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及远期预后有无差异.方法对164例分裂样精神病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按DSM-Ⅳ标准划分诊断;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RPS、SANS、CGI、功能总体评定量表、Simpson/Minidotes副反应量表、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TD)各1项,于治疗12周末及治疗52周末再分别评定1次上述各项测查.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治疗52周末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水平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阳性症状较重,阴性症状少,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好.TD发生少.结论分裂样精神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在疾病分类学中保留其独立的位置.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约为7%-13%,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登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大约500万。然而,说起精神分裂症,很多人并不了解,不利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精神分裂症,更全面的认识一些精神分裂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特征.方法用自编行为特征调查表,分别对83例精神分裂症行凶者与62例精神正常行凶者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前者的精神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行凶者性格以内向及多疑为主,而精神正常行凶者性格以外向及暴躁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作案目的不明或受病态支配为主,精神正常者作案目的以贪利及激情作案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于白天在自己家中公开作案,伤害对象以家人为主,精神正常者以伤害同事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后多数不潜逃、不销毁工具,其作案工具以菜刀及身边物件为主.精神分裂症行凶者其精神症状以被害妄想及幻听为主.其伤害的家人主要是妻子及母亲,大部分在起病3年内作案.结论两组在个性特点、行为动机、作案方式、伤害对象、案发后表现及作案工具方面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评定辨认能力及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精神分裂症凶杀行为的发生,应尽量加强刚起病3年内的看护及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凶杀 行为特征 激情作案 看护 治疗
  • 简介:精神分裂症作为慢性的一种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行为、情感以及感知觉的异常,患者发病后,无法对想象和真实进行区分,尤其是患者反应过激、行为退缩或者迟钝,严重的情况下,还无法正常社交,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对于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怎样采取怎样的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总院及分院共687例分裂症患者日医嘱微机查询.结果(1)在687例分裂症患者中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奎地平,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3.5~4012mg/d,平均(367±250)mg/d.(2)687例患者中516(75.11%)例患者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185例(26.9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432例(62.88%)为单一用药者,255例(37.11%)患者配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而3种或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配用为0例,总计53例(0.08%)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剂,106例(15.43%)合并心境稳定剂.(3)合并心境稳定剂频率依次为锂盐46例,丙戊酸钠30例,卡马西平30例.结论目前天津市安定医院处方方式仍以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考虑与患者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仍沿用原老医嘱,且长期住院患者受医保及经济负担影响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处方 用药方式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防御机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对Freud提出的防御机制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分析,并在与实际的临床观察研究相结合下。结论发现精神障碍中的精神分裂症存在着个体防御机制被过度化使用的情况。

  • 标签: 防御机制 精神分裂症 临床观察 精神障碍 过度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作用、及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调序治疗仪治疗的患者125例.其中单纯应用调序治疗仪治疗的60例(甲组),调序治疗仪+药物治疗(氯丙嗪)的65例(乙组),并引用陈晋东等观察的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关数据做参考对照(丙组).疗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基础研究采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与提高,根据临床症状用改善率统计.结果(1)调序治疗仪对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呈双向性调节,使多种神经递之间相互作用呈有序化.(2)甲、乙两组入组时与治疗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别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甲、乙两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甲、丙两组对照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丙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也分别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3)对乙组进行TESS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对照,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18项不良反应中有7项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有6项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所降低的副反应具有广泛性特征.(4)对甲组进行TESS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调序治疗仪无副作用.(5)乙组失眠发生率治疗前为17%,治疗后降为零.(6)乙组治疗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后五项认知功能障碍全部有改善.改善率最低的75%,最高达95%.结论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不仅对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亦对阴性症状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改善和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是当前精神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全新的具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调序治疗仪 中枢神经递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02年在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应的这4年玉溪市气候资料(气温、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易发的气候条件是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日温差增大。结论通过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诱发精神分裂症的气候因素,从而尽量减少气候的改变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关性研究 发病人数 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 诱发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58例为2001年6月~2002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者.人组标准:(1)首次住院;(2)年龄15~60岁;(3)符合CCMD-2-R或CCMD-3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2)有原发性癫痫病史;(3)酒精、药物滥用或依赖者;(4)情感障碍或分裂情感障碍.

  • 标签: 首次住院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点 性别差异 精神科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青岛优抚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与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康复效果能够通过康复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印证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标志还是状态性标志。方法从2010年1~12月期间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舍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60倒,作为患者组;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共120例作为亲属组;选取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60倒。分别对三组进行ERP检测。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1)患者组、亲属组和对照组闯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患者组的N2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亲属组和时照组的各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者组和亲属组的P3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患者组和亲属组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父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2)P3波幅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素质性标志,N2潜伏期倾向于精神分裂症的状态性标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诱发电位 认知障碍 首发 父母
  • 简介: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1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l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17例(54.8%),有效11例(35.5%),无效3例(9.6%),总有效率为90.3%,副作用轻微。结论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 标签: 奎硫平 精神分裂症 用药剂量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局部脑血流特征,探讨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应用99mTC-ECD-SPECT技术,对17例从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局部脑血流,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各P<0.05),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各P<0.05);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含单个症状评分和因子分)和疗效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病人存在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标签: SPECT检查 精神分裂症 局部脑血流 右侧额叶 右侧颞叶
  • 简介:目的验证奎的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用奎的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37例病人中,奎的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1.1%,显效率为56.8%.奎的平的副反应有头晕、口干、便秘等.结论奎的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且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好.

  • 标签: 奎的平 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临床分析 安全性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9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显示≤25岁男性86例,女性53例,>2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50例,女性31例。结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P<0.05),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心理应激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结合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假说与神经元功能特性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元功能的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并产生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其他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神经元 阴性症状 发病 阳性症状 假说
  • 简介: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分裂症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把60例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奎硫平组30例,用奎硫平200~700mg/d;利培酮组30例,用利培酮2~6mg/d,观察8周,疗效评定用PANSS量表,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结果经8周治疗,奎硫平组治愈率为73.33%(22/30),利培酮组治愈率为76.67%(23/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奎硫平以头晕、嗜睡为主,利培酮以失眠、锥外反应为主.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 标签: 奎硫平 利培酮 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