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自体骨瓣、普通网和预塑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网122例和预塑网45例。结果普通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92.5min)和预塑网组(85min)较自体骨瓣组(65min)明显延长(P〈0.05)。三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材料外露、再手术取出材料、癫痫、颅内血肿和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体骨瓣组术后外观缺陷率最高,普通网组次之,预塑网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瓣、普通网和预塑网等材料与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癫痫、颅内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额颞颅骨缺损首选预塑网,非额颞颅骨缺损修补应首选自体骨瓣;普通网逐渐淘汰,但可使用于颅骨缺损急诊一期修补。

  • 标签: 颅骨缺损 修补术 自体骨瓣 钛网
  • 简介:目的探讨丘脑Vim核中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与特发性震颤(ET)的关系,总结Vim核射频毁损(切开)术治疗ET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72例ET行CT定位微电极导向Vim核射频,并进行FAHN评分。结果Vim核中存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细胞电活动,毁损这些细胞后震颤立即消失,有效率100%。整体评分改善率60.2%;震颤程度和部位改善率53.1%;特殊动作和功能改善率51.6%;功能残疾改善率76.2%。暂时性并发症19例,3—36个月随访疗效稳定。结论丘脑Vim核中存在与ET密切相关的细胞,射频毁损Vim核是治疗ET安全有效措施。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微电极导向 丘脑切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D).方法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内侧(Gpi)及Forel-H区为毁损靶点,治疗7例(8侧)HD患者.结果双侧手术后的患者,经随访34个月表明,患者除有一侧颈部肌群偶发不自主运动外,恢复了独立生活能力.其余单侧手术治疗后患者中,除1例外,治疗对侧肢体症状基本消失,躯干和面部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HDγ-氨基丁酸(GABA)传递功能降低,破坏基底节-皮质环路.毁损VL和Forel-H区,主要针对舞蹈样动作治疗.而毁损Gpi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笨拙,肌张力改变治疗有效.术中微电极检测是重要的环节,在VL检测中,发现了同患者异常运动一致的间歇性脉冲样高频神经放电,对这些点标记并毁损,疗效很好.Gpi毁损范围靠近苍白球外侧.对于HD术前和术后判定量性指标,提出了我们的标准.

  • 标签: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向手术 舞蹈病 HDγ-氨基丁酸 苍白球内侧 丘脑腹外侧核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可以增强三氧化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HO-l激动剂钻原卟啉IX(CoPPIX)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预处理细胞后,用ATO处理胶质瘤细胞系U251MG,通过检测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SubGl等评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损伤作用,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TO诱导的活性氧蓄积,用Westemblot分析HO-1的诱导、P38和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ATO可以诱导U251MG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MMP)下降、活性氧蓄积以及HO-1蛋白表达,这些指标均可被活性氧抑制剂L-N-乙酰半胱氨酸(LANC)抑制。HO-1诱导剂CoPPIX可以明显抑制As2O3,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活性氧生成,而HO-1抑制剂ZnPPIX则可以显著增强上述作用。结论抑制胶质瘤细胞HO-1的表达能显著增强ATO的抗胶质瘤作用,考虑到HO-1在胶质瘤内高表达,ATO联合HO-1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的新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三氧化二砷 HO-1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砷(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As2O3处理后U251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观察As2O3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RAP-ELISA)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AP-PAGE)银染法检测As2O3处理后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As2O3处理后的U251细胞逐渐变圆、脱壁,细胞间接触变松,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殖变慢,细胞周围碎片增多;透射电镜下见较多典型凋亡细胞。1~8μmol/LAs2O3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As2O3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够抑制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三氧化二砷 端粒 末端转移酶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以数字化成形网行颅骨缺损成形术后网外露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例利用数字化成形网行颅骨成形术后网外露的临床资料。结果网外露创口宽径≤3cm7例中,3例经次清创缝合或次清创+皮瓣转移术后恢复;4例次清创缝合后或次清创+皮瓣转移后1个月仍出现化脓迁延不愈,行网取出术,经次成形术后恢复。外露创口宽径〉3cm的5例行网取出术,经次成形术后恢复。结论对于网外露、露口反复出现化脓者,尽早行网取出术。规范化的手术及术后管理,出院后健康宣教,可最大程度避免网外露。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数字化成形钛网 钛网外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侧部(PVP)毁损术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两种状态术前、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微电极 立体定向 UPDRS评分 PD
  • 简介: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的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

  • 标签: 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骨瓣 固定钉 骨折整复 复位固定
  • 简介:颅脑损伤、脑出血手术后留有颅骨缺损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患者对颅骨修补后头颅形状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其今后社交生活的心态。我院从2006年开始利用数字化网成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缺损 数字化成形 二维钛网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进行颅内深部电极埋植。其中15例术前无法定位致痫灶者均明确癫痫起源灶所在脑叶,4例术前检查提示为单侧颢叶痫性放电者证实为颢叶起源灶。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开颅手术3例,立体定向脑内致痫灶毁损术10例,伽玛刀治疗6例。结果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无框架定位颅内电极埋植定位癫痫起源灶的方法具有简单、微创等特点,适用于头皮EEG无法定位者,尤其是对颞叶癫痫的起源灶定侧与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无框架 机器人 颅内电极 癫痫
  • 简介:目的目前,国外研发的Neuromate、Rosa等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已通过美国FDA、欧洲CE标准认证,从而使得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术逐渐在神经外科展开使用。北京天坛医院充分利用立体定向手术技术的优势,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开展应用,研究TirobotCranial机器人辅助颅内电极植入定位的精准性,并分析影响电极植入定位精确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与北京天智航公司合作,以家猪头颅为实验对象,进行TirobotCranial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极植入实验。术后复查CBCT验证入颅点及靶点的偏差,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以评价机器人定位精准性;并进行误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进行7次实验,计划植入电极35根,术中实际植入电极35根,成功率达100%。电极平均植入长度(43.17±6.64)mm,植入电极平均入颅点误差为(0.63±0.23)mm,平均靶点定位误差为(0.96±0.41)mm。误差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入颅点偏离与靶点偏离的误差呈正相关(r=0.399,P〈0.05)。结论通过修正电极植入工具参数的偏差,以及预先使用螺纹针钻孔,防止打滑等措施;TirobotCranial系统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整体最佳的定位精度达到0.5mm,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及稳定性;电极植入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定位的需求。

  • 标签: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Tirobot Cranial机器人 脑深部电极 精确度
  • 简介: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 钛网 塑形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网修补术治疗的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采用人工塑形网修补术15例;数字化成形网修补术51例,早期组(开颅术后3个月内)30例,晚期组(开颅手术6个月以后)21例.结果人工塑形网修补组手术时间,钉/骨窗面积比,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皮下积血、积液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数字化成形网修补组,而满意度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成形网早期组术后1月神经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成形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塑形技术,能有效提高塑形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既能解除相关的精神负担,又可终止或逆转相关的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钛网 数字化成形
  • 简介:目的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的变化。方法运用病例一对照观察,根据Calne标准选取31例男性PD患者、同时选取31例年龄、影响因素等相当的健康男性为对照。通过铜氧化共轭双烯法在波长234nm测定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尿中8-iso-PGF2α浓度。结果PD患者组尿中8-iso-PGF2α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81.1±1.6)ng/mmol肌酐vs(46.9±1.1)ng/mmol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中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延迟时间明显减低[(63.5±6.0)minvs(84.4±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高的氧化压力与降低的抗氧化能力在PD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提示有效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氧化压力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铣刀椎板截骨、板固定在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间1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采用铣刀椎板后路切开,处理完椎管内肿瘤后再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板固定,完成椎管成形。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因铣刀椎管开窗、板置入所致的硬脊膜破损、脊髓和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8个月,未见回植组织移位、塌陷、畸形愈合及椎管狭窄症。结论椎管内肿瘤术中采用铣刀椎管后路开窗,板固定棘突椎板复合体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有利于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 标签: 铣刀 钛板固定 椎管内肿瘤
  • 简介:卒中导致的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口逐渐老龄化,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而卒中的组成谱亦在不断变化中,最近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94-2004年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以每年4.3%的速度增加,所占比例日益上升;

  • 标签: 氧化应激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水肿指数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一氧化氮 脂质过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