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奥曲对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TGF-α刺激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前后EGFR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ERK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TGF-α使人肝癌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ERK蛋白表达增加,奥曲对TGF-α刺激的EGFR和ERK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奥曲对TGF-α刺激的EGFR和ERK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奥曲抗肝癌的机制之一。

  • 标签: TGF-Α ERK表达 奥曲肽对 抑制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简介:目的:观察奥曲联合碘油经肝动脉灌注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组比较奥曲联合化疗栓塞(实验组20例)与单纯化疗栓塞(对照组20例)对症状改善、肿瘤退缩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近期癌灶疗效和症状体征疗效上有统计学意义。奥曲对患者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及胃肠道系统无明显影响。结论:与常规TACE术相比,以奥曲作为灌注药物,对肝癌病人进行TA—CE术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奥曲肽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细胞性肝癌
  • 简介:筏是细胞膜上具有特殊功能的微区域,通过动态聚集、募集及靶向运输作用为蛋白分子提供功能平台,调节细胞功能,该过程受到筏结构、内在组分及动态定位分子的多重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凋亡异常、侵袭转移力增强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筏可调节上述因素,因此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靶点。

  • 标签: 脂筏 凋亡 治疗靶点
  • 简介:目的研究胸腺联合胸腔镜根治术对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胸腺联合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免疫细胞水平以及生存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4^+、CD8^+、CD4^+/CD8^+、CD3^+、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4^+、CD8^+、CD4^+/CD8^+、CD3^+、NK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下降,且对照组患者CD4^+、CD8^+、CD4^+/CD8^+、CD3+、NK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出血量少,免疫细胞水平波动较小,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腺肽 胸腔镜手术 老年早期肺癌 根治术 免疫功能 生存期
  • 简介:目的:筛选胃癌血管特异性短GEBP11(CTKNSYLMC)的结合受体.方法: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共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o-HUVECs)CD31和KDR的表达进行检测;化学合成生物素标记的GEBP11,应用免疫沉淀、免疫磁珠法分离富集与GEBP11结合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blot检测,确定并获取特异性蛋白条带;利用液相色谱一二级质谱(LC-MS/MS)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条带蛋白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co-HUVECs表达CD31,KDR表达增加.通过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一条与GEBP11特异结合的条带,其分子量约为12KD.经LC-MS/MS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候选蛋白ATP7B.结论:经鉴定co-HUVECs表达内皮细胞标志性分子且KDR表达上调;利用免疫沉淀-质谱法筛选获得了GEBP11受体的候选蛋白,为研究GEBP11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GEBP11 免疫沉淀 LC-MS/MS 受体
  • 简介:目的评价奥曲对H-22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探讨奥曲抑制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共入选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及B组(对照组)。每组包括10只小鼠。H-22细胞株(2×10^6)皮下注射于小鼠左前腋窝。注射后A组每只小鼠接受奥曲(100μg/kg/day×14days)腹腔注射。B组的小鼠接受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测量小鼠皮下肿瘤的大小。皮下移植14d后所有小鼠均断颈处死,切除皮下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PCNA,bcl-2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dT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及ANNEXIN-V标记的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移植后7d及14d,A组皮下肿瘤的平均大小明显小于B组(0.13±0.02)cm^3VS.(0.21±0.04)cm^3,P<0.05;(0.36±0.11)cm^3VS.(0.72±0.11)cm^3,P<0.01。B组VEGF及PCNA的表达模型高于A组(Ridit检验,P<0.05)。B组bcl-2的表达亦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Ridit检验,P>0.05)。B组MVD亦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23.30±1.81)VS.(30.6±3.41),P=0.075。流式细胞计及TUNEL均可检测到A组细胞凋亡水平较B组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奥曲对H-22细胞株小鼠皮下移植肿瘤模型具有抑制作用。除了抑制细胞增殖之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亦是抑制肿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奥曲肽 H-22细胞株 小鼠 皮下移植 肿瘤抑制 肿瘤血管
  • 简介:目的:研究胆囊癌及炎性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及质的红外光谱改变。方法: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transformedinfarespectroscopy,FTIR)对胆囊癌和炎性组织的细胞膜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蛋白质和质的红外变化。结果:胆囊癌和炎性组织细胞膜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质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差异:癌组织中酰胺Ⅱ带较弱、峰型低平,酰胺Ⅰ带较强、峰型宽大,相对吸收强度I1650/I1550明显升高;癌组织中与质相关的吸收谱带出现概率高、且峰型高尖,相对吸收强度I2957/I1650和I1740/I1400的比值增加;相对吸收强度I1460/I1400的比值在正常组织细胞膜中较高。结论:胆囊炎性与癌组织细胞膜上大分子红外光谱存在不同,通过FTIR能对细胞癌变早期生物大分子改变做出客观反映。%@1672-4992

  • 标签: 胆囊癌 胆囊炎 细胞膜 红外光谱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胆瘤多位于桥小脑角,桥小脑角胆瘤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探讨三又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瘤的临床特点、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7例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瘤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CT或(和)MR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19例桥小脑角胆瘤得以全切,8例次全切,术后所有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完全消失,听力障碍明显好转。跟踪随访。1年后1例三叉神经痛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瘤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年轻的患者如有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此病,CT、MRI可提供诊断依据,常用的手术入路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方法得当.肿瘤切除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即停止。

  • 标签: 胆脂瘤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的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合成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的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学检查 EBNA1 VCA-P18 ELISA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钠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共4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A组240例、B组232例,其中A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钠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进行评判,记录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A组VAS、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显效率为79.17%,高于B组的6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比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钠注射液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更好。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椎间盘移位 神经康复
  • 简介:目的:探究结构脂肪乳与中/长链脂肪乳支持治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蛋白质和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限期手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79例,根据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脂肪乳剂配方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选用20%中/长链脂肪乳剂治疗,研究组38例选用20%结构脂肪乳注射液治疗,于支持前、支持3天后、支持7天后分别采集外周血,监测患者免疫功能、蛋白质和质代谢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蛋白质指标均较支持前提高(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指标较支持前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支持前提高(P〈0.05),研究组除支持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输注营养液时出现皮肤潮红、恶心等不适,研究组患者无明显不适,两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构脂肪乳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蛋白质和质代谢,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

  • 标签: 肠外营养 脂肪乳剂 直肠癌术后 营养状况 脂质代谢
  • 简介:胰岛素瘤由Nicholis于1902年首先报道在尸检时发现。发病率为1~4/百万,女性略多于男性,高发年龄为40~50岁。大多为良性单发,恶性占10%左右。该瘤体积小,90%病灶直径小于2cm,30%小于1cm。因此,多数患者首次发生低血糖时无法得到确诊,平均误诊时间为3年;术前、术中的定位诊断也常感困难。我院2014年2月收治1例胰岛素瘤患者,我们尝试通过术中测定脾静脉、门静脉血中胰岛素、C和血糖的浓度梯度变化,以观察这一方法对术中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胰岛素瘤 胰岛素 C肽 血糖 脾静脉 定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