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肺癌发生机制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成为迫切的需要。近年研究显示,纳米硅(纳米SiO2)可能参与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反应、肺的纤维化等机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纳米SiO2与肺癌的关系对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癌 纳米SIO2 炎症 氧化反应 肺纤维化 遗传毒性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奈达(NDP)联合多西他赛(TXT)及多西他赛单药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安全性及生存期。方法人组病例为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联合组:奈达80mg/m^2加入等渗盐水500mL中静滴2h,第2天;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单药组: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每21天为1周期。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结果联合组28例中CR0例,PR7例,总有效率25.0%,疾病控制率71.4%;单药组23例中CR0例,PR4例,总有效率13.0%,疾病控制率60.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联合组5.2个月,单药组4.4个月,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白细胞下降24例,占85.7%,其中Ⅲ/Ⅳ度占28.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分别占21.4%和42.8%,有2例Ⅲ度血小板下降。单药组白细胞下降11例,占47.8%,其中Ⅲ/Ⅳ度占4.3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分别占17.4%和13.0%,均为Ⅰ度下降。两组比较血液学毒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奈达联合多西他赛线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防可控,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 标签: 奈达铂 多西他赛 二线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观察金喜素/顺(JP)和依托泊苷/顺(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成本费用。方法将41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的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JP组应用金喜素每天1.2mg/m^2,连用5d;每天顺20mg/m^2连用3d;EP组应用依托泊苷每天100mg/m^2,连用5d,顺用法及剂量同上。两组均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①JP组CR3例(14.3%),。PR10例(47.6%),总有效率61.9%,肿瘤控制率85.7%,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0.3mo,1a生存率41.5%。EP组CR2例(10.0%),PR9例(45.0%),总有效率55.0%,肿瘤控制率80.0%,中位生存期平均9.3mo,la生存率为3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JP组患者每周期人均所支付的化疗药物费用为人民币1749.0元,费用效果比为28.26;EP组平均为277.4元,费用效果比为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JP和E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SCLC的一线方案,JP方案的疗效略优于EP方案,但JP方案的化疗费用明显高于EP方案。

  • 标签: 金喜素 顺铂 依托泊苷 顺铂 治疗 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草酸为主的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5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收治的39例上皮性卵巢癌使用草酸的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30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初治患者9例,复发患者21例。初治者的近期疗效为PR88.9%(8/9)。复发患者中敏感者的有效率为55.6%(5/9),其中CR22.3%(2/9),PR33.3%(3/9);耐药者的有效率为PR16.7%(2/12)。7例有效的复发者中,2例CR患者的无瘤缓解期分别为12个月和15个月,5例PR患者的中位缓解期为4个月。感觉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15.4%(6/39),骨髓抑制23.0%(9/39),肾脏毒性5.1%(2/39),胃肠道反应25.6%(10/39)。结论草酸为主的化疗对耐药或敏感的复发卵巢癌均有一定的疗效;用于卵巢癌的一线化疗亦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毒性作用一般可耐受。

  • 标签: 卵巢癌 化学治疗 草酸铂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SCLC患者72例,均为经一线EP方案化疗后肿瘤进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线治疗(IP组)与紫杉醇联合顺线治疗(TP组),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IP组和TP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2.8%(19/36)和44.4%(16/3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1%(31/36)和80.6%(29/36),分别比较两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组和TP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6.1%、27.8%和2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线治疗SCLC的疗效相当,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近似。

  • 标签: 肺肿瘤 伊立替康 紫杉醇 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在类治疗过程中产生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的情况,为临床预后的预测及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Benjamini—Hochberg(BH)法对源于TCGA数据库(TheCancerGenomeAtlas)的256例敏感和耐药患者的卵巢癌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采用DAVID软件中的KEGG模块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筛选出P〈0.05的通路,对筛选出的通路所包含的基因采用成组t检验找出差异显著的基因(P〈0.05)。对筛选出的基因采用COREMINE工具进行文本挖掘,找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基因,将其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确定存在差异显著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筛选出的基因在裸鼠诱导耐药模型不同给药阶段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H法共筛选出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0个,下调基因196个。DAVID软件的KEGG模块分别筛选出5条上调及4条下调通路,成组t检验筛选出有差异的基因共37个,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19个。COREMINE工具检索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上调基因为ITPA、IMPDH2、RPS7、PDE5A和PDE4D,下调基因为GNAS、CVFR、BUB3、PRKDC、RBL2、SMC1A、CALR、CCNE2及CHEK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ALR及PRKDC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ALR和PRKDC基因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qRT-PCR检测发现,CALR和PRKDC基因随顺注射次数增多,在SKOV3-GFP及SKOV3/DDPii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CALR与PRKDC基因可能与卵巢癌类耐药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的产生,CALR和PRKDC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癌 耐药相关基因 顺铂 基因表达 动态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三氧化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1988~2000年1月对388例复发的APL给予三氧化砷治疗(10mg),连续用药至完全缓解.结果应用三氧化砷治疗的388例复发APL中完全缓解(CR)率为74.13%,部分缓解(PR)率10.14%,CR+PR为84.27%,预计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早期死亡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7%、10%.主要死亡原因是脑出血、DIC、脑梗死.本组高白细胞综合征发生率为15%.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6%,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肾功能损害6%,心电图改变16%,精神症状7%.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砷是治疗复发APL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并可治愈APL.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三氧化砷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三氧化砷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三氧化砷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为76.0%(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三氧化砷和5-FU能提高三氧化砷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治疗 三氧化二砷 5-FU 大肠癌 抑瘤率 裸鼠皮下移植瘤
  • 简介: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类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类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类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灌注洛治疗tb'J,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17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B超检查定位后胸腔置管,尽量排净胸腔积液后,将洛30mg溶解于5%GS50ml中胸腔灌注,每周1次,灌注2次后评价疗效,最多灌注4次,同时观察毒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胸腔灌注,其中3例灌注3次,2例4次。完全缓解5例(29.41%),部分缓解7例(41.17%),无效5例(29.41%)。总有效率为70.58%,64.70%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毒副反应主要为胸痛、血小板减少和轻度消化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1例患者因毒副反应终止治疗,2例因血小板减少延迟治疗。结论洛胸腔灌注治疗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洛铂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灌注 恶性胸腔积液
  • 简介:胃癌发病率位居我国常见肿瘤之首,单纯手术治愈率只有20%~40%,对不能手术的胃癌患者,化疗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常规化疗的有效率为30%~40%,尤其是完全缓解率过低(0%~5%),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目前胃癌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我科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国产紫杉醇联合国产草酸治疗晚期胃癌患者1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晚期胃癌 紫杉醇 草酸铂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NM-3联合卡对裸鼠皮下种植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皮下种植人胃腺癌SGC-7901裸小鼠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2ml/kg)、卡治疗组(5mg/kg)、NM-3治疗组(20mg/kg)及联合治疗组(NM-320mg/kg和卡5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6周后处死动物,取完整肿瘤组织,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常规染色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记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生理盐水组、卡组、NM-3组及联合组肿瘤体积(mm^3)分别为1609.55±41.32、1375.17±38.75、871.26±38.84和548.32±66.02,NM-3组及联合组肿瘤体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卡组(P〈0.05),且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NM-3组(P〈0.05);卡组、NM-3组及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14.56%、45.87%、65.93%,联合治疗对裸鼠皮下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各单药治疗。(2)生理盐水组、卡组、NM-3组和联合组的MVD计数分别为7.30±0.53、6.98±0.45、4.72±0.51和4.80±0.39,NM-3组及联合组的MVD较卡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而卡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NM-3组和联合组之间MVD无差异(P〉0.05)。(3)生理盐水组、卡组、NM-3组和联合组的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2.12±0.29)%、(2.47±0.31)%、(10.43±3.15)%和(12.63±3.75)%,NM-3组及联合组AI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卡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和卡组、NM-3组以及联合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NM-3能减少胃癌微血管生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并且能够增强传统细胞毒药物卡抗胃癌作用。

  • 标签: 胃癌 血管生成抑制剂 NM-3 卡铂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联合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效果。方法38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经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水后联合注入重组人白介素-2和顺,2次/wk,连续2wk。判断指标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状况及毒副反应。结果本组38例病人总有效率为73.7%,生活质量状况提高52.6%,4例发热(10.5%),2例胸痛(5.26%),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顺联合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人白介素-2 顺铂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长春瑞滨(NVB)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系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能抑制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增殖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效果优于其他长春碱类药物.我们采用NVB联合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长春瑞滨 顺铂 治疗 晚期NSCLC NVB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评价长春瑞滨(NVB)与顺(DDP)及吉西他滨(GEM)与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62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NP(NVB+DDP)方案及GP(GEM+DDP)方案治疗。结果NP和GP组有效率分别为46.9%(15/32)vs46.7%(14/30),两者无显著差异,分析诸多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发现,初治比复治疗效好,病期早比病期晚疗效好,鳞癌比腺癌疗效好。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NP组为100%,GP组为90.0%,非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NP组发生率81.3%,GP组86.7%,NP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59.4%。结论NP及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长春瑞滨 吉西他滨 顺铂
  • 简介:目的:探讨奥沙利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6例奥沙利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例患者自第2周期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无其他不适,1例患者在第10周期出现发热症状,并于第15周期出现Ⅱ度过敏反应,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皮疹,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结论:奥沙利过敏临床并不罕见,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性较大,部分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临床上需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奥沙利铂 发热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奥沙利(Oxaliplatin,L-OHP)对人胃癌的疗效,探讨其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22例临床分期Iv期的胃癌患者入选。每例接受包含L-OHP的联合化疗方案(L-OHP85mg/m^2,静脉点滴,1h,d1;四氢叶酸钙200mg/m^2,静脉点滴,1h,d1-5;5-FU300mg/m^2,静脉注射,d1~2,5-FU,持续静脉点滴,48h;2wk1疗程)4-6个疗程(平均4.62个疗程)。观察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体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体外培养人中分化胃癌细胞株SGC-790l,应用MTT法检测L-OH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将不同浓度梯度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后,应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ANEXIN-V标记)及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9例客观有效(完全有效及部分有效),有效率40.9%。平均。PFS4.2月,总体生存时间7.2月。蓄积性神经毒性(全部为Ⅰ~Ⅱ级),呕吐及腹泻(1例III级腹泻),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3.5%,20%,32.9%。MTT法测IC50为0.7lmg/L。浓度为1mmol/L的L-OHP与细胞株作用30min,流式细胞仪即可检测出细胞凋亡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mmol/L作用2d,流式细胞仪及TUNEL均可检测到细胞凋亡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L-OHP作用后的细胞Caspase-3m-RNA表达升高,并与药物诱导的凋亡相关。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AC-DEVD-CHO可以显著抑制和推迟凋亡的出现。结论L-OHP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有效。L-OHP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L-OHP诱导细胞Caspase-3m-RNA表达、Caspase-3的激活及凋亡可能是其治疗胃癌的机制之一;在细胞凋亡的早期检测中应用ANEXIN-V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灵敏度较高。

  • 标签: 奥沙利铂 治疗 胃癌 L-OHP 抑制作用 肿瘤
  • 简介:类药物现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一线药物,其疗效与剂量强度呈正相关.由于类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提高,从而影响了疗效.为提高类的疗效而毒性又不增加,我们自1997年11月起采用卡和顺(双)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例,并与常规采用DF方案治疗的22例相对比,取得了一定疗效,并严密观察了其毒副反应.现选择46例可评价病例总结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卡铂 顺铂 联合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顺是神经肿瘤化疗常用药物之一,耐药是疗效不佳原因之一。遗传学改变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利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胶质瘤细胞中与顺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芯片-基因组杂交技术对我们先前采用顺剂量梯度爬升诱导的对顺高度耐药的U251/CP2细胞(IC50为76.5μg/mL)和亲代细胞U251细胞(IC50为1.2μg/ml)筛选与顺耐药相关的分子标志物。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用来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基因(CFHR1)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3基因(CFHR3)在U251细胞中至少各自缺失了一个拷贝,在U251/CP2细胞中完全缺失。IL-7基因在U251/CP2细胞中的拷贝数为U251细胞的2~3倍。结论:CFHR1、CFHR3和IL-7基因可能与胶质瘤对顺耐药有关。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顺铂 耐药 芯片-基因组杂交
  • 简介: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顺高致吐风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接受3日顺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静推,d1、d3;地塞米松10mg静滴,d1~d4。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组每晚加服奥氮平5mg,d1~d4;高剂量组每晚加服奥氮平10mg,d1~d4。比较两组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评估不同剂量水平的奥氮平治疗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2%(33/47)和63.8%(30/47),均低于高剂量组的83.8%(36/43)和74.4%(3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CINV和延迟性CINV控制的有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头晕、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4.3%,低于高剂量组的27.9%和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对于防治高致吐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控制率较好,需要解救性抗呕吐治疗的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 奥氮平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