以上的比例为72.2%和83.3%,优于对照组47.1%和70.6%;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改善,实验组为(6.71±1.98)分同样优于对照组(4.93±2.50)分。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是治疗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辅以丹红注射可获得更佳疗效。

  • 标签: 痛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 显微减压手术 丹红注射液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调亡及其相关基因Bc1-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组。分别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与医学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1-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Bc1-2、Bax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Bax蛋白表达减少,Bc1-2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黄芪注射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发挥脑保护,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Bc1-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芪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BC1-2 BAX
  • 简介:目的研究尤瑞克林注射对内囊预警综合征后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注射,连续用药14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以及入院和发病5个月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的变化。结果两组5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本组入院时相比,NIHSS分值下降,引分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较对照组低,引评分较高(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匀〈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清MMP--9水平更低(P〈0.01)。结论尤瑞克林注射可促进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

  • 标签: 内囊预警综合征 尤瑞克林注射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异柠檬脱氢酶1(IDHl)基因突变对替莫胺(TMZ)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U87胶质瘤细胞分组转染含空载体(空载体组)、野生型IDHl基因(野生组)和R132H突变型IDHl基因(突变组;IDHl第132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所取代)质粒,利用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细胞上清中2-羟基戊二(2-HG)水平、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质表达;将含三种不同质粒的U87细胞接种大鼠建立荷瘤大鼠模型并观察大鼠经TMZ治疗后60d存活率。结果与空载体组和野生组比较,突变组细胞上清中2-HG水平、细胞caspase3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TMZ治疗后60d,突变组大鼠存活率显著升高(P〈O.05);空载体组和野生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HlR132H基因能够增加TMZ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提高其治疗荷瘤大鼠的存活率。

  • 标签: 胶质瘤 U87胶质瘤细胞 异柠檬酸脱氢酶1 基因突变 替莫唑胺
  • 简介:目的:探讨富马奎的平(下称硅的平)引起心电图改善的特征及其与服药时间、剂量之间的关系,并与氯氮平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作比较。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前、服药后第2、4、8周分别做心电图检查,记录服药剂量与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并在两组之间做显著性检验。结果:奎的平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实性心动过速、T波变化,其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氯氮平,一般不影响治疗。并且与服药天数、剂量大小有一定关系。结论:富马奎的平可引起心电图改变,但其程度及发生率均低于氯氮平。

  • 标签: 富马酸奎的平 心电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究小金胶囊(0.35g/粒)对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祁山皮肤科医院收治的痤疮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异维A胶丸治疗,观察组异维A胶丸+小金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的白细胞雄激素受体,并评估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痤疮治疗总有效率(93.75%,60/64)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睾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A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观察组比较(12.5%,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胶囊(0.35g/粒)治疗痤疮的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小金胶囊 痤疮 治疗作用 观察研究
  • 简介: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近期发表的文章“PhenotypicASCODcharacterisationsofischaemicstrokeintheyoungatanurbantertiarycarecentre”,由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内科AngelaLiu教授执笔,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以及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共同完成。

  • 标签: 青年卒中 美国加州大学 表型 病因 ASCO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观察替莫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疗效.方法选择2002-2003年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6例,胶质母细胞瘤24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2.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患者,替莫胺组(试验组)中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为4个月;环己亚硝脲组(对照组)胶质母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平均病程3.5个月.按照身高及体质量确定体表面积,分别接受下述治疗方案.(1)试验组:按150mg/m2体表面积计算,25例患者于试验第1~5天口服替莫胺胶囊.第1天需同时口服环己亚硝脲安慰剂,剂量为130mg/m2.(2)对照组:第1天口服环己亚硝脲,剂量为130mg/m2,第1~5天口服替莫胺安慰剂150mg/m2.2组均每疗程服药5d,28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3个周期后1个月,开始进行疗效观察,并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存期长度.结果(1)生存时间:替莫胺组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环己亚硝脲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2)生存质量:经随访,替莫胺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保持稳定.(3)药物安全性:替莫胺组2例出现白细胞数减少,5例发生恶心、呕吐,均出现于每周期服药第1天,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环己亚硝脲组10例白细胞数减少、血小板降低,其中1例发生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有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结论替莫胺治疗恶性胶质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替莫唑胺 药物治疗 颅内恶性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存活率 口服用药
  • 简介:[通用名]司吉兰透皮贴剂(SelegilineTransdermalSystem,STS)。[商品名]Emsam[化学名称](R)-N,α-二甲基-N-2-丙炔基苯乙胺。结构如下:[药理作用]STS的有效成分是司吉兰(Selegiline),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吉兰可加强变性的黑质纹状体神经元残存的多巴胺作用,减轻多巴胺或其它毒素氧化代谢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已于198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 标签: 司来吉兰透皮贴剂 抑郁症
  • 简介:目的观察癫痫大鼠海马细胞悬对海马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包括5μmol/mL、25μmol/mL2个亚组)、正常大鼠海马细胞悬组(包括20μg/mL、40μg/mL2个亚组)及癫痫细胞悬组(包括20μg/mL、40μg/mL2个亚组),分别向接种了海马干细胞神经球的96孔培养板内加入培养基、相应浓度谷氨酸、正常大鼠海马细胞悬及癫痫细胞悬,应用MTT法比较4组在分化第1、7、10、14天之间海马干细胞分化活力.结果随着分化时间的延长,各组MTT值均呈增加趋势.各浓度谷氨酸组及正常海马细胞悬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下降,而癫痫细胞悬组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轻微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相同浓度的癫痫细胞悬组与正常海马细胞悬组之间MT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细胞悬未对海马干细胞的分化产生影响.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化 癫痫 微环境
  • 简介:目的建立海人癫痫动物模型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42只Wistar大鼠置于立体定向仪上,于右侧海马注射海人制备大鼠癫痫模型.根据癫痫发作病程,随机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慢性期等实验组;另设丙戊酸钠治疗组,分别于海人注射后24h和自发性癫痫出现后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在实验过程中以视频录像监测大鼠症状的改变,深部脑电图观察癫痫的病理过程及丙戊酸钠治疗前后脑电活动的改变.组织切片经Nissl和Timm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苔藓状纤维发芽.结果(1)电生理学改变:海人注射后数分钟大鼠即出现癫痫发作并呈现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等病变过程.脑电图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表现为典型的癫痫发作电活动及发作间期表现.(2)病理学改变:海马神经元死亡主要出现在急性期,以实验侧CA3、CA4区最为明显,齿状回无明显神经元缺失.Timm染色显示从静止期开始出现苔藓状纤维发芽并进行性增加.(3)丙戊酸钠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早期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可抑制癫痫发作及其症状的发展;出现自发性癫痫后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欠佳,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结论海人模型是模拟人类颞叶癫痫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早期丙戊酸钠治疗效果较好,否则不能有效控制癫痫.

  • 标签: 颞叶癫痫 丙戊酸钠 药物治疗 动物模型 海人酸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利眠方治疗艾司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和国医馆的艾司仑依赖性心肝血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艾司仑递减治疗,每周减少药量25%,最终彻底停药。观察组予利眠方干预治疗。2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每周均由固定医师随访1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干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艾司仑服药量、减药率情况,对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苯二氮艹卓戒断症状问卷(BenzodiazepineWithdrawalSymptomQuestionnaire,BWSQ)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治疗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83.3%和73.3%,对照组分别为46.7%和3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艾司仑服药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的服药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艾司仑减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和随访1个月的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BWSQ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3、4周和随访1个月BWS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均为戒断反应相关症状,其中主要表现为虚弱,对照组24例(80.0%),观察组1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眠方治疗艾司仑依赖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艾司仑服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患者改善睡眠、戒断症状等情况。

  • 标签: 失眠 利眠方 药物依赖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盐复合(HSH)对大鼠冷冻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冷冻性脑水肿动物模型,分别以三种剂量(2ml/kg、4ml/kg、8ml/kg)的HSH、20%甘露醇(MNT,4ml/kg)和0.9%NaCI(4ml/kg)进行治疗,其中0.9%NaCl组为假治疗组,其余为治疗组;监测颅内压,测定脑含水量。结果治疗组给药2h内均有同样的降颅压作用,其中2ml/kgHSH组脱水作用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三组、降颅压效果弱于其它三组;HSH4ml/kg和8ml/kg组具有相似的降颅压作用,尤显著差异。治疗组健侧大脑半球含水量与假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治疗组伤侧大脑半球含水量与似治疗组对应侧相比稍减少,差异不显著。结论HSH可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含水量,其降颅压作用与MNT类似,作用呈量效关系,临床推荐的最佳剂量为4ml/kg。

  • 标签: 冷冻性脑水肿 高渗盐复合液 颅内压 量效关系
  • 简介:目的:在兔颅骨缺损中区植入组织工程骨,观察其成骨和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取兔髂骨,获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将获得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制备成盘状组织工程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区,单纯藻酸盐植入作为对照组,8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其成骨和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钙复合物植入组,有明显的新骨形成,而对照组无骨形成。结论:藻钙/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可用于修复非受力区、范围较小的骨质缺损。

  • 标签: 组织工程 修复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藻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