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单纯骨囊肿(simplebonecyst,SBC)又名单房骨囊肿(unicameralbonecyst,UBC),是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干骺端骨组织良性瘤样病变,94%发生于肱骨及股骨近端[1],其发病原因不明。我院收治1例发病不足8个月婴儿肱骨近端巨大SBC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婴儿(1~23月) 骨囊肿 肱骨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观察FOLFIRINOX方案线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对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转移胰腺癌患者12例给予FOLFIRINOX方案线治疗,2个周期化疗后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评价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中8例PR,4例SD,无PD。疾病控制率100%。达到临床受益反应标准共8例(67%)。6例患者CA199下降大于30%。12例患者均未出现致死性毒副反应。结论FOLFIRINOX方案线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可耐受,改良FOLFIRINOX方案结合外科手术可能成为今后胰腺癌治疗新方向。

  • 标签: 转移性胰腺癌 FOLFIRINOX方案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对宫颈早期癌变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结果。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理活检患者260例,均进行高危HPV联合TCT检测,分析其与病理活检结果。结果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金标准,HPV联合TCT检测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高于单独检测方法,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联合TCT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最高(78.46%),Kappa值=0.52,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中,病理活检诊断复发或残留10例,HPV联合TCT对残留或复发检测特异性为93.33%,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54.45%,阴性预测值为94.59%。结论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早期癌变诊断,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高度,且对宫颈病变术后残留及复发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早期癌变 高危型HPV TCT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干涉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注射治疗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和安全。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整体评价(patientglobal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整体评价(clinicalobserverglobal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疼痛程度(WOMACA)、僵硬程度(WOMACB)和关节功能(WOMAC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好。

  • 标签: 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黏弹性补充疗法 膝关节 海兰G-F20
  • 简介:背景和目的化疗是不可治愈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具有个单不可治愈因素进展期胃癌患者,姑息胃切除术后加化疗能否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尚存争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姑息胃切除术后化疗能否比单纯化疗在提高此类患者总体生存上更有优势。方法本研究是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44个研究中心。患者是年龄20~75岁具有个单不可治愈因素进展期胃癌患者,这些不可治愈因素包括有局限于肝(H1)、腹膜(P1)、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1/b2)转移。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随机对照研究 Ⅲ期临床研究 胃癌患者 胃切除术后 单纯化疗
  • 简介:侵袭纤维瘤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又被称为硬纤维瘤、韧带瘤(desmoid-typefibromatosis,DF),是种少见肌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殖肿瘤。AF属于交界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腹壁、腹腔。它以局部侵袭生长和容易局部复发为主要特点,不发生远处转移。

  • 标签: 交界性肿瘤 侵袭性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育龄期女性 肌成纤维细胞 切缘阳性
  • 简介:随着精准医学发展,多学科团队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诊治模式对传统诊疗方式提出了挑战,并已成为种趋势。本文详细阐述1例结肠癌肺转移患者MDT诊治过程。此例患者先行手术切除肿瘤解除梗阻,术后再予以辅助化疗。化疗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病情进展,经反复多次MDT讨论,使用包括XELOX、FOLFOX、FOLFIRI及联合靶向药物等化疗方案,最终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结肠癌 肺转移 靶向治疗 手术 化疗 多学科团队协作组
  • 简介:位79岁男性胰腺癌晚期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腹部疼痛,由于肿瘤包裹血管不能手术治疗,曾行射波刀治疗和单药口服S-1姑息化疗。后因患者病情恶化,出现了肺转移,门静脉瘤栓,大量腹水,梗阻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症状。

  • 标签: 胰腺癌患者 晚期患者 身心护理 腹腔淋巴结转移 上消化道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具有传染变态反应人畜共患病。人类患病主要原因是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牛、羊、猪等布氏杆菌携带或感染者。布鲁菌通过人类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寄生繁殖并入血,释放内毒素,导致人体发热及多器官损伤。Kulowski于1932年首次描述布鲁菌病可引起脊柱炎。有学者提出布鲁菌病最常伴发脊柱炎,主要累及腰椎。现将研究布氏杆菌脊柱炎诊断,尤其是治疗方案作如下综述。

  • 标签: 脊柱炎 布鲁杆菌病 诊断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之,易发生在皮肤较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稿两投(稿多投)是指同样文稿或实质内容相同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文稿或实质内容相同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刊(无论是印刷版期刊还是电子期刊)发表。本刊不接受稿两投或重复发表论文,

  • 标签: 重复发表 一稿两投 电子期刊 一稿多投 文稿 印刷版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8月至2015年8月242例接受胃癌手术70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短期手术效果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2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生率高(5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96例,39.7%),最常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多因素分析年龄≥76岁、合并基础疾病、联合脏器切除、手术时间≥240min、术前血红蛋白〈80g/L是70岁以上胃癌患者手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胃癌患者外科医师不要放弃根治机会,但要重视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处理,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多学科协作,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高龄胃癌患者行胃癌D2根治术仍然是安全

  • 标签: 胃癌/外科学 高龄 危险因素 手术并发症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种起源于胰管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腺瘤。根据病变位置可分为主胰管型IPMN(MD-IPMN)、分支型IPMN(BD-IPMN)及混合型IPMN(MT-IPMN)。MD-IPMN和MT-IPMN恶变率高于BD-IPMN。诊断IPMN方法较多,包括B超、CT、MRI、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组织活检等。临床上MD-IPMN及MT-IPMN旦确诊,应立即手术。BD-IPMN是否行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从IPMN分子病因学、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分型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影像学检查 治疗 争议
  • 简介:生命是美好,活着真好!然而,生命是个过程,有开始也有终结,死亡是生命终点。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自然规律,但对于死亡问题人们还是会感到无限恐惧。人们对死亡恐惧不仅是恐惧美好人生结束,更是恐惧死亡过程本身,恐惧死亡过程中可能遭受痛苦和折磨。

  • 标签: 生命 医疗照顾 晚期癌症 姑息性 死亡过程 善终
  • 简介:“无病是福天行健,家常便饭享永年。”古语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吃饭虽是每日都要做事,但这件事意义及其重大。秦汉以前人们天只吃两顿饭,后来逐渐演变为日三餐。这种改变除了历史原因外,我们今天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也是有科学依据

  • 标签: 三餐 秦汉以前 营养学
  • 简介:脊髓损伤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由于下行网状脊髓自发通路完全或不全损害,常导致不同表现形式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utonomicdysreflexia,AD)。AD于1947年由Guttmann和Whitteridge[1]提出,其通常表现为损伤平面或平面以下非正常交感神经性反应[2],如异常排汗、体温调节或心脏自主神经调控障碍。但是伴自发新乳溢者较为罕见。

  • 标签: 脊髓损伤 乳溢 自发性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肘关节骨折术后采用不同康复模式治疗效果,提出适宜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模式。方法在9家医院因肘关节骨折129例行手术治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现行骨科康复模式,观察组采用骨科康复体化模式进行术后康复。分别在术后5天、12周、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aguescale,VAS)、关节活动度评定,术后12周、24周进行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功能评定。结果VAS评分观察组:术后5天(3.94±2.12)分,术后12周(1.04±1.46)分,术后24周(0.38±0.76)分;对照组:术后5天(3.12±1.54)分,术后12周(1.12±1.28)分,术后24周(0.75±1.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屈曲和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屈曲术后5天(72.07±28.08)°,术后12周(107.55±24.11)°,术后24周(120.40±22.56)°;伸直术后5天(18.97±18.68)°,术后12周(15.59±17.51)°,术后24周(10.51±14.66)°;对照组(屈曲术后5天(68.24±28.29)°,术后12周(107.50±20.64)°,术后24周(117.82±18.66)°;伸直术后5天(17.54±25.34)°,术后12周(18.24±22.43)°,术后24周(14.27±2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和旋后术后5天及术后12周时观察组:旋前术后5天(51.50±30.95)°,术后12周(77.76±13.23)°;旋后术后5天(47.00±30.92)°,术后12周(77.14±15.67)°;对照组:旋前术后5天(42.22±29.67)°,术后12周(74.55±18.52)°;旋后术后5天(41.50±30.31)°,术后12周(71.98±2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观察组旋前(83.06±7.41)°,旋后(82.77±7.65)°,显著优于对照组旋前(78.30±14.59)°,旋后(73.56±22.67)°(P=0.035,P=0.005)。HSS评分术后12周观察组(77.00±15.06)分,对照组(68.14±19.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HSS评分观察组�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康复 多中心研究 前瞻性研究